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bby_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的农药科技人才已迫在眉睫。依据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则与时代发展要求,对农药学方向药学专业农药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对接,根据学生发展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重在技能培养;采用以案例教学和研究式教学为核心的多元化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以养成探索精神的教学方式展开实验教学;建设师资队伍,“高、精、尖”全面发展。创新型农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农药学教学产生了质的飞跃,教书育人初见成效。
  [关键词]农业院校;农药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127-03
  农药在防治农业病虫草害、保证农业丰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的农药科技人才已迫在眉睫。因此,当前大部分农业院校都设置了农药学相关专业,用来培育“三农”急需的农药学科技工作者。青岛农业大学自2005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农药方向药学专业以来,在深入研究创新“3+1”人才培养模式[1]的基础上,对农药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
  一、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对接
  (一)根据学生发展设置课程体系
  农药学专业骨干课程体系由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及农药应用等课程构成,是一门理论、实验、实践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对人才培养来说,专业课课程体系设置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的改革首先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始:改变实验实践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方式,将实验课、实践课独立设置,加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科研兴趣、实践能力,做到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高度匹配。另外,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忽视选修课教学,造成毕业生“千人一面”的格局,非常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我们加大了选修课教改力度:提高选修课程数量和要求,拓展、放大学生自我拓展的空间,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数年的探索与改革,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表1)。
  


  (二)“四加一减”,重在技能培养
  1.增加选修课:设置农药方向选修课26门,共848学时,要求最低选修216学时。大量的选修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有利于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强项进行选择,有效应对社会多元化要求。
  2.增加实验课:必修课程实验与理论比例为1.3∶1.5,二者接近,总的农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实验与理论比例为2.16∶5.02,比例合理。实验学时有所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科学精神。
  3.增加实践课:在校期间农药学专业实践课达到6.5周,折合195学时,超过必修理论课学时数,有效解决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干事创业的信心。
  4.增加毕业实习学时:毕业实习为19.5周,加上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开始的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2周,合计21.5周,折合645学时。充足的实践时间,保证了学生科学思维得到系统训练,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5.减少必修理论课:必修课只开设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制剂、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等农药学体系核心课程,总学时150学时。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严格地说,农药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整个课程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有效运转,才能培养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农药学人才。为此,我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教学实验室、科研平台、研究室、实习基地等四个开放式平台(图1),并将其有机结合、高效利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教材体系的选择与完善
  相对于医药学等传统学科来说,农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相关教材、教学参考书很不完善。例如,目前尚未有农药学方面的国家规划教材,而已有的教材也存在内容滞后等缺陷。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尽一切可能采用农药学权威著作作为教材,同时有针对性地编写完善了农药学课程体系必须的配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前,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即将出版、由孙家隆编著或主编的农药学教材与教参有:《农药化学合成基础》(第一版)《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现代农药合成技术》《农药化学合成基础》(第二版)《农药科学使用》《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杀虫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杀菌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除草剂卷》《现代农药应用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鼠剂卷》《新编农药品种手册》《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第二版)等。其中《农药化学合成基础》《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等已经被多所农药学相关院校采用为教材,《现代农药合成技术》获201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奖一等奖。教材、教参的完善,使学生视野开阔,学习时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三、课堂理论教学多元化,加强思维训练
  “多元化教学”指的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导:全部核心课程(农药化学、农药合成、农药制剂、农药分析等)及部分重要选修课的教学,都已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对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是:条理清晰、图表丰富、图文并茂、动漫结合,讲授知识必须和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学科前沿及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摈弃“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以研究式教学为核心:这是我们近年来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授的内容作为一个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例如,在讲授《农药化学》课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我们将天然的毒扁豆碱作为一个课题,进行先导优化、创制经纬研究;同时将先导优化、生物等排、药效基团拼接等农药化学专业科研方法传授给学生,训练其发散性思维。   以案例教学为依托:这是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的教学手段,即课堂教学以案例的形式进行。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与讲解,学生较深入地掌握知识要点,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农药合成》课中丙溴磷的合成与生产教学中,我们将“丙溴磷的合成与生产”作为一个案例,通过“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归纳得出如下合成路线图。[3]
  


