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方农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bsa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四化”背景下,针对近年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用工荒、招工难”等问题,本文在分析2003-2012年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就业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基础上,根据该十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获得了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关联影响规律,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质增效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区结构的调整;加大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引导力度;重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5-0039-08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①和“十八届三中全会”②精神,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集中流转,农业生产经营趋势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不断发展,农业土地实际人均经营面积大幅提升、农业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农业服务逐步走向专业化。在此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③强调:要加速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把农村外部增收的渠道拓宽,通过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来增加农民收入。现阶段,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城乡户籍制度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等多因素的推动下,预期未来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释放的“引擎”还将持续轰鸣。
  作为经济强省的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在“前店后厂”经济模式推动下,迅速成长的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经济产业已成为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方向。然而近年来,广东逐渐出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用工荒、招工难”等问题,说明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供给已逐渐从充足变为短缺,人力资本的显著成本优势正在减弱,现有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生存和发展状况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围绕广东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群体,研究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关联影响无疑显得尤为关键。
  二、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现状
  (一)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基本情况
  广东作为省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口大省,2014年年末常住人口为10724万人,人口总量比上年末增长0.75%,增幅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④,人口总量继续保持惯性增长。
  据统计,2003-2012年农业人口由2003年的4003.0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4090.05万人,农业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由2003年的51.83%下降到2012年的47.36%,降幅接近4.50%,且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十年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的“迁徙”在很大程度上将农村户籍人口转化成为了“新市民”。具体数据如表1广东历年户籍人口分布情况所示:
  其中,如表2所示,2003-2012年间,广东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比重由2003年的25.20%逐渐上升到2012年的32.60%,上升了7.40%,年均增长0.82%,十年间广东省内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呈现稳中有进、不断加快的趋势。
  总体上,据广东统计年鉴,2003-2012年间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在性别方面,农村男性转移劳动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男女比例逐渐失衡;在年龄方面,整体尚处在“青壮年时期”,但老龄化趋势渐露,“新生代”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补充不足;在文化程度方面,近十年来虽有一定提升,但仍以初中程度为主,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在外出务工时间方面,绝大部分每年都在6个月以上,且人们外出务工的时间正在变得越来越长。
  (二)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区结构现状
  如表3所示,2003-2012年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区以乡内为主,占比均约七成;其次,以县内乡外和省内县外作为转移就业地区的也约占总体两到三成;而省外和国外的则较少,几乎不到一成,且比例变化不大。从变化态势来看,就近转移到乡内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比例正在明显下降,而转移到县内乡外和省内县外就业的正在明显上升,可以说十年间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地区正朝着“远距离外向型”趋势发展。
  (三)转移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现状
  如表4所示,2003-2012年间98.00%以上的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都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其中第二产业的就业占比在46.40%-57.50%之间浮动,变化较为稳定;第三产业在40.30%-53.00%之间浮动,但呈逐年下降趋势;转移到第一产业中除种植业外其他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比最小,但近年呈上升趋势。数据变化表明:第一产业(除种植业外)和第二产业对广东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和吸收都在增强,而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则逐渐疲软。
  (四)转移劳动力就业行业结构现状
  从就业的行业分布比例来看(如表5所示),2003-2012年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中较为低端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在就业行业结构中,制造业的比重独占鳌头,历年占比在40.20%-51.40%之间。数据变化表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制造业为主)对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且逐年增强;而第三产业中除了批发和零售贸易的吸纳能力有所增长外,其他行业均呈下降趋势,且多数集中在基础服务性行业,高端服务业对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吸纳明显不足。
  三、就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影响
  (一)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法是出于信息的非完备性考虑,通过计量关联度大小对系统影响因子排序来处理两个复杂系统之间模糊关系的复杂理论。这种通过灰色关联度大小来确定影响程度的方法可以定量比较系统间或系统内测度因素的发展变化态势,对系统主行为贡献度实施测定。在获得数据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灰色关联法求得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程度的大小序列,以此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差异。   (二)指标选取
  1.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选取相关变量的2003-2012年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以经济指标中反映经济总量规模的xo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反映经济生产水平的xo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和xo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反映社会消费能力的xo4“最终消费支出(亿元)”、xo5“人均消费水平(元)”、xo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和xo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xo8“第三产业贡献率(%)”、xo9“城镇恩格尔系数”和xo10“农村恩格尔系数”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参考序列Xo。
