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需要更安全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zhi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2013年,云服务仍将是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行业龙头企业的纷纷加入,更使得这一市场进入全面战争状态。
  然而有一句话说的没错,面对竞争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
  就在不久前,万网公司由于管理疏漏,将采用其云平台服务的某电子商务网站数据误删除,导致该网站注册会员信息丢失,被迫暂停数日业务,也影响了其融资计划。尽管事后万网方面表示数据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找回,但这一事件无疑给一直宣称安全系数高、投资成本低的云服务蒙上一层阴影。
  一场圈地运动
  根据Gartner调查显示,目前约有19%的组织正在生产计算中使用云服务,有约20%的组织在使用公有云存储服务。这意味着云计算市场,尤其是云存储市场有着相当大的规模。此外,IDC也认为,2013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发展,云计算开始成为主流的业务模式之一,并与大数据、移动、社会化等概念不断融合。IDC预测,2013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将达到18.3亿美元的规模,同比增长52.2%。
  面对这块巨大的蛋糕,当下的云服务市场用“你未唱罢,我便登场”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2012年3月百度在京发布“百度云”战略,推出自己的应用商店;5月29日,这朵“百度云”与成都高新区达成合作,共同成立国内首个“百度云应用开发区”。
  而被称做“中国亚马逊”的阿里云,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公司,目标是打造互联网数据分享第一平台,目前已成功地向云计算服务商转变。
  有了上面两家,当然也不会少了那只胖胖的企鹅。马化腾不久前透露,云计算将是腾讯的重要战略,也是未来投资的重要领域,并直接服务于公司的数亿用户。目前,腾讯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和西安搭建了全国性的云网络架构,将落地惠州仲恺高新区。
  除了互联网巨擎,运营商对云也从不缺乏兴致,早在2011年,中国电信便发布了其云计算战略及解决方案,并在2012年11月与VMware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宣布将在云计算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展开密切合作,以进一步推动云计算技术在中国的落地实施。此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分别推出了智慧城市云平台和“大云”云计算平台。
  觊觎这个市场的当然也包括了早已瞄准中国市场的国外IT巨头。微软、IBM、亚马逊、惠普,就连戴尔也在不久前宣布,其与合作伙伴在成都打造的云计算中心已正式上线投入使用。
  总之,不管是国内龙头企业还是国外IT巨头,蛟龙混战的格局已然在2013年初便呈现出来。同时我们也看到,为了将自己的云服务真正落地,服务商们纷纷开始圈地运动,不管是借助分支机构还是合作伙伴,已经成为这场战役的主旋律。
  总是感觉不安全
  尽管云服务以其低价及灵活诱惑着用户,但据Burton集团分析师GeneRuth介绍,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财富100强用户”在实时数据存储方面使用云服务。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不想数据有一天被别人操控。这种对云的不信任,从目前情况看似乎是普遍存在的情况。Forrester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就对云存储的应用提出了质疑,因为其对北美和欧洲1200多名IT决策者的调查,显示出只有3%的企业采用了云存储,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做出实施云存储的计划。
  许多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心并非出于技术层面的考虑,而是害怕自己的数据流失或者外传。既然放在云端,那么是否除了自己之外还会有其他人可以去访问?数据不在自己的手里拿着,被别人损害了又怎么办?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果将企业核心业务应用托管在云平台,数据一旦丢失或者发生外漏,其带来的损害很可能是致命的。
  当然,一般而言,有品牌知名度的大型云服务企业,其安全性能基本是有保证的,极少发生数据误删事件,同时也有备份系统作为确保。但是云服务仍然需要为让用户感到百分之百的安全继续努力。
  不可因噎废食
  有人建议,企业迁移进入“云”中需慎重考虑,甚至认为不应急于进入这个领域。但是随着云计算的推广应用,云存储不可或缺,它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云环境灾难恢复及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提供商Acronis便预测,2013年云存储将成为IT战略中不能忽视的角色,云计算将通过其存储能力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影响。该公司一位高层表示,通过云存储,企业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可用性需求,缺乏混合云存储战略的企业将寸步难行。惠普存储高级副总裁及主管David Scott也认为,在这个数据爆炸的年代,存储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在2013年,面对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应用,云存储服务会迎来强劲发展的态势。”
  尽管云存储服务当前的确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安全因素,但是仍然不可否认它的革命性满足了许多公司的发展需求。用户在呼吁云服务提供商努力保证可用性的同时,也不应因此质疑或反对云计算。从国内的情况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在进入或者加强云服务,这种竞争的强化对产业发展而言很有益处,各家企业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会因此提高,云服务也能获取更广泛的用户认知和用户接受度。
