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壎詞校理芻議

来源 :词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劉壎是宋末元初的詩文名家,不以詞作見稱.劉壎詞今存三十首,最早見於清康熙時劉凝所編十一卷本《水雲村吟稿箋注》;道光十年,劉斯嵋愛餘堂重刻《水雲村吟稿箋注》十二卷.民國初期,朱孝臧《彊村叢書》本《水雲村詩餘》實即《水雲村吟稿箋注》卷一二「詩餘」之單行别出,此後《全宋詞·劉壎詞》又以《彊村叢書》本爲底本編録.然而《彊村叢書》本《水雲村詩餘》和《全宋詞·劉壎詞》在校刊過程中皆有不遵從底本的文字改動情況,今天閲讀、利用時當予特别注意.
其他文献
网络文艺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成为新世纪大众文艺生活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网站是网络文艺的蓄水池.传媒学视域中的文本理论坚持一个基本命题:文本是媒介的织体.该文本理论透过媒介的力量来观看文本的边界.国内文艺网站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文本类型,这标示了文艺网站的文艺类型、权限归属和规模布局.文艺网站的文本类型随着时代发展会做出相应调整和变革,在既有文本类型的巩固与瓦解的摇摆中推动文艺网站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媒介批评理论由“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和“技术垄断”等核心观点构成.这些观点涵盖了他对审美经验和西方人文主义危机的反思,它们既是对康德“游戏无功利性”、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等人文精神的延续,又为当下提供一套反现代性的美学体认路径.结合其后期著作《通往未来的过去——与十八世纪接轨的一座新桥》来看,媒介作为语境、技术理性异化、审美视知觉和反现代性等问题的探析,都是波兹曼媒介理论体系重要的美学立场呈现.波兹曼的媒介批评理论是对十八世纪启蒙精神的深刻延续,这种“媒介中
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积极做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一环.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党员群体的教育管理上,并不断加强和完善,激发学生党员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党员政治认识,强化学生党员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技术美学是什么”是技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国内对技术美学近四十年的研究,多是从符合论真理观的角度出发,将“技术美学”解读为一个亟待解答的包含着一个或诸多确定性答案的命题集合,这是一种将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化的倾向.事实上,当我们在追问“技术是什么”的时候也在使用技术,显示出技术与人的不可分离性.始于亚里士多德并在莱布尼茨那里得到继承和发扬的技术存在论,将人视为技术的生成物,将技术视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将人视为技术存在者.在这一视角下,回答“技术是什么”“技术美学是什么”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提倡一种作
白石詞的審美觀照根據對象與方式的差異可劃分爲三重維度.首先是對於静態世界,詞人以略帶距離的間隔式形態進行感知,他將色彩作爲人與物的溝通介質來摹寫,以冷覺觸感渲染心象與物象間距之遠,這些筆觸皆似與人有隔.其次是在面對時刻變幻的外部環境時,白石以客體化觀望的方式對時空遷移進行審美建構,客寓意識集中體現於地理及心靈意義上的空間層面,以及時間層面上因心理錯位而似客寓於今的無奈立場.其三是就主體自性而言,詞人時或以局外身份對自我加以審視,當事者姿態與旁觀者視角的割裂、抒情力度與冷静筆觸的碰撞,促進了詞作藝術張力感的
宋詞中的拗句按使用目的 可分爲俚俗與清雅兩種.前者爲音樂文學特點,後者爲詞體雅化、徒詩化的標誌.隨着時代發展,前者自然消亡,而後者日益增加,並在詞牌中固定下來.蘇軾對在填詞時使用拗句有著特殊的興趣,進行過多種嘗試,在宋詞拗調的固定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宋詞中的拗句適於表現激越的聲情,有利於吸收古體詩與古文的表達特點.宋詞使用拗句,有著接續前代文學經典的動機,是以詩爲詞、以文爲詞的一種表現.宋代詞牌吸納拗句,並加以固化和規範,整合了多種文體的優點,豐富了詞牌的聲情,催生了多首經典之作,促進了南宋清雅詞風的
纳兰词中的女性,主要有恋爱中的少女或思妇、回忆或追思中的亡妻等.纳兰采用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各类女性进行刻画和塑造,有自己的独特艺术特色.这些女性凄切悲婉、温婉多情,体现了纳兰词哀感顽艳的词风.作为一位满族词人,纳兰成功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浓厚的汉文化特色,是其深入学习、吸收汉文化的成果.
历来日本辞赋写本受到的关注不足,现有的对辞赋文本的整理与考订远难称精核良善.日本辞赋写本整理中最直面的基础课题就是标点问题和文字问题.又因为辞赋文本自身的特点以及日本作者写作的性质,促使前述二者更趋于复杂化.通过在日本辞赋写本整理工作中的实践经历,收集胪列出辞赋整理中出现的标点和文字问题及其相应对策,以期探讨辞赋写本整理中的问题点及其解决之方法.
《令集解》为了解释令文字词,引用了大量各类中国典籍,这些记载经注释者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和排列,产生了新的叙述效果和故事性,原本关联性不强或不具备关联性的引文,在注释者的编排下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文本变异由此出现.可见,这类由古代日本人所撰注释类汉字文献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是儒学东传过程中重要的桥梁和媒介.
賀方回詞集的版本,分《東山詞》和《賀方回詞》兩大系統,而《東山詞》系統皆出自宋刻殘本《東山詞》卷上.歷來學者對此系統的版本源流論述並不清晰.至明末,又有毛氏汲古閣未刻詞本《東山詞》及其所衍生的諸本流傳.而清代乾嘉時期的星鳳閣鈔本《東山詞》乃探索賀氏《東山詞》版本源流的關鍵線索.此外,通過梳理《東山詞》的版本問題,我們發現了賀方回名諱或不作「鑄」,而作「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