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擦亮心灵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h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作家?因为有读者。
  什么样的作家才是好作家?还得从读者说起。
  作者和读者的相逢是一个因缘,一个充满偶然但又必然的因缘。
  什么是因?一粒种子进入土壤,那么这个种子就是因,土壤就是缘。只有在因和缘同时具备的情形下,一棵庄稼才会长出来。一粒种子,我们把它放在干燥而透明的玻璃器皿里面,可能千年万年都不会发芽,可一旦植入适宜的土壤,它就发芽、开花、结果。
  一粒种子,一粒文字的种子在进入读者心田的时候,它是带着这种奥妙的因缘去的;什么样的土壤更适合种子发芽,它们是同气相求的;这既是文字对读者的选择,又是读者对文字的选择。文字之所以诞生,那是因为读者的召唤。正是因为有召唤在,所以才有诞生在。
  写作的奥妙就在这里。
  写作的过程就是一种情怀、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诞生的过程,它本身是在发出一种信号,是在召唤和它有缘的人。
  一个成熟的作家,他在代表他的文字去旅行的时候,是最尊重他的读者的,而他的读者也最尊重他,热爱他。
  如果一篇文字没有帮助读者去抚慰他的心灵,没有帮助他回家,没有帮助他找到他本原意义上的光明,反而给这一颗明珠又增加了一层污染,这样的文字就是不洁的文字,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古人讲人人都有智慧,有大智慧,只不过是被遮蔽了而已。而文化就是要扫除这一层遮蔽,就是要扫除掉世世代代积淀在我们心灵上的那一层灰尘。除尘。禅宗讲“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可能文化的意义就是不断把我们的心灵擦亮,保持光明。如果镜子上有灰尘我们是看不见自己的,更不要说去看世界。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看见自己,不过就是被障住了视线。帮助读者擦掉这一层灰尘,一层雾,就是文化的使命,也是文学的使命。
其他文献
乡愁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皆喜欢咏吟,横亘千年,历久不衰。余光中,这位激情澎湃的诗人,将满腔的思念化为文字,吟唱了一曲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一往情
跟几个同学吃饭,女同学L拿她手机让我给她拍照,看完很不满意,指责我敷衍她:“你看你看,一点不用心,把我拍得这么丑,一给C拍,就拍那么好看!”我说:“那你怎么不考虑一下你和C
期刊
13世纪英国税法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臣民的公共财政义务取代封建主的封建义务。由此,税收也从封建性索取转型为国家性征收。在《大宪章》颁布后的75年时间内,基于动产而
多年好友未见面,从外地回来,聚在一起。他喜欢喝葡萄酒,我们喝啤酒。按照本地规矩,喝两杯半啤酒,就要喝一杯葡萄酒。那晚气氛甚好,我们是连喝两杯半啤酒,让好友一口将葡萄酒喝完。几杯下肚,他不胜酒力,多次说:“葡萄酒需静品、慢饮。如此美酒,这么喝法,可惜了,太可惜了。”他的话语随之淹没在一片劝酒声中。  现实生活中,三五同学聚会,亲朋好友走动,相互间迎来送往,大多要和酒打交道。好友从外地回来,不服水土,
大年三十,人们见了面通常会问:“你家的门对儿贴了没有?”“你找谁写的门对子呀?”一般来说,春联既要思想健康,内容丰富,又要语言形象,对仗工整,可在我们农村就不讲究这么多了,写出来的春联内容随心所欲,耐人寻味。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贴春联则是过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我们这里,春联也叫门对子。大年三十,人们见了面通常会问:“你家的门对儿贴了没有?”“你找谁写的门对子呀?”一般来说,春联既要思想
我第一次见我爹哭,是他从手术室出来。麻药过去,他渐渐醒来,突然眼角就滑下泪了。他不能翻身,不能动,颈子底下背着麻醉泵,不能用枕头,泪水就朝耳郭落下去。他就无声地落着泪,
期刊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仲裁应运而生并有方兴未艾之势。网上仲裁是一种完全或主要通过网上进行的、用来解决因在线或非在线交易所引起的各种性质争议的解决方式。网上仲
二弟来电话说,大哥,爹……不见了。我压低声音说,我这正开会呢,你不要再开这种玩笑了,说,是不是手头又紧巴了。二弟说大哥,我真没跟你开玩笑,咱爹真找不见了,手机关机整整一
现在的你,正值筑梦的艰辛的高三。憧憬,彷徨。走过那段时光,我懂你经历的心路。现在的我,驻足圆梦的最美的春天。沐浴阳光,抵达幸福的驿站,得到这样的启迪:你的大学会告诉你,
人们像苹果一样,少年时的死亡,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老年时的死亡是成熟后的自然现象。  我还没有老去,还在工作。不过即使你刚刚出生,也会知道终有一天老年就会降临,在那个步履蹒跚的年龄段,你可能会待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希望在我老去之前就死了”英国著名吉他手皮特·汤森在1965年他二十来岁的时候这样说,而到今年5月份,他就71岁了。估计他对老年又有了新的认识。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只有少年的时候拥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