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党的领导下,农村教育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农村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农村师资短缺且老龄化严重、教师师德下滑、教学体制固化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还能加速整个国家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和党的方针政策,提出了构建完善教师人事流动机制、加强监管惩罚力度,优化体制等改善措施,以期能促进农村教育良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素质支撑。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乡差距;教育现状
前言:教育事业是我国建设发展的基础工程,而农村教育又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大短板,根据木桶定理,只有通过改善农村教育问题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国民们的综合素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国家的进步。在这个背景下,解决农村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1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师资短缺且老龄化严重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短缺的现象,尤其是缺乏像美术、信息、心理健康等科目的教师。通常一个老师可能同时要带两三个班,并且兼任几个科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大,任务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在农村的优秀教师争取进城任教的同时,很多毕业生,城里的教师因农村的教学环境、工资待遇、发展前景有限等因素都不愿下乡教学。年轻的农村教师希望进城有更广阔的平台发展,而城市教师也不愿去相对更为艰苦,发展前景更为局限的农村教学,导致农村的师资流失严重且结构老龄化。
1.2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师德下滑
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不够与时俱进,教法相对死板,灵活性欠缺,创新精神和意识不够强,且由于师资的缺乏,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都过重,没有时间去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就难以做好本职工作,力不从心,不能引导农村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1]。同时,农村教师缺乏协调沟通能力,对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没有清晰的定位和理解。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欲越来越高,腐败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农村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通过一些非法的手段收取学生家長的恩惠,然后更为“关照”这些家长的小孩,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以及尊崇。还存在体罚式教育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行为。教师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者,素质师德的下滑,不利于学生的思想和文化学习的进步和提高。
1.3教学体制固化且管理薄弱
农村教学体制固化体现在教师职称评定上,教师职称评定有这些条件:一是名额限制;二是需要有得过表彰、科研、优秀班主任等这些能体现教师能力的奖项[2]。而首先农村教师得到评职称的名额就少,其次,一人带几个班或者担任几门学科老师的沉重教学压力下,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科研,从而农村教师很难往高级职称上提升。这种固有的体制标准,导致农村教师晋升困难,打击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教学管理薄弱就体现在农村学校的课程设计,老师任课安排等方面。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美术音乐信息等小课的专业教师,可能就安排每个老师可承担两三门科目,老师教学负担重,且由于自身专业度不够,无法做好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造成整体教学素质偏低,不利于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1.4教育经费投入短缺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农村的办学条件问题尤为突出,比如说校园面积小,教室数量缺少,教学设备落后,文体器材短缺等,这些条件远达不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标准。虽然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在农村教育扶贫上,但是由于农村教育起点较低,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过于薄弱,教师资源匮乏等因素,所以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还是很缓慢,而我国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是以地方为主,国家为辅,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当地教育部门只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在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地方,这就使得农村整体表现出教师薪资低、办学条件差等现象。
1.5农村学生辍学率高,就业难
农村学生辍学有多种因素,比如:升学无望、学习困难,压力大、认为学习无用、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困难等,据研究显示,其中因无法将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转化成劳动生产力的占很大的比例。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返乡务农,而在学校学的知识,不论是基础文化课还是劳动技术课,课程的设计与编写都未涉及实际的农业生产经营,与城乡经济的实际发展脱节,毕业后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直接转化成财富,快速参与到本地的经济活动中,浪费了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并造成这些劳动力盲目流动。
2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
2.1提高农村教师薪资待遇,构建并完善教师人事流动机制
农村想要吸引优质教师下乡并留住农村优秀教师,首先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使其达到或者超过该地方城区同等级学校同职称老师的薪资待遇,并且要做到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外,工资福利按时发放,以免打击到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联合出台政策并认真落实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考级的补助,比如说考级可以免去或者减免一部分报名费用并对农村教师的进修教学科研给予资金奖励。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农村学校逐渐改善教学硬件软件设备,并在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建设,报刊订阅等上也给予适当的补贴,让农村教师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然后要构建并完善教师人事流动机制,改变农村教师出去难的问题,让教师资源合理分配,良性的更新换代[3]。首先要把更多的自主权,决定权交给学校,通过学校的监督与约束,保证师资的合理分配,同时要经常举办城乡教师交流会,规定教师在工作年限内要进行一次或数次短暂的学校之间的交换流动,避免出现懈怠感,通过这些方式,才能逐渐提高教师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公平性,使其更具生机,农村教师也能有更好的上升平台,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才能有所提升。提高农村教师薪酬,构建完善的教师人事流动机制才能解决农村师资短缺,人事结构老龄化问题。 2.2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养,加强监管惩罚力度
