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写作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2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阅读往往与写作碰撞、迸发获得提升。然而,审视学生阅读、写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课堂中往往割裂两者的关系。诸如目前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以及“假”“大”“空”屡见不鲜的问题,诸如初中三年的阅读学生还无法写成像样的一篇作文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质疑,似乎我们学生的作文离“生活之本”越走越远。我们要利用好课堂的主阵地,常态化的小范围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实现写中促读,让读更有内涵;实现读中促写,让写更优质,读与写相得益彰。
  一、读写关系的厘定与认识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不是唯一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又不是唯一的。阅读到底怎样促进写作的提高呢?为什么说阅读就是写作的基础呢?阅读之于写作又为什么被人多诟病呢?不少专家认为阅读为写作提供写作素材,文本里的写作素材大多都是成人的目光而写的,根本不适合作为学生的写作原材料。学生的写作素材囿于他们的生活圈,多关注学校和家庭里的学习和生活,范围较窄,它们是无法找到一个契合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读了那么多的文質兼美的文章,学生的情感还是那么少,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怎么提高的原因。语文老师应该找到文本的情感、素材和学生的情感、经历相通的契合点,然后将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架起读与写之间的桥梁。阅读里的语言也可为写作借鉴,从这一角度倒可理解阅读的基础作用,但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有失偏颇。
  2.阅读的目的是写作,但也不是唯一的
  潘新和教授说道:“语文教育,说到底是对人的言语表现的教育,是对人的言语生命本质加以确认的教育,是言语人格、精神发育的教育。”这里的言语教育不光是用言语会说,还要用言语会写。阅读课上不仅要体会文本里的精神层面,还要赏析文本里的言语,通过赏析言语、把玩言语来更灵活地运用言语。所以,从这一角度去强调“阅读中写作的重要性”还是合理的。
  但不能认为阅读的目的就是写作,是唯一的。阅读文本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维目标的规定来看,写作的目的是排除在三维目标之外的。阅读的目的有其写作一项,但不是唯一的,阅读的第一要义是对学生个体知识与情感的培养,让其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
  二、读写之间要建立联系
  其实,阅读与写作成为语文课程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不可分割。现代信息论认为: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当然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偏激,但从另一方面也看出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阅读课和写作课有机结合,阅读课中也掺入了写,这样的阅读课才变得丰富完美。
  1.用读“实践”写
  阅读课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三维目标只是停留在理解阶段,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印象还并不深刻,还需要用恰当的方法让他们吸收,即使学生觉得这些知识都烂熟于心,但如果不进行强化训练,时间长了,也会将这些知识抛之脑后的。这里的方法就是通过生活这座桥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这好比教人游泳,只让被教者看人家游泳,给他讲一大堆技巧,却不让他下水游泳,结果被教者依然不会游泳。
  2.用写“吸收”读
  但读中的写,最后还是要回到“读”上来。因为阅读课上的写是根据文本的文章内容、文章结构、表现手法而设定的语言训练,这样的语言训练是为阅读而服务的,其写出来的内容还是要与文本里的文章内容、结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本内容与语言的精美。由此可见,读中需要写,写又为读服务。
  3.搭建读写桥梁——微写作
  读中的写设计要简洁、明了,必须在课堂中完成,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因为语言训练易耗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被称为微写作的原因。
  需要区分的是:这些课堂中由阅读衍生出来的写只是为阅读的某一个环节服务,并不是作文课意义上的写,这样的语言训练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帮助有多大,还有待考证。
  总结微写作的写法,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句子仿写、用写的形式来复述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情感或语言的美、迁移运用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或小诗歌、总结课文等等。
  读写之间的单纯割裂是目前我们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尝试给他们之间建立联系,微写作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杨国强,江苏连云港市城西实验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言意兼得指的是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既要注重文章的内容,又要观察语言表达的形式。所以,教师必须懂得平衡“得意”与“得言”,并将“言意兼得”作为阅读教学的追求目标。  一、精读细品,品出文章字里行间之意  通常,追寻“意”是阅读教学主要的驱动任务,但“意”的追寻又是对“言”的一种感知,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时“沉入”文章文本中,将文本当
期刊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一部影视作品,在经过了很长时间后,具体的内容可能淡忘了,但影片中的一些特写镜头,却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文学作品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与影视作品的特写镜头具有相同的效能。对文学作品而言,细节不可或缺,对学生的作文来说,细节同样必不可少。学生的作文老是生动不起来,十有八九是缺少细节或没写好细节。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重视细节描写并把细节描写得生动传神呢?  一、了解细节,感知细节
期刊
关键词是文本灵魂主旨的集中呈现,抓住关键词展开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文本基本要义,并以关键词为阅读思维启动路线,逐步走进问题核心,形成完善阅读学习认知。教师要给出找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展开深度剖析,并利用关键词进行阅读认知梳理,形成综合阅读实践能力。  一、找出关键词,启动学生阅读思维  文本关键词属于精华所在,如果阅读教学能够抓住关键词展开,对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为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让学生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是达成此阶段写作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充分说明,日记是学生心灵的窗子,是学生“想说就说”的舞臺。让学生通过经常的练笔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作文
期刊
作文作为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历来是师生最关注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语文素养的考点。无论高考怎样改革,作文的重要地位都不可动摇。真正好的作文是拥有思想的作文,而作文的思想首先体现在作文的角度的选择和确立上。拥有明确的角度能够点亮学生作文思维的火花。  角度是文章的思维支撑,没有了角度文章就缺少思想的刚性,角度就如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的框架,只有构建起了这个框架,材料的砖石才能填充其间,才能最终让文章的大
期刊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是封闭的,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脱节,重课内轻课外,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课堂上往往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过多地关注习作技巧,千篇一律指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指导过多过细,以致学生受到束缚与限制,犹如“戴着镣铐跳舞”,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小
期刊
研究探索了水力割缝使钻孔周围煤体中的瓦斯由单向的径向流动变为径向和轴向双向流动,通过对扰动煤体的割缝宽度、平均单孔瓦斯抽采纯量、抽采半径的考察,分析了水力割缝技术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也得到蓬勃发展,其信息的海量性以及交互性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新媒体在各个行业中已经受到广泛的使用,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便利。也成为高中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对于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新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为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写作平台。但是,新媒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中学生将新媒体作为生活中的重
期刊
在聋校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每次一提起写作文,很多聋生都会有一种畏惧感。尽管教师反复提示、启发、引导,费尽了唇舌,但还是难改聋生搜肠刮肚无法下笔的尴尬局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化教学手段在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为聋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課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在聋校的作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调动
期刊
细心的、善于总结的老师都会发现——小学作文的指导,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到中高年级的写作,其实都是围绕指导学生写人、记事、观察日记、想象类这几种文体内容的文章,内容基本是固定的,不同的是要求随着年级的上升不断提高。叶圣陶说过:“所谓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百回改。”在这几句浅显的话语中,道出了作文评改的重要性。因此,作文評改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