  根据合成路线,结合实例解析各种路线的优劣,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成与生产方案的能力。
  以网络教学为辅助:即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青岛农业大学农药学QQ群,与学生全方位互动。在每学期开始前将该学期课堂教学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难点疑点分析等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及农药学QQ群,让学生提前对该课程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地进行预习、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课堂、课外答疑外,还在网络平台和农药学QQ群上进行答疑教学、作业讲解等,做到关键知识点课外答辩共用化、公开化,使全体学生受益。
  四、重视实验教学,养成探索精神
  (一)精选实验内容,实用与创新结合。实验教学应具有连贯性与梯度性,所以我们在设计农药方向药学专业培养方案时,学生实验以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提高实验技能作为《农药学实验技术与指导》的选题原则:和实际生产相关联的综合性实验占40%,设计性实验占40%,与科研相关的研究创新性实验占20%。力争每个实验都有与之对应的工业产品或科研课题,使学生实验过程中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独立实验,突出能力培养。学生迟早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成为独立的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动手能力、工作的主动性、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实验必须一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前,在学习与研读教材、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经教师点评与改进的实验方案;实验中,规范操作、记录详细,力争做到和科研紧密结合;实验后,认真归纳总结,形成一份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结果与讨论、问题与思考等内容的规范性实验报告文本。
  (三)单独考核,提高重视程度。实验课程全部与相关理论课教学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独立计算学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考核由实验部分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比重为60%和40%。实验部分主要考察实验准确度和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期末考试则主要考核实验技术与实验操作。
  五、实践教学,深入社会
  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第六学期进行的农药学综合生产实习和假期进行的社会实践。其中第一阶段共4周,进行方式与内容如表2所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亲身参加生产,获取企业新工艺、新技术等知识信息,解决就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第二阶段在第六学期后的暑假进行。暑假前,学生自由组成实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入社会,完成至少4周“真刀真枪”的岗位“职工式”的实践。时间和内容根据学生自我定位的就业方向确定,成绩由实习基地专家、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确定。
  经过两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学生对农药工业企业有了整体的认识,对自己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及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定位,减少了盲目性;同时,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5]打下基础。
  六、提升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的质量
  科研训练、毕业论文采用导师负责制:学生、教师双向选择,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超过6人。为了保持课题研究的连续性,相同的科研训练、毕业论文为同一位导师。科研训练在第七学期进行,主要内容为导师指导下的立题、文献检索、科研内容的基本素质培养,为第八学期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基础。
  毕业论文在第八学期进行,学生按照导师下达的任务书首先进行文献检索、立题研究,完成立题报告。报告经审查合格后,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一项农药学方面的课题研究。课题分为理论型与应用型,以密切联系农药学科为要旨。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我们加强了检查力度:三月中旬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查看毕业论文进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六月中旬进行全面的“盲评”与20%的重复率检索检查。经数年的坚持,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七、建设师资队伍,“高、精、尖”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离不开过硬的师资队伍。应学校要求,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在校教师培养和学科专家引进力度。目前,专职农药学教师17人,结构如表3所示:无论是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还是访学与社会实践经历,都趋于合理状态。
  


  高学历以及职称、年龄结构的科学性和经历的广泛性,保证了师资队伍建设前瞻性要求,也为药学专业农药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提供了质量保证。
  经过近十年来对农药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本校农药学教学产生了质的飞跃,教书育人初见成效。以青岛农业大学农药方向药学专业为例,自2005年招生,目前已有5届毕业生,共毕业352人,其中有147人考取研究生,205人就业,总就业率达到100%。已毕业的学生中有8人在读博士,10人已经成为农药企业技术骨干,8人成为市场主管。
  农药学课程体系“理论、实验、实践”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是成功的,改革结果是:所培养的学生之兴趣和强项和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学以致用、避免了“就业难”等现象,毕业生达到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慧敏,等.创新“3+1”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都市农业人才实践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2012(10).
  [2] 孙家隆.农药化学合成基础(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 孙家隆.农药化学合成基础(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4] 姜佰文等.高等农业院校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3).
  [5] 郭冬生,等.基于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科技体制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12(8).
  [责任编辑:罗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立项规模逐年递增,因而提高项目推进的效率和效果,加强过程管理控制,成为各地方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按四个阶段进行分解后,引入平衡记分卡(BSC)的方法,使生命周期各阶段均从“项目经费”、“委托方需求”、“项目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一步将控制指标及KPI具体化,从而为过程管理和评估提供一种指南。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利用在线课堂来实现教育创新的成果,它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和内化两个阶段,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托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MOOC学院等开放平台,针对分析化学实验类课程特点,通过研究 “翻转课堂”在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分析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有利于满足“因材施教”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
期刊
[摘 要]壮医药师资队伍培养存在较多问题。壮医药师资队伍的培养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科研院所、医院、企业、少数民族聚居地基层医疗点等资源,通过多种途径的合作与建设,实现互利共赢,使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的经济建设相辅相成。  [关键词]壮医药;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159-02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
期刊
[摘 要]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三合一”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类型大学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高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差异,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层次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减少公共基础课程总量,增加实践课时;增加专业课实验实践教学学时,着重培养学生理论和技能应用能力;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地区和职业特色;提升学生实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优良学风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如何发挥人才培养的主体职能,如何促进学风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通过以考研为手段从制度层面、目标层面、情感层面、学术层面和就业层面引导学风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可以取得可喜的成效。 
期刊
[摘 要]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使得金融学科的教学内容越来越需要实现宏观和微观金融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同时金融教学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更加多样化、合理化。在国内外前沿院校的办学模式基础上,通过一些改革措施实施,以期能够构建起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和定量化,并具有华侨大学特色的金融教学课程体系,以奠定学生扎实而全面的金融知识结构体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层次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是国内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但存在不足之处。“层次化”实验课在“层次化”的教学模式中需要对学生采用渐进式地启发方法,其教学模式改进的方法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渐进式启发学生操作探索。使学生能够在较为薄弱的基础上逐步地培养实践能力。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实验教学;层次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潜能开发的教育。 “启发·自主·合作·探究·反馈”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具有自身历史渊源、哲学意蕴和体系结构。“探索式-小班化”课题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传承文明与创造时代、传播知识与塑造人格和谐统一的教育精神,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和理论反思,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探究式;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专业对口化,许多近代新兴的学科逐渐取代了旧的基础类学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且基础类学科的学生比起其他类学科的学生来学习任务更重、学习内容更枯燥、就业前景更迷茫,因此基础类学科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上述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缓解基础类学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基础类学科;大学生;心理压力;未来规划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