首先在缓解师资短缺问题的同时,农村教师要尽可能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在知识更新换代快速的时代,农村教师绝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教学方法,应通过教师交流会,互联网加强与外界的接触,学习新的教学设备,新的教学技巧,并要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加宽知识面,提高洞察力、领悟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科学意识与人文意识相结合。其次,要注意加强农村教师的协调沟通能力,与同事之间,应是协作竞争的关系,良性竞争才能相辅相成;与学生相处,应是亦师亦友,在引导式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正确关注并疏导学生们的心理状态,用平等的姿态去对待每个学生,不能以老师为尊,摆高姿态,用心去教育培养每个学生;与家长相处,要互相协作尊重,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上各尽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最后,通过任职前的思想测试,师德宣讲会,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畅通举报渠道,探索更方便可行的举报渠道,对教师素养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加强惩罚力度,杜绝教师以各种形式进行的受贿、体罚等一切不符合教师师德的言行。
2.3优化体制标准,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优化体制标准一方面要增加农村教师评定职称的名额,按比例均衡分配;一方面要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评定方式,拓宽农村教师的上升晋升渠道。在无法正常开展体育、美术、音乐等专业科目教学时,术业有专攻,应积极探索有效引進专业教师的方式渠道,避免在分担给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时,导致该科目教师教学任务多,压力大,没有时间精力去钻研本科目的教学,不仅会影响本科目的教学质量,也无法胜任其他非本专业科目的教学,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2.4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资金分配
短期内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很难,所以地方政府也无法在教育上增大投入金额,而引进社会资本是化解地方财政压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农村教育,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门槛,拓宽社会资本准入渠道,做到“非禁即准”的政策原则[4],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事业,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还能直接缓解农村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同时要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深入考察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缺乏,教学设备老旧等问题考虑进去,优先缓解极缺资金的部分,尽可能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建设规划,为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做硬件保障。
2.5基础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相结合
农村教育结果的显效性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必须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5]。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农村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掌握了赖以生存的技能,毕业后农村学生不论是选择留在家乡还是进城,不仅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加快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进步。在农村开展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提高了他们创造社会财富和进而分享社会共同成果的能力,促进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3结语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有了文化知识就有了发展的希望和动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养,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李赢,聂晓梅,马焱.农村教育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7):289-290.
[2]李慧.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3]张帆.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农村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14-15.
[4]胡森.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8.
[5]刘利平,刘春平.我国农村教育理论研究现状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15(02):5-10.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乡差距;教育现状
前言:教育事业是我国建设发展的基础工程,而农村教育又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大短板,根据木桶定理,只有通过改善农村教育问题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国民们的综合素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国家的进步。在这个背景下,解决农村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1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师资短缺且老龄化严重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短缺的现象,尤其是缺乏像美术、信息、心理健康等科目的教师。通常一个老师可能同时要带两三个班,并且兼任几个科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大,任务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在农村的优秀教师争取进城任教的同时,很多毕业生,城里的教师因农村的教学环境、工资待遇、发展前景有限等因素都不愿下乡教学。年轻的农村教师希望进城有更广阔的平台发展,而城市教师也不愿去相对更为艰苦,发展前景更为局限的农村教学,导致农村的师资流失严重且结构老龄化。
1.2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师德下滑
部分农村教师观念不够与时俱进,教法相对死板,灵活性欠缺,创新精神和意识不够强,且由于师资的缺乏,每个教师的教学任务都过重,没有时间去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就难以做好本职工作,力不从心,不能引导农村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1]。同时,农村教师缺乏协调沟通能力,对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没有清晰的定位和理解。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欲越来越高,腐败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农村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通过一些非法的手段收取学生家長的恩惠,然后更为“关照”这些家长的小孩,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以及尊崇。还存在体罚式教育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行为。教师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者,素质师德的下滑,不利于学生的思想和文化学习的进步和提高。
1.3教学体制固化且管理薄弱
农村教学体制固化体现在教师职称评定上,教师职称评定有这些条件:一是名额限制;二是需要有得过表彰、科研、优秀班主任等这些能体现教师能力的奖项[2]。而首先农村教师得到评职称的名额就少,其次,一人带几个班或者担任几门学科老师的沉重教学压力下,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科研,从而农村教师很难往高级职称上提升。这种固有的体制标准,导致农村教师晋升困难,打击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教学管理薄弱就体现在农村学校的课程设计,老师任课安排等方面。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美术音乐信息等小课的专业教师,可能就安排每个老师可承担两三门科目,老师教学负担重,且由于自身专业度不够,无法做好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造成整体教学素质偏低,不利于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1.4教育经费投入短缺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农村的办学条件问题尤为突出,比如说校园面积小,教室数量缺少,教学设备落后,文体器材短缺等,这些条件远达不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标准。虽然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在农村教育扶贫上,但是由于农村教育起点较低,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过于薄弱,教师资源匮乏等因素,所以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还是很缓慢,而我国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是以地方为主,国家为辅,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当地教育部门只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在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地方,这就使得农村整体表现出教师薪资低、办学条件差等现象。
