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教育已经完全处于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们在探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基础上,又探讨了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构成因素: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并提出了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建设、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管理制度、加大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力度。
   [关键词]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7-0052-02  
   一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自身信息化能力发展观念滞后,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不少高校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信息化教学的挑战,或“泰然处之”,或不能明确信息化教学的内涵,把信息化课程教学变成了单一地放幻灯片,“穿新鞋,走老路”;不少教师对各种信息化教学大赛积极性不高,参赛所得的经验和成果也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2 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不高
   不少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1)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佳,信息化教学基础能力薄弱;(2)信息资源加工同、处理、整合能力欠缺,不能熟练地将获取的信息有效地整合成学习的资源;(3)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够,对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设计方法不太了解,更谈不上应用。
   3 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优化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信息化硬件设备基础较差、更新的速度相对较慢,部分设备使用率不高;教学资源特别是共享型教学资源不丰富;缺乏掌握丰富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专家、教师和管理队伍;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无法及时、准确、高效地传递教学信息,没有形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4 信息化教学激励和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不少高校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信息化教学形式化、表面化,诸如信息化培训,参加和不参加没有区别;拿到培训合格证就一劳永逸;有些学校在考核时,虽然考虑了信息化教学的因素,但教师交个微课视频就可过关,导致教师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二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构成
   1 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
   这是第一个层面。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是指应用多媒体、网络及网络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是高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最基本的技术层面,也是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基本操作能力,更是高校教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在数字化社会发展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在“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教师作为先进的教育者和知识传播者,在教学中必须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环境去获取、选择、加工、评价所需的信息,存储、加工、展示所获取的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这是第二个层面。就是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创造性学习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即高校教师将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内化为自己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作为一个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这也是高校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层面。在信息时代,学习方法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如果不用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就会被知识所淹没,永远落在新知识的后面,被时代所淘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互联网+”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需要教师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它反映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
   3 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力
   这是第三个层面。它是指高校教师自觉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高校教师不断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上,要不断地增强自身信息素养综合发展的能力,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与交流,并对学生产生信息时代法律、道德等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最高层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造就信息社会的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高校教师要为不断加强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创造性地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并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形成自己应有的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这是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提升的最高目标。
   三 高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1 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广泛应用作为高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有一定的认识,但仍有部分老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掌握信息技术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虽然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决定教师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高低,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效果。所以高校教师要将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和能力看成一个贯穿教学始终、持续不断的终身实践过程,将信息化教学内化成为自身的一种文化自觉,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成长的教学过程之中,并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自觉地加以整合,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2 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建设
   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作基础。尽管高校近年来加大了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但大多数学校硬软件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日常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特别是软件建设和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还相对较弱,在调查中很多老师都谈到了缺少软件和资源支撑。因此高校要不断地要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创造良好的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一方面要加强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如硬件设备的配置和维护,不能重建设轻维护,要形成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数字资源库和共赢资源库的建设,建立基于国家层面的共享数字资源库,为高校教师提供教学范例及其资源平台,比如,教学配套的范例、专业优秀课件、多媒体素材等,这样既可减少各校重复建设的投入,也可集中力量和經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共享给全体教师应用。
   3 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管理制度
   在国家层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上,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好,分管领导统筹负责,行政职能处室统领导小组,保障教学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这符合当前高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也符合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要求。同时学校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为信息化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和必要的维护经费,另一方面,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鼓励或奖励。可不定期开展优秀课件制作、比赛优秀公开课竞赛、微课制作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课题立项研究等。对信息技术应用好的教师在评奖评优中给予加分,以增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加大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力度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教师和一些中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会使用PPT,对一些网络新技术和其他的教学软件用得很少,把播放PPT就看成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了。这些只有通过不断地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进行培训来实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望比较强烈,但对目前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考核方式满意度不是很高。因此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培训上要注重实效性。
   (1)在培训内容上要针对不同水平的教师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加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新技术,如移动学习使用等这方面的内容。
   (2)针对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借助信息技术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进行培训,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也可以采用不定期的形式进行培训,如远程讲座、系统培训、假期培训、不定期的讲座与培训、移动学习等培训模式,鼓励教师利用开放课程、网络课程自主学习,使教师能借助信息技术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学到最多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3)为了保证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培训和学习的效果,学校有必要制定一系列激励与考核制度,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成果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并取得一定教学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在教师学期考核中,对获得信息技术教学成果的教师给予加分。其目的就是让这种机制产生积极的激励导向作用并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胡晓玲.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6):67-72.
   [2]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话教育研究,2012(05):103-109.
   [3]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4]何克抗.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J].教育信息技术,2014(01):3-8.
   [5]马静.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2017(01):128-130.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新课改,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走高效课堂之路.本文从高效课堂的定义谈起,讲述了高效课堂的突出特点,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论述了如何建构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狮子、女巫和魔衣橱》是英国著名作家 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中的一本,其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虽然此部作品一直被视为经典儿童文学,但其中的圣经原型值得读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提倡改革应试教育,多方面的实施素质教育。高中英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语言学科,有效的落实新
新课程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教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不少老师感到课堂秩序难以掌握,效率降低了,效果也没有达到.笔者
初中英语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阶段,学生语言兴趣的培养、语言基础的建立都有赖于初中英语教学,因此,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显得非常重要.
[摘 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各大高校学习,为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课题。本文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构建高校“民汉学生共同体”,帮助民族学生走出民族学生小团体,融入高校集体大家庭,实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既要“管得住”又能“管得好”。   [关键词] 思政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汉学生共同体;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目的: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病理生理改变十分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
[摘 要] 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提高,从国家建设人才需求和民族未来的战略角度考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持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在政策鼓励和内部挖潜下功夫,消除教师患得患失心理,重点培养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改革魄力,改善教育的内外部环境,激发高校教师的内在活力,使每个教师都在岗位上有所建树。   [关键词] 高度;深度;语态;心态   [中图分类号] G645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美金胺(memantine),对由视神经钳夹造成损伤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雄性成年大鼠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以下5个处理组: A组:
化学这门课程主要探究物质的组成结构问题,学习化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分子及原子的结构。初中隶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做好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