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更应该启发孩子能说会道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各种社交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每个人所应具备的技能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我们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敢说;想说;爱说;会说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一直以来便受到极大重视。但是我发现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却存在一个误区。这就是对语文课的考核标准首先看“写”:字词会不会写,句子会不会造,作文写得好不好。但实际上,语文不仅仅只是识字、写字,更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体现。今天我就来谈谈对“说”出来的语文的一点浅见。
小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更应该启发孩子能说会道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各种社交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每个人所应具备的技能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一味的要求严肃纪律,结果本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演变成老师的独角戏。课文中,热闹的池塘蛙声连片,喧腾的春天朝气蓬勃,可教室里边是无数双迷惑的眼睛加上闷沉沉的空气。通常当我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底下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但是当你点到没举手的同学时,他也会说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是学生怕说。要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让他们想说。想说,是要培养他们倾诉的欲望,要使孩子有东西可说。个人的阅历是一个人谈吐的资本,那怎样让学生有更多的话可说呢?首先老师要以身作则。老师在讲台上能滔滔不绝的讲课,无论是普通话发音的标准,还是停顿节奏恰当的把握,抑扬顿挫的声音定会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他们会想:要是我也能像老师那样该多好!这样便会给他们主动去说的动力。同时生活是他们最好的灵感源,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经验,从而有话可说。因此我们要采用开放型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去听、说、读、写。可以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开故事会、演课本剧等。或者组织接近同学们生活,使大家感兴趣的影片观看,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试着说,再转述、总结给家长或同学听。另外一点是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积累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虽然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课外修养,但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应该是从小学语文课就应该打好的基础。多推荐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书籍,和他们一起阅读,以学生的角度交换心得体会,和他们摆谈,启发他们对故事的再次加工,在此之中让他们更能得到练习的机会。
仅仅是想说还不行,不要让学生敢说,要恰当的给予他们自信心。在小学阶段,老师已经是同学们的指向标。听老师的话,信老师的是大家一味信奉的准则。老师要从正面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来鼓励他们多说,不要轻易否决和打击学生积极性。比如,一位同学在转述他参加的一个活动,我们不应该打断他说:“你讲得很没逻辑,乱七八糟的我都没听懂……”,何不换种方式告诉他:“我觉得你讲的这个活动非常精彩,非常有趣,但是我觉得如果你先告诉大家有哪些人来参加了,你们唱的什么歌会不会更好一点呢?希望你下次再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故事。”得到你的肯定他一定希望下次说得更好让你表扬,说不定下次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就是他了。其次,要让学生爱说。在课堂上,可以说什么,应该说什么,说什么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呢?这就是要教师在备课时下足工夫,将课文尽量诠释得生动直白,以接近孩子的思考方式去讲授,让他们能轻易的进入你创造的氛围中,去感受你所讲的,有兴趣听你所谈的内容,有兴趣参与你的主题并积极思考、发言。有些老师讲授的主题和给出的问题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毫无感知,而教师却要求他们要把话说得很完美。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对说话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相反如果教师设定一些学生普遍较感兴趣的题目,如看一部动画片;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最近自己开心的事等等。由于这些题目符合学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长此以往学生就对说话产生好感,进而爱说。
只是敢说、爱说往往会造成乱说一通的现象,所以还要教会学生会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说,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一般可以采取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句子結构,文章构架和情感发展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组织能力。并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及时纠正说错和发音不准的字、词。再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造句,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反应力,还能指导他们字、词的正确用法,体会每个词语情感的强、弱,让学生明白词语用特定或者合适的用法。同时,在训练中紧紧抓住《语文课新程标》按学段提出的要求,即,第一学段为“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的讲述,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听故事、看录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学段“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第三学段为“与人交谈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讲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场合,稍做简单的发言。在交流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要在不同的学龄阶段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以得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只有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训练,老师的教学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学生;学生也此得到了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学会互助、 体验到成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敢说;想说;爱说;会说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一直以来便受到极大重视。但是我发现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却存在一个误区。这就是对语文课的考核标准首先看“写”:字词会不会写,句子会不会造,作文写得好不好。但实际上,语文不仅仅只是识字、写字,更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体现。今天我就来谈谈对“说”出来的语文的一点浅见。
