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德育建设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们处于社会大变革、大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来谈谈高校德育建设的问题,认为高校德育建设必须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德育建设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科学发展观;高校德育建设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培养塑造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也是高校整体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深化改革、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客观环境,对我们高职高专学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培养和提高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道德素质,已历史地摆在了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重要升华,用于解决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和发展难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德育建设。
  
  一、社会转型期语境下的高校德育建设问题
  
  1、社会转型的内涵
  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与随后的市场化的进程将中国社会的发展带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艰难转型。所谓“社会转型期”,是指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和过渡的时期。“社会转型”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而且表现为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整体性重大变革。故所谓社会转型时期实际上指的是从80年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从90年代开启的经济体制转型和由此带来的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
  直到今天,这种转型仍然没有结束。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作为文化层次较高、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必然在思想观念、道德评价、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在深人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明确高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提高工作成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
  2、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在校生数量的成倍增长,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结构日趋复杂,基本素质千差万别,加之社会环境、教育导向、道德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学生陷入了道德迷茫的状态,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上出现的丑恶现象对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德育建设,这是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首先,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开放。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竞相涌现,相互激荡。纷繁复杂的道德观念随之“侵入”校园,必然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例如很多大学生生活比较奢侈,俨然没有了“学生气”。高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如何培养、坚定大学生科学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的挑战。
  我国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了道德从重道义到重功利从封闭到开放、从理想化到世俗化的变化。随着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激增,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人们开始反思自己所恪守的道德,对原有道德理想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发起了有力的冲击。高校德育难以求得一个让大学生心悦诚服一致认可的道德背景和道德氛围。
  其次,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1]据有关调查资料指出,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国出现了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爱国主义,大学讲文明礼貌的现象。不少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较差,这些现象表明,他们对道德认知很大程度仅停留在观念和口头层次上,没有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以个人为中心”,强调“自主意识、自我设计”,不能把自我融入社会价值之中,而是以功利主义态度看待世界、处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约束能力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第三、高校德育培养模式的固有缺陷。
  随着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能力的提高,社会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忽视道德教育的作用。这种观念导致了高校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把道德教育放在从属的地位。社会的多元化和经济的多样性,以及社会成员个性化发展的突出性,人们对道德原有的内容提出了修正和完善的要求,使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高校德育难以起到影响大学生品德的作用。
  高校德育工作注重知识的传授、理论的灌输和真诚的劝导,而轻视大学生的道德感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的培养和熏陶。这种道德培养模式重视道德知识,却忽视道德感悟。另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认为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仅仅是辅导员和“两课”教师的职责,而与其他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无关。然而,高校所有教职工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二、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德育建设的理论基础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统领高校德育建设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包括思想品德认识、思想品德情感、思想品德信念,思想品德意志是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成份,决定其思想品德形成的发展方向。只有在思想品德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在思想意识上对其产生情感,坚定其信念,培养箕意志,经过实践的训练和巩固,从而真正完成思想品德的形成。在这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引导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根本的唯一的途径是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的教育。高等学校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以战略的眼光充分认识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按照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化各阶段教育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作为系统地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作用,把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作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2、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加强高校德育建设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党在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这一科学发展观,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的调整。科学发展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符合社会的长远发展、符合科学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便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社会各界纷纷结合实际,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实践、总结,极大地丰富了这一科学思想。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也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探索、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加强学校的德育建设,指导高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高等教育走向完善、日趋成熟的重要指导理论,是高校开展德育建设、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当作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性、科学性、相容性所决定的。
  
