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寿命等电化学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正负极活性材料的改性和修饰、新型导电剂和黏结剂的应用以及电极组分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然而,传统电极因其单层结构本身存在的活性涂层表面结构不稳定,内部存在极化现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负载电极在锂离子电池中性能的发挥。因此改善传统电极中的单层结构,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多层复合电极结构的相关研究,总结出解决单层电极结构本身问题的三种方案,分别为增加电极表面结构稳定
采用半固态挤压成形工艺制备过共晶Al-17Si-4Cu-0.5Mg合金,研究固溶时间对过共晶Al-17Si-4Cu-0.5Mg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Si相出现球化,固溶时间为10 h时,共晶Si的圆整度为0.72。铸态下Si相周围富集较高浓度的Cu元素,固溶1 h后,Cu元素快速固溶到基体中。固溶时间从1 h增加到16 h,在XRD曲线上的θ(Al
2Cu)和Q(Al
5Si
6Cu
2Mg
采用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添加25%(质量分数,下同),35%和45%Ni-石墨的TC4/Ni60/Ni-石墨复合功能涂层,借助渗透探伤、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电子探针、白光干涉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研究复合涂层的成形质量、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5%Ni-石墨涂层成形质量最优,不同含量Ni-石墨涂层反应析出相种类一致,主要为Ti2Ni,TiC,TiB2,石墨以及基体α-Ti,涂层中均形成了TiC包覆石墨半共
基于不同的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HEAs)体系,综述了增材制造高熵合金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成分高熵合金增材制造的快速凝固微观组织、偏析和析出行为,着重分析了增材制造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变形及强化机理。指出不同的高熵合金体系应选择适合的增材制造工艺,并且成型质量的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提出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可以研发和制备出具有优异强度-塑性组合的高熵合金。
由于超声增油工程的需要,定制了一个大功率超声换能器,但实测远不满足功率要求,因而引发这一问题理论研究。文章分析了多元件组成的大功率超声换能器对各元件参数一致性的要求,大功率换能器的传热学问题和环境温度对换能器功率容量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多个元件之间耦合所引起的振动模式问题。文章探讨内容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针对被动声呐进行水下目标跟踪时常遇到的强干扰、弱小目标、检测难等问题,提出将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跟踪算法应用到被动声呐的目标跟踪中。对不同信噪比下的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目标跟踪算法与粒子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的跟踪算法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下,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算法跟踪性能远高于其它算法。对不同粒子数目的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算法的目标跟踪性能进行仿真对比研究发现,随着粒子增大,跟踪性能逐渐增强。实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目标跟踪算法能够在强干扰、多目标等复杂情况下进行较稳定跟踪。
陶瓷与金属由于其差异较大的热膨胀系数易导致接头残余应力较大,研究者们采用添加中间层方式,成功降低了接头残余应力。本工作采用AgCu/泡沫Cu/AgCu复合钎料对ZrB2-SiC陶瓷与Inconel 600镍基合金进行真空钎焊,系统研究了泡沫Cu厚度对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获得的钎焊接头无明显缺陷,焊缝均由Agss,Cuss和(Cr,Fe)7C3三种相组成。剪切性能测试表明:添加泡沫
为了解决声呐设备用水密电缆测试方式自动化程度低、测试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继电器矩阵卡的多通道电缆绝缘测试设备.该设备人机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实现了2500 V内电缆绝缘测试与电缆通断测试的自动化.实验证明,该设备可准确判断电缆绝缘与通断是否正常,且测试误差小,在完成自动化测试的同时,提高了测试效率,完成了系统所要求的各项指标和功能.
“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说话,二不许动……”相信这首童谣在许多人的童年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这个普通的小游戏又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快乐。 首先上场的是邹朋安,他在刘家宝和魏佩琪的特别装扮下,变成了一个“东施”般的“美人”。看样子,他想做一个把大家逗笑,自己却不笑的“木头人”。不过,尽管他自告奋勇,却失败了。这时,两个“木头人”——刘琛和黄渊辉又自信满满地来到了同学们的面前。刘琛拿著一把扇子,做
对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湿热老化实验,通过质量变化、老化前后表面形貌、红外光谱、动态力学性能,层间剪切和压缩实验,研究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和去离子水两种介质分别在70℃下溶液浸泡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去离子水和3.5%NaCl溶液中的吸湿率相对较低,分别为0.82%和0.67%;未老化试样纤维与基体之间黏结良好,在3.5%NaCl溶液老化后纤维与基体界面破坏相比去离子水中老化更严重;经去离子水中浸泡后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