  当然,数据共享对安全与隐私提出了更高要求,云存储厂商有必要为用户提供加密管理、安全报告等在内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网络通信行业还需继续升级,以满足云环境下用户们对于传输速度的要求。而在管理上,做稳求全对厂商和用户双方来说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双方都要做好自己的系统,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由于云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平台,需要有大规模的使用场景来打磨和推动平台的完善,耐心也是云存储厂商必备的素质。W
其他文献
中国是我粉丝最多的国家。”在由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联合举办的“凯文·凯利新书发布会及共享经济对话”活动上,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如是说。  凯文·凯利的此次中国之行主要是宣传其新书《必然》(The Inevitable),同时还马不停蹄地参加了若干活动。这是63岁的凯文·凯利第10次来中国,1998年第一次来中国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
近日迈普公司发布了新一代安全网关产品,包括下一代防火墙MSG4000系列和上网行为管理ISG1000系列。新产品具备五大特点:第一,自主可控、可靠的硬件品质;第二,卓越的处理性能;第三,以用户为中心,看得见的网络安全;第四,出众的营销能力;第五,超强无线融合能力。
3月的宁波下着小雨,在鄞州工业园区一片待兴建的土地上,宁波鄞州中国“芯”之城正举行奠基仪式,宣布宁波时代全芯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变存储芯片厂正式破土动工。  这是时代全芯相变存储芯片厂的一期项目,总投资达到1.5亿美元。据时代全芯董事长张龙介绍,公司将力争在5年内启动二期项目,最终完成总投资20亿美元以上,实现自己建厂、研发及生产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芯片产品,使中国人的“芯片梦”成真。  去年11月,时
从安防领域的视频监控,到电力行业的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再到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领域,各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铺展开来。物联网是一个比互联网规模更大的万亿级产业,但是遍布国内的高端传感设备往往长了一颗“外国芯”,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被小小的芯片绊住了脚。  目前,芯片研发已经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短板。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物联网领域应用所用的芯片接近80%都源自国
世界银行高级能源专家Pedro Antmann走访发展中国家时,当地电力公司的官员几乎无一例外地把他带到贫民窟,他在许多棚屋看到纵横交错的电线。Antmann说:“他们想让我看到大家都在偷电。”  没错,许多穷人付不起电费,于是搭线偷电。但他们偷电用于电灯、风扇和电视,而不是用于空调、大冰箱及其他耗电很厉害的家电。  事实上,一些偷电最厉害的是住宅、商业和工业用电大户,他们避免支付应出的电费,其采
一直以来,戴尔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多以提供硬件为主,鲜有可独立销售的软件面世。不过,近年来致力于向企业级解决方案业务转型的戴尔,也在软件和服务方面下了功夫,例如通过收购相应的公司、分别成立服务和软件事业部等。在软件方面,戴尔就曾收购了多家公司,以增强软件研发能力,完善软件产品线。2012年,戴尔曾以24亿美元收购了软件厂商Quest,而之前的2010年,Quest曾将数据保护厂商Bakbone收入囊中
8月18日,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在上海举办10周年庆典活动。自2005年成立以来,兄弟(中国)一直遵循“在中国诞生、伴中国成长”的企业理念,业务领域拓展至包括以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传真机、标签打印机、扫描仪等产品为代表的打印及解决方案业务。未来,兄弟(中国)将以中国发展潜力巨大的4~6级城市为中心,拓展新的销售网点,并继续扩大线上销售网络。
昆腾正在逐渐拓展数据保护的涵义。在未来,数据保护将会更加智能。昆腾亚太区市场营销总监Jim Simon在日前举行的备份归档新纪元亚太区活动上表示,今天的昆腾不再单纯讲数据存储,迫使用户投入存储设备的采购,而是致力于帮助客户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内智能地捕获、共享并保存数字资产,以最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随时接入这些数据,不管它们保存在公司内还是云中。  昆腾将这样的方式称之为第三代数据保护解决方案
移动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而面对这样的变革,移动营销也正在进化。  在互联网初期,展示类的品牌广告是主流,那时被称为互联网营销的1.0时代。而随着互联网发展,搜索广告成为新的广告形式,广告营销从被动展示到主动搜索。“而今我们已经进入了3.0时代,这个时代追求的是效果。”腾讯效果广告平台部副总经理马轶群在2014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说。  互联网营销一直在追求高性价比的广告投放模式,而在移动时代庞大
随着银行信息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商业银行业务已全面实现信息化,客户信息、交易信息、经营决策等关键信息都以电子化方式存在,然而电子化信息易拷贝、易传输等特点也对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设备损坏、外部攻击、内部操作失误都可能带来信息泄露、差错的风险,业界统计表明,在这些众多风险因素中内部人员是关键因素,因员工对安全隐患的“不知”,进而“无畏无虑”,或借助接触信息之便,恶意操作都将影响企业信息安全,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