  三、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德育建设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对此有精辟的阐述:“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变化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用以指导高校德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德育建设
  第一、高校德育建设要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高校德育“以生为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自己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用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流,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以及道德终极价值关怀的实现。传统的德育目标是纠正学生思想、行为上偏差,起到教育、规范的作用;而“以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则是强调学生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人格,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无论思想认识、理想信念还是道德人格、伦理规范都应当融入情感因素,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高校德育的重任就是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培养个性,完善人格,最终实现人生的和谐与完善。
  贯彻“以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就要做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准确定位。首先,要破除“教师中心论”的旧观念。同时教师的角色应由“演员”向“导演”转变,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其次,要树立“学生中心论”的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德育教学活动中“搭台唱戏”,成为活动的主角。这样不但会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还会增强学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同时,学生成为“演员”后,原先那些社会要求就会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那些外在的原则和社会规范就会内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使学生由“道德他律”变为“道德自律”,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德行高尚的人。
  第二、高校德育建设要重视协调的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的德育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想。坚持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也是思想道德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所谓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与所处的环境、条件的互动与和谐。人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科学发展观下,思想道德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要把促进人的协调发展作为德育的工作目标。
  坚持协调发展首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其次要协调好德智体美的相互关系,协调好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关系,以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我们高职高专学校的教育不能只着眼于专业技术教育,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人才观告诉我们,仅仅搞好技能教育是不够的,还应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高校德育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德育与民族命运、国家兴衰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学校荣辱有直接关系。开展德育要重视德育的民族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和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德育还要与时代精神相一致,保持先进性,倡导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从微观的角度,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抓好学校的党团建设。曾庆红同志曾经指出,做好高校育人的工作,把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对于确保我们党胜利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加强高校的党建和团建,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实现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密切联系。
  首先要狠抓学生党支部建设,使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堡垒,尤其要发挥学生党员在沟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4]其次要高举党的光辉旗帜,教育团员青年自觉跟党走。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对一心向党组织靠拢而又不够成熟、在大学阶段没有机会入党的学生,共青团组织要做好细致的帮助工作,要让他们知道党组织的大门是永远向他们敞开的。对没有写入党申请的学生,同样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教育重点应放在理想与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等方面。要让他们分清是非、分清轻重,辩证地看待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刻苦学习,发奋成才,以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
  
  四、结论
  
  随着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高等教育将会介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高校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德育建设,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是高校德育长效性发挥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德育中广泛实践科学发展观,也能够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发展。把握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德育的建设关系,创新性地发展科学的德育观,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
  [2]《高校德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李碧玉.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
  [3]转引自罗国斌.科学发展观与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学术论坛,2005。
  [4]王小明,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其他文献
摘 要:罗尔中值定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并且缺一不可。如果对定理条件进行改变,又会得出那些定理呢?本文对罗尔定理的条件改变,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总结,进而把罗尔定理推广到一般化。  关键词:罗尔定理;推广    一、罗尔定理:  若函数f(x)满足下列条件:(1)在闭区间[a,b]连续;(2)在开区间(a,b)可导;(3)f(a)=f(b),则在(a,b)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f'(
期刊
摘 要:随着空军在战争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如何保障好空军飞行人员,解决其后顾之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空军飞行人员的保险方式单一、水平偏低的现状影响到保险功能的发挥,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其中,让空军飞行人员参加特殊保险既是军人保险制度的重要突破,也能有效解决空军飞行人员保险待遇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空军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飞行人员;特殊保险;研究    一、空军飞行人员参加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大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环境时,也应该变革和发展我们的思政教育手段。本文通过对学生公寓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分析,明确了公寓阵地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有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对于高校深入开展思政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公寓    自我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思潮,新文化
期刊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亟待克服的顽症,笔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会计信息的过失性失真,正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低密切相关,因为责任心、技能、心理素质均包括在职业道德中。会计信息的故意性失真,除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难以发现业务经办人,提供虚假原始凭证外等情况外,其余就都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了。因此,笔者认为道德是
期刊
摘 要:“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在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应对知识经济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要使新型工业化能够更加有效的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基础,需要把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模式与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为我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学习型组织;建构机理    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
期刊
摘 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能力,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云南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云南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
期刊
摘 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要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通过制定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保障机制、构建和完善有效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支撑体系、切实加强共青团组织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良好的运行机制等途径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素质拓展;意义;研究    高校共青团担负着
期刊
摘 要:随着高新技术在矿山机械设备上的应用,在矿山机械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显得十分必要。针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与矿山机械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对信息化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加强企业决策者的重视程度,配置符合矿山企业要求的软硬件设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矿山机械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自动化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
期刊
摘 要: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理想的支撑,教育理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应符合社会、学生及教育的实际,它应是有灵魂的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照顾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实现是通过历次教育改革来达成的,因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耐心的去完成。  关键词:理想的教育;教育理想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
期刊
摘 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论从风格、从语言、情感;从意境、节奏;从修辞、结构等方面都展示出他的艺术之美,他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富丽的辞藻来博取读者的欢心,而是用朴实、鲜明、细腻的语言、洋溢出一股诚挚而又深沉的感情,文章作者仅就个人在中学语文课中上过朱自清先生散文的体会,谈谈对朱自清散文艺术之美的感受。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艺术    从先秦诸子散文、两汉文章、唐宋八大家到清代的桐城古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