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并使学生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学好物理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任务。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个人教学魅力。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认真备课外,还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丰富各种知识,增强讲课语言的趣味性。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我们经常听一些学生说喜欢某个老师的课,因为他或她的语言幽默、通俗易懂,知识丰富,无论多么难的题都能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讲解,学起来很轻松。这就是教师个人的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经常听课,借鉴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成果,逐渐地将各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1.巧模拟,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有些规律可以用实验再现,有些规律却不能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再现。但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展示。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没有直观的感知。我们用地球仪代替地球,用乒乓球代替月亮,用幻灯机的光源代替太阳来再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效果非常好。又如在讲述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时用呼吸动作来模拟其工作过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吸气和压缩(吸气)相当于两个冲程,做功和排气(呼气)又相当于两个冲程。再如,用自制滑动变阻器模型来展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模拟因短路事故造成的火灾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用媒体,展示物理过程。
当有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掌握,用实验和模拟实验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来展示物理过程,它可以变间断为连续,变静画为动画,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地运用电教媒体设置一些物理情景和演示程序,这样可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讲授眼睛受骗这一内容时,大多数学生对“从池底的一点 A射向空气的光线, ……池底升高了,池水变浅了。”这段文字之所以难以理解,就是因为光线是一假想的模型,并不真实地存在,人能看到物体,感受到物体的存在,但不能看到光线,更看不到光线在水面是如何折射的。如果使用电教媒体把光路用动画的形式一一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再如,将船闸的工作过程、抽水机的工作过程等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会如同身临其境。
三、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又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物理教学和实验是分不开的,几乎每节课都要做两三个小实验。
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认识物理现象,形成概念,得到相应的物理知识,从而理解它,记住它和正确应用它。虽然有时候做实验很累很繁,但是我们决不能为图简便,把实验口述讲解一遍就过去,把实验过程省略掉。因为光凭口述,学生有时根本就无法完全理解,而且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都无法亲眼看到。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困难,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一次期末模拟试卷上出现这样一道题:用针筒和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值时,为什么测量值会偏小?没有做过这个实验的话,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只有通过做实验,学生才会了解到,无论怎么排气,针筒里的空气都无法排净,针筒里的气体就会产生压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小于大气压力,所以计算出的大气压值就小于实际大气压。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了解物理事实的全过程,并通过比较、概括,归纳出物理概念。这不仅有助于概念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在进行学生实验时,由于学生预习工作做得不充分,在实验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多种错误的产生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所以在进行学生实验时,我们有必要先对学生实验进行一定的讨论和引导,使他们先对实验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为什么要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这样学生做实验时就会有的放矢,而不至于流于形式。例如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时,学生都知道要测密度就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这时候就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质量和体积应该先测哪个?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他们就会得出结论是应该先测质量再测体积。因为如果先利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后,小石块上就会带有水份,这时小石块的质量就会比原来大,那么测出的密度也会偏大。
初中物理实验最常用到的一个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在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不变来讨论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这在很多物理实验中都要用到。在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学生的猜想是很多的,当所有因素都各不相同时,我们根本就无法得出结论,这时就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比如说当研究液体深度和液体压强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压强计金属盒要浸没在同种液体不同深度处,看U型馆两端的高度差得到压强大小关系,再和深度联系起来,从而得出结论:在同一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知识和原理的过程,并能为掌握其它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推进物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从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只有把实验和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个人教学魅力。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认真备课外,还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丰富各种知识,增强讲课语言的趣味性。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我们经常听一些学生说喜欢某个老师的课,因为他或她的语言幽默、通俗易懂,知识丰富,无论多么难的题都能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讲解,学起来很轻松。这就是教师个人的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经常听课,借鉴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成果,逐渐地将各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1.巧模拟,探究物理规律。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有些规律可以用实验再现,有些规律却不能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再现。但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展示。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没有直观的感知。我们用地球仪代替地球,用乒乓球代替月亮,用幻灯机的光源代替太阳来再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效果非常好。又如在讲述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时用呼吸动作来模拟其工作过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吸气和压缩(吸气)相当于两个冲程,做功和排气(呼气)又相当于两个冲程。再如,用自制滑动变阻器模型来展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模拟因短路事故造成的火灾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用媒体,展示物理过程。
当有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掌握,用实验和模拟实验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来展示物理过程,它可以变间断为连续,变静画为动画,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为地运用电教媒体设置一些物理情景和演示程序,这样可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讲授眼睛受骗这一内容时,大多数学生对“从池底的一点 A射向空气的光线, ……池底升高了,池水变浅了。”这段文字之所以难以理解,就是因为光线是一假想的模型,并不真实地存在,人能看到物体,感受到物体的存在,但不能看到光线,更看不到光线在水面是如何折射的。如果使用电教媒体把光路用动画的形式一一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再如,将船闸的工作过程、抽水机的工作过程等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会如同身临其境。
三、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又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物理教学和实验是分不开的,几乎每节课都要做两三个小实验。
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认识物理现象,形成概念,得到相应的物理知识,从而理解它,记住它和正确应用它。虽然有时候做实验很累很繁,但是我们决不能为图简便,把实验口述讲解一遍就过去,把实验过程省略掉。因为光凭口述,学生有时根本就无法完全理解,而且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都无法亲眼看到。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困难,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一次期末模拟试卷上出现这样一道题:用针筒和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值时,为什么测量值会偏小?没有做过这个实验的话,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只有通过做实验,学生才会了解到,无论怎么排气,针筒里的空气都无法排净,针筒里的气体就会产生压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小于大气压力,所以计算出的大气压值就小于实际大气压。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了解物理事实的全过程,并通过比较、概括,归纳出物理概念。这不仅有助于概念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在进行学生实验时,由于学生预习工作做得不充分,在实验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多种错误的产生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所以在进行学生实验时,我们有必要先对学生实验进行一定的讨论和引导,使他们先对实验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为什么要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这样学生做实验时就会有的放矢,而不至于流于形式。例如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时,学生都知道要测密度就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这时候就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质量和体积应该先测哪个?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他们就会得出结论是应该先测质量再测体积。因为如果先利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后,小石块上就会带有水份,这时小石块的质量就会比原来大,那么测出的密度也会偏大。
初中物理实验最常用到的一个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在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不变来讨论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这在很多物理实验中都要用到。在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学生的猜想是很多的,当所有因素都各不相同时,我们根本就无法得出结论,这时就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比如说当研究液体深度和液体压强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压强计金属盒要浸没在同种液体不同深度处,看U型馆两端的高度差得到压强大小关系,再和深度联系起来,从而得出结论:在同一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知识和原理的过程,并能为掌握其它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推进物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从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只有把实验和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