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歌唱“支点”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训练的最初阶段就是建造好自己的人声乐器,使之能自如地应用演唱技巧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在人声乐器建造中声音“支点”应用的原理,论述了声音“支点”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声音的“支点”来提高声乐演唱中的技术、技巧。
  关键词:歌唱;支点;研究
  在声乐艺术教学中,“支点”或“保持”是决定声音质量的一种关键的特殊技巧。它不单只是根据作品的需要自然地扩大音量,还有助于扩展整个发声音域和声音音色的流一,及所有关于音质优美的需要、音色的柔和以及整个发声器官的生理保障。支点的实用范围关系到身体的腰腹部,恰恰像是一部安放在身体里的“声音的发动机”。它通过一些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来帮助发声。总而言之,支点是一种显示艺术和自然的方法。
  1气息的支点
  意大利著名声乐教育家麦肯兹认为:“歌唱者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对气息的掌握。”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强调:“一个歌唱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我国唐代末年善谱音律的乾宁中朝议大夫段安节在其《乐府杂录》中也强调:“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氰氯自脐间出,至喉乃唁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动力和基础,这一点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们已经取得了共识。但歌唱时气息的支点究竟在人体的哪个部位,究竟依靠人体的哪些肌肉群才能正确地操纵和运用气息,使歌声达到“遏云响谷之妙”的境地,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古今中外的声乐文献中尚没有明确、详细的论述。
  歌唱时气息的支点在腰腹部。如果细分可分为三个支点:腰部、下腹部和上腹部(上腹部包括两肋,即第八至第十二对肋骨)。只有这三个点构成一个面,才能正确地操纵和控制歌唱时所需要的气息。我们知道,呼吸的主要器官——肺在胸腔内。而胸腔主要是由胸骨、脊骨和十二对肋骨以及所附着的软组织和肋间肌,所构成一个具有较大空间的腔体。胸骨、脊骨和肋骨在神经的指挥下是不可能产生像横隔肌、腰腹肌那样大幅度的运动的,尽管肋间肌在脊神经的指挥下可以产生运动,但肋骨本身的结构决定了它运动的幅度是很有限的。而胸腔这极其有限的收缩与扩张,除了肋间肌做有限的运动外,主要是靠腰腹肌肉群的扩展与收缩,推动、协肋横隔肌上下运动而产生的。
  横隔肌在呼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从人体的外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运动的方向和力度的变化。腰腹部肌肉既能看得见,也能摸得着,更能明显地感觉到它们运动时方向和力度的变化。另外,横隔肌在呼吸时的上下运动,除了在脊神经指挥下的自身运动外,很大程度上依靠腰腹部肌肉群的支持和推动。
  为了进一步证明歌唱时气息的支点在腰腹部,我们不妨做下面的这个小试验:用一只移液管即一端带橡皮球的长长的玻璃试管从一个瓶中把液体移到另一个瓶中。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用手把橡皮球捏紧使试管中的气体排出,然后将试管放入装有液体的瓶中,逐渐松开捏紧的橡皮球,瓶中的液体就会被吸入到试管中。然后将试管移到另一个瓶中,再从橡皮球的底部逐渐向上部捏紧,试管中的液体就会流入到瓶中。这个试验证明,液体的吸入和流出,并不是因为试管本身有什么变化,完全是由于橡皮球的收缩和扩张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歌唱时气息的支点在腰腹部,而不是在胸部,更不是在喉部。
  2“支點”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如若能使气息支点(下支点)、喉咙打开的支点(中支点)、头腔共鸣支点(上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作,形成“三点一线”,就会将人声的乐器建造得完美,使气息的技巧得以灵活应用,声音的表现力得以充分发挥,获得圆润、丰满、优美、动听的声响。那么,如何应用声音的“支点”呢?
  当我们在谈及声音的“支点”时,首先要弄清楚这里讲的声音“支点”究竟指的是什么?它在人声乐器的建造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谈到“支点”,一般人会立刻想到气息的支点,这很重要。但笔者这里主要指的是在人声乐器的建造中各人体器官对声音支持的着力点。它在歌唱乐器的打开中主要起着“绷紧琴弦”,使人体内在器官着力与放松达到平衡协调的作用。在歌唱器官的建造中,声音有多处支持的着力点,如上支点(头腔共鸣支点)、中支点(脖子根部衬衫第二纽扣喉咙打开处)、下支点(小腹、脐下三寸丹田处)等。这些支点的主要作用是打开喉咙,建立上下贯通的声道。建造好人声乐器的共鸣箱,使气息在人声乐器的管道中能上下自如地运动,并根据音乐作品对声音、音色要求的不同把握住声音的平衡,进行灵活的调节。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各支点的协调运作,才能真正将人声乐器建造好,使人体器官整体积极地运作起来,使气息在声道里上下贯通,自由运动,将不该紧张的部位放松下来,获得自如、完美的声音。人声乐器如同其他乐器一样,也是由动力与振动体发生撞击或摩擦,通过共鸣腔体的共振产生谐音,发出美好的声音。就像小提琴的弓在弦上拉动,产生摩擦后发出声响,通过琴身共鸣腔体的共振产生谐音发出优美的声音;或如钢琴通过手指将琴键弹下使音锤敲击琴弦引起琴身共鸣腔体的共振发出悦耳的声音。人声也是通过气息撞击声带发出基音,再通过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头腔共鸣的协同共振产生谐音,发出圆润、美好的声音。不同的是,一般乐器的共鸣腔体是直观的,预先设定好的,演奏者只需要掌握乐器的性能,学匀演奏的技巧去进行作品的表现就可以了;而人声的乐器是内感的,需要每位歌唱者自己去体悟、建造。
  因此,在建造人声乐器时,打开共鸣腔体,“绷紧琴弦”保持声道的通畅,使呼吸上下贯通,应用自如,是建造高质量的人声乐器的关键。而应用声音的“支点”,正是为了打开喉咙和共鸣腔体,建造高质量的人声乐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艾灵颗粒治疗HIV/AIDS患者的疗效。方法18例HIV/AIDS患者给予益气活血中药艾灵颗粒治疗12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并对患者体重、免疫功能、病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服用百赛诺治疗的疗效及停药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CHB患者50例.口服百赛诺25mg,3/d,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
溶血,肝细胞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即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严重并发征,其病情凶险,临床难以得到及时诊断及正确处理,母婴死亡率极高.我院199
布鲁氏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白城市曾经是人、畜布病的重灾区。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建国前1936年日本北野下次等在白城首次发现布病病人,1953年樊万福等在吉
孔缘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如高眼压、低眼压、眼缺血症、感染、脉络膜脱离等,已有过报道,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这一并发症却少有报道.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了5例该并发症患
目的提高治疗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和改善预后。方法以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腹部症状、体征、血象、腹水中多核细胞数和腹
目的 研究矽肺结核耐喹诺酮药敏试验与gyr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通过药敏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鉴定3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分析gyrA基因突
在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中,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数据处理手段日趋先进,可选用的统计方法不断增加,利用已知数据所能得到的结论更加科学可靠。笔者在1997年10月开发完成了“Datawind—医学
拉米夫定白1999年在我国上市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来。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我们自2001-2003年使用拉米夫定治疗3例小儿慢性乙型肝炎,并进行2~3年的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