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来源 :当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历来是我国建设完整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学界针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定位问题以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为当前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尽管如此,承接已有研究成果,当前研究存在重复和停滞问题,主要体现在尚未开展关于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科学性的必要论证研究;尚未形成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定位的普遍共识;尚未解决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遗留问题等三个方面.鉴于现状,未来研究建议基于对职业与工作的正确理解,通过厘清对口就业与学历的关系,检验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科学性;基于各类教育内涵区别,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定位;基于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建议,完善具体措施与办法,解决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临的师资、生源等问题.
其他文献
完善的早期儿童成长标准体系是促进早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根本保证.《早期发展指标:明尼苏达州早期学习标准》将文本的概念框架转化为具体的外在行为,进而收集不同责任机构在应用标准时的真实表现证据,在此基础上观察评估儿童的各项能力发展,以此作为教师改进课程教学计划、社区完善资源服务、家庭实施科学教育以及政策制定者评估标准效果的依据.该标准具有目的呈现清晰,指标描述具体,兼顾文化差异,主体分工明确等特点,对修订与完善我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重要参考价值.
为了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大爱无言、无私奉献,使众多城乡特殊儿童受到特殊教育关爱,但还有许多乡村特殊儿童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关爱.为使人间大爱更好地温暖乡村特殊儿童,国家持续推进农村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特殊教育研究也应特别重视通对过国家特殊教育政策的咨询研究和舆情调研、舆论引导,推进农村特殊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韩、日两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正规和非正规两种教育形式提高乡民素质、改变乡民观念并增强其伦理道德水平和国民凝聚力、建设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可借鉴韩日做法:以政府为主导实行财政、立法双轮驱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硬建设”,改善乡村基础设施面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农产业,提高乡民物质生产水平;以教育为主导实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软建设”,强化乡民伦理道德教育,培养新型乡民,提升乡民精神生活境界.
学位学徒制计划自提出以来,便为英国本土培育了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英国学位学徒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原因在于各利益相关者博弈后实现了集体性生存和互惠性发展,即政府通过对学位学徒制的强力推行,促使雇主(企业)和大学深度合作,共同完成学徒的“选用育”,让学徒成为义务履行后最直接的受益者.我国可借鉴其经验,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参与育人的活力,重视高校在现代学徒制实践中的质量保障作用,促进职普教育的有效衔接和等值互换.
院校协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学校改进、课程革新和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并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但对于院校协作情境中大学专家与一线教师如何展开知识互动这一重要问题却鲜有实证研究涉及.通过对某一大学与中小学的跨界协作项目为典型案例进行的质性研究和多个案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院校协作情境中,外部专家与学校教师的知识互动存在三种不同模式:一是外部专家主导下的知识迁移,二是教师参与的知识转化,三是合作探究导向的知识变革.研究还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外部专家与教师知识互动的重要因素:外部专家与教师之间情境性动态变化的权力关系
我国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可追溯至20世纪初,大学以“附属中小学校”形式开展的合作,历经了萌芽期、缓慢发展期、稳步发展期、本土探索期以及转型深化期的百年历程,促使学校发展方式从“各自为政”走向“伙伴合作”、教师专业发展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提升”、课程建设由“固守传统”走向“推陈出新”、课堂变革从“教学中心”走向“研究中心”.同时,也面临着大学与中小学不同文化取向的冲突、不同生态取向的冲突以及不同利益需求的冲突等衍生的困境.从新时代赋予学校发展的使命来看,走向“创生”是伙伴合作的生态模式、文化融合是伙伴合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点,也是激发民族地区内发动力的触点.从政策和理论视角出发以教育理念、资源供给、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监测体系五方面析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特征,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加速,但同时也存在着观念、资金、师资、课程、监管方面的困境.突围以上困境,需由粗放式的基本普及转向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其实践路向包括: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间文化认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强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铸牢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根本保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在思政融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存在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单一等现实问题.破解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牢固树立思政融合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实现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配置的科学化.
教育学理研究的共同体当中,不乏少数学问气质和智识追求方面的卓越者,我们愿将他们的学术工作归入哲学式教育学研究的范畴.此类研究不仅面向学科概念与理论的既往成就,更指向教育思想世界的自由探索.所谓哲学式的教育学研究,自然是与非哲学式的研究相对,是对教育生活中连带的人类智慧的求索,而非仅仅满足于实证性教育知识的确证.
期刊
课堂志源于民族志或人种志,但又不同于民族志和人种志,它是课堂研究的专门方法,是将民族志的方法与课堂研究的对象结合而产生的研究课堂的专门方法.从课堂人种志或课堂民族志发展到课堂志,从 《课堂研究概论》到 《课堂研究方法》,王鉴教授做了大量的方法论及方法的研究,最终形成国内独成一体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研究理论与方法.《课堂研究方法》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堂志作为课堂研究专门方法的成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