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断面水质达标的河网区点面源污染负荷优化分配模型

来源 :水资源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核心——污染负荷分配的角度出发,对水系复杂的平原河网区点面源协同影响下污染负荷优化分配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引入水质达标保证率概念,将随机分析方法与确定性降雨产流、点面源产污及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相结合,基于公平及可行性原则,以满足多控制断面水质达标保证率、点面源环境管控要求及污染治理水平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基于多控制断面水质达标保证率的点面源污染负荷优化分配模型.选取太湖某河网区域作为验证区域,区域点面源污染负荷优化分配后,各控制断面氨氮、总磷质量浓度均可达到全年90%水质达标保证率,表明所建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能够有效实现区域点面源污染负荷的优化分配,提高区域污染物全局管理效率.
其他文献
围绕目前纤维素基碳气凝胶在电化学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调整孔隙结构、增加电导率、引入杂原子以及材料复合等提高电化学性能的重要方法,探讨了其改性机理,并对相关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碳气凝胶是具有多级孔隙结构的三维立体碳材料,有超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促进高原城镇可持续发展,改善传统硬质护岸破坏高原脆弱的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城市景观环境现状,选取林芝市八一镇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1970年、1982年、2009年、2014年地形图对尼洋河八一镇河段河道演变特征和生态护岸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尼洋河八一镇河段河床具有明显的游荡特征,河道心滩发育、洲汊纵横、主流摆动频繁,致使堤防维护和加固难度凸显;结合林芝市八一镇硬质型护岸现状生态改造需要,应从尊重民族文化、遵守自然法则、采用原生材料、营造滨水景观、去直改缓、注重生物多样性的设计角度出发,综合采用植物护岸
在列举分析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不同场景和阶段研究进展基础上,从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种利用方法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国内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雨水管理体系的比较分析,对我国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了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挑战与前景,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提出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开发高效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材料和设施、加强宣传以及引入社会资本等建议.
采用超声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对可见光(Vis)有良好响应性的LaFeO3晶体,将其与过二硫酸盐(PDS)结合,构建Vis/LaFeO3/PDS复合高级氧化体系,用以降解亚甲基蓝(MB).结果表明:在PDS浓度为0.5mmol/L、LaFeO3投加量为0.5 g/L时,Vis/LaFeO3/PDS体系30 min对质量浓度为30mg/L的MB的去除率可达92.4%;复合体系对pH值有较强的适应性,Vis、LaFeO3、PDS三者复合,通过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促进Fe(Ⅱ)/Fe(Ⅲ)的氧化还原循
针对目前青藏高原背景下的区域径流丰枯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仍不清楚,以及单站点或多站点平均的丰枯指标难以反映区域径流空间分布特征的问题,采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径流指数,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1969-2012年径流丰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降水、气温和积雪3种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径流丰枯情况具有区域一致的主要空间分布模态(主要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和东北—西南反位相分布的次要空间分布模态(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夏、秋季比冬、春季更可能出现多年径流量偏
为探明松木硫酸盐法制浆过程的副产物塔尔油(tall oil)的抑藻效果,将塔尔油应用于抑制富营养化水体混合藻.用二甲基亚砜(DMSO)助溶塔尔油,分别向150 mL混合藻培养液中加入0.03 mg和0.045 mg的塔尔油,研究塔尔油对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混合藻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塔尔油可显著抑制混合藻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75%.加入塔尔油后,藻液浊度增加,细胞粒径分布宽度变大,平均粒径直径增大2倍以上.
疏水材料制备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但疏水性纸张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疏水纸和超疏水纸的制备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其应用领域,为疏水纸张制备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在利用废纸制浆生产纸板时,干网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对采用中高速纸机生产110~200 g/m2的高克重纸板和瓦楞纸产品时,烘干部干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同类型纸机干网的使用提供参考.
利用CiteSpace文献数据可视化软件分析了环境DNA技术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发文数量、发文趋势、关键词频次和突现状况;对环境DNA技术在河流生态中的应用研究重点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生物入侵和珍稀物种检测与监测、生物量估测、生物多样性检测与分析和产卵繁殖调查等,指出环境DNA技术未来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应着重在环境DNA浓度与影响因素的量化关系、公共数据库的丰富、通用引物的设计以及环境DNA技术全过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
采用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PCA)法和BP神经网络法对洞庭湖上游平原浅层地下水雨、旱季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3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洞庭湖上游平原浅层地下水存在大面积地质成因污染和局部人为成因污染;雨季西洞庭湖平原澧水和沅江之间以及南洞庭湖平原资江下游浅层地下水为Ⅳ类水,可用于灌溉,不适宜饮用,雨季后受到降水补给、稀释作用,各指标质量浓度普遍降低.BP神经网络法适合整体水质评价,评价结果最合理;PCA法较简单,水质综合评价的结果与BP神经网络法的结果更接近;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受主要污染指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