1.5农村学生辍学率高,就业难
农村学生辍学有多种因素,比如:升学无望、学习困难,压力大、认为学习无用、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困难等,据研究显示,其中因无法将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转化成劳动生产力的占很大的比例。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返乡务农,而在学校学的知识,不论是基础文化课还是劳动技术课,课程的设计与编写都未涉及实际的农业生产经营,与城乡经济的实际发展脱节,毕业后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直接转化成财富,快速参与到本地的经济活动中,浪费了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并造成这些劳动力盲目流动。
2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
2.1提高农村教师薪资待遇,构建并完善教师人事流动机制
农村想要吸引优质教师下乡并留住农村优秀教师,首先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使其达到或者超过该地方城区同等级学校同职称老师的薪资待遇,并且要做到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之外,工资福利按时发放,以免打击到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联合出台政策并认真落实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考级的补助,比如说考级可以免去或者减免一部分报名费用并对农村教师的进修教学科研给予资金奖励。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农村学校逐渐改善教学硬件软件设备,并在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建设,报刊订阅等上也给予适当的补贴,让农村教师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然后要构建并完善教师人事流动机制,改变农村教师出去难的问题,让教师资源合理分配,良性的更新换代[3]。首先要把更多的自主权,决定权交给学校,通过学校的监督与约束,保证师资的合理分配,同时要经常举办城乡教师交流会,规定教师在工作年限内要进行一次或数次短暂的学校之间的交换流动,避免出现懈怠感,通过这些方式,才能逐渐提高教师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公平性,使其更具生机,农村教师也能有更好的上升平台,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才能有所提升。提高农村教师薪酬,构建完善的教师人事流动机制才能解决农村师资短缺,人事结构老龄化问题。 2.2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养,加强监管惩罚力度
首先在缓解师资短缺问题的同时,农村教师要尽可能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在知识更新换代快速的时代,农村教师绝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教学方法,应通过教师交流会,互联网加强与外界的接触,学习新的教学设备,新的教学技巧,并要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加宽知识面,提高洞察力、领悟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科学意识与人文意识相结合。其次,要注意加强农村教师的协调沟通能力,与同事之间,应是协作竞争的关系,良性竞争才能相辅相成;与学生相处,应是亦师亦友,在引导式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正确关注并疏导学生们的心理状态,用平等的姿态去对待每个学生,不能以老师为尊,摆高姿态,用心去教育培养每个学生;与家长相处,要互相协作尊重,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上各尽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最后,通过任职前的思想测试,师德宣讲会,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畅通举报渠道,探索更方便可行的举报渠道,对教师素养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加强惩罚力度,杜绝教师以各种形式进行的受贿、体罚等一切不符合教师师德的言行。
2.3优化体制标准,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优化体制标准一方面要增加农村教师评定职称的名额,按比例均衡分配;一方面要结合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更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评定方式,拓宽农村教师的上升晋升渠道。在无法正常开展体育、美术、音乐等专业科目教学时,术业有专攻,应积极探索有效引進专业教师的方式渠道,避免在分担给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时,导致该科目教师教学任务多,压力大,没有时间精力去钻研本科目的教学,不仅会影响本科目的教学质量,也无法胜任其他非本专业科目的教学,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2.4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资金分配
短期内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很难,所以地方政府也无法在教育上增大投入金额,而引进社会资本是化解地方财政压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农村教育,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门槛,拓宽社会资本准入渠道,做到“非禁即准”的政策原则[4],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事业,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还能直接缓解农村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同时要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深入考察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缺乏,教学设备老旧等问题考虑进去,优先缓解极缺资金的部分,尽可能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建设规划,为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做硬件保障。
2.5基础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相结合
农村教育结果的显效性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农村基础教育必须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5]。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农村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掌握了赖以生存的技能,毕业后农村学生不论是选择留在家乡还是进城,不仅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加快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进步。在农村开展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提高了他们创造社会财富和进而分享社会共同成果的能力,促进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3结语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有了文化知识就有了发展的希望和动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养,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李赢,聂晓梅,马焱.农村教育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7):289-290.
[2]李慧.宁乡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3]张帆.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农村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14-15.
[4]胡森.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8.
[5]刘利平,刘春平.我国农村教育理论研究现状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15(02):5-10.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