小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更应该启发孩子能说会道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各种社交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每个人所应具备的技能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一味的要求严肃纪律,结果本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演变成老师的独角戏。课文中,热闹的池塘蛙声连片,喧腾的春天朝气蓬勃,可教室里边是无数双迷惑的眼睛加上闷沉沉的空气。通常当我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底下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但是当你点到没举手的同学时,他也会说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究其原因是学生怕说。要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我觉得我们老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让他们想说。想说,是要培养他们倾诉的欲望,要使孩子有东西可说。个人的阅历是一个人谈吐的资本,那怎样让学生有更多的话可说呢?首先老师要以身作则。老师在讲台上能滔滔不绝的讲课,无论是普通话发音的标准,还是停顿节奏恰当的把握,抑扬顿挫的声音定会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他们会想:要是我也能像老师那样该多好!这样便会给他们主动去说的动力。同时生活是他们最好的灵感源,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经验,从而有话可说。因此我们要采用开放型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去听、说、读、写。可以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开故事会、演课本剧等。或者组织接近同学们生活,使大家感兴趣的影片观看,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试着说,再转述、总结给家长或同学听。另外一点是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积累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虽然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课外修养,但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应该是从小学语文课就应该打好的基础。多推荐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书籍,和他们一起阅读,以学生的角度交换心得体会,和他们摆谈,启发他们对故事的再次加工,在此之中让他们更能得到练习的机会。
仅仅是想说还不行,不要让学生敢说,要恰当的给予他们自信心。在小学阶段,老师已经是同学们的指向标。听老师的话,信老师的是大家一味信奉的准则。老师要从正面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来鼓励他们多说,不要轻易否决和打击学生积极性。比如,一位同学在转述他参加的一个活动,我们不应该打断他说:“你讲得很没逻辑,乱七八糟的我都没听懂……”,何不换种方式告诉他:“我觉得你讲的这个活动非常精彩,非常有趣,但是我觉得如果你先告诉大家有哪些人来参加了,你们唱的什么歌会不会更好一点呢?希望你下次再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故事。”得到你的肯定他一定希望下次说得更好让你表扬,说不定下次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就是他了。其次,要让学生爱说。在课堂上,可以说什么,应该说什么,说什么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呢?这就是要教师在备课时下足工夫,将课文尽量诠释得生动直白,以接近孩子的思考方式去讲授,让他们能轻易的进入你创造的氛围中,去感受你所讲的,有兴趣听你所谈的内容,有兴趣参与你的主题并积极思考、发言。有些老师讲授的主题和给出的问题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毫无感知,而教师却要求他们要把话说得很完美。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对说话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相反如果教师设定一些学生普遍较感兴趣的题目,如看一部动画片;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最近自己开心的事等等。由于这些题目符合学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长此以往学生就对说话产生好感,进而爱说。
只是敢说、爱说往往会造成乱说一通的现象,所以还要教会学生会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说,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一般可以采取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句子結构,文章构架和情感发展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组织能力。并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普通话发音,及时纠正说错和发音不准的字、词。再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造句,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反应力,还能指导他们字、词的正确用法,体会每个词语情感的强、弱,让学生明白词语用特定或者合适的用法。同时,在训练中紧紧抓住《语文课新程标》按学段提出的要求,即,第一学段为“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的讲述,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听故事、看录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学段“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第三学段为“与人交谈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讲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场合,稍做简单的发言。在交流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要在不同的学龄阶段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以得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只有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训练,老师的教学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学生;学生也此得到了锻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学会互助、 体验到成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