  2.转移就业地区结构指标
  以xa1“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内就业人数比例(%)”,xa2“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县内乡外就业人数比例(%)”,xa3“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省内县外就业人数比例(%)”,xa4“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省外就业人数比例(%)”,xa5“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国外就业人数比例(%)”作为转移就业地区结构比较序列Xa。
  3.转移就业产业结构指标
  以xb1“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xb2“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例(%)”,xb3“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作为转移就业产业结构比较序列Xb。
  4.转移就业行业结构指标
  以xc1“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林牧渔业的就业人数比例(%)”,xc2“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采矿业的就业人数比例(%)”,xc3“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比例(%)”,xc4“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就业人数比例(%)”,xc5“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建筑业的就业人数比例(%)”,xc6“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的就业人数比例(%)”,xc7“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批发和零售贸易的就业人数比例(%)”,xc8“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住宿和餐饮业的就业人数比例(%)”,xc9“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比例(%)”,
  xc10“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教育的就业人数比例(%)”,
  xc11“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就业人数比例(%)”,xc12“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就业人数比例(%)”和xc13“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它的就业人数比例(%)”
  作为转移就业行业结构比较序列Xc。
  (三)数据来源
  文章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历年广东统计年鉴。在指标体系构建之初,本文充分考虑到每项指标数据的可代表性、可获得性、时间连续性、科学准确性、统计口径一致性等因素,因而在后期数据筛选与获得上能够做到较为高效可靠,以形成可供实证的原始数据表。
  1.经济发展水平数据
  通过广东统计年鉴(2004-2013年)的数据整理、分析和筛选,得到如下表6经济发展水平参考序列(Xo)。
  2.转移就业地区结构数据
  采用上述方法,得到如下表7转移就业地区结构比较序列(Xa)。
  3.转移就业产业结构数据
  采用上述方法,得到如下表8转移就业产业结构比较序列(Xb)。
  4.转移就业行业结构数据
  采用上述方法,得到如下表9转移就业行业结构参考序列(Xc)。
  (四)就业结构的经济关联分析
  在得出相关原始数据表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实证步骤,通过Excel和SPSS软件的结合使用进行初值化、求差序列、求关联度和关联度大小比较分析等,分别得出了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区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布(Ya)、转移就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布(Yb)、转移就业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布(Yc),从而依据关联度差异分析其各自的经济影响。
  1.地区结构关联结果及其经济影响分析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得出行业结构关联度分布(Ya)如表10所示。
  根据表10地区结构关联度分布(Ya)显示的关联度R值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Rya2(县内乡外1.01901)>Rya4(省外1.01736)>Rya3(省内县外1.01614)>Rya5(国外1.01283)>Rya1(乡内1.01249)。
  数据说明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区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影响程度并非是完全根据转入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的多少决定的,现实情况是农村劳动力转入数量比例较多的地区反而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影响程度小。
  以上结果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我们“惯性”认知的误区:地区转入农村劳动力越多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越大的关联影响。数据表明:地区转入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并不能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大部分集中在乡内地区就业,但实质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却并不明显;相反,少部分在县内乡外地区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却较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启示我们:要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影响,“数量取胜”并不可行,农村转移劳动力这一人力资源的合理地区配置还需从其本身的劳动素质、数量结构、地区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着手。
  2.产业结构关联结果及其经济影响分析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关联度分布(Yb)如表11所示。
  根据表11产业结构关联度分布(Yb)显示的关联度R值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Ryb2(第二产业1.02639)>Ryb3(第三产业1.01392)>Ryb1(第一产业1.00512)。
  数据表明,三大产业关联度大小的排序与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就业人数比例的大小分布保持一致。因此,在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的经济影响中,各产业转入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对该产业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以上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有别于就业地区结构中转移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无关紧要”。从具体产业分析,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转入第二产业人数比例居首,同时数据结果也证明其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大,这是因为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为主,体力劳动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职业技能等“特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发展空间,第二产业对劳动力资源的相对“低要求”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相对“低素质”使得二者之间得以较好匹配,所以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在影响第二产业经济发展上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从十年数据的变化趋势看,广东第三产业对省内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逐年下降,省内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也低于第二产业,这有悖于经济发展的成熟规律,该现状也势必会给后续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带来很大阻力。此外,第一产业中除种植业外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吸收转化能力还很弱,农村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就地转移就业的经济影响还微乎其微。
  3.行业结构关联结果及其经济影响分析
  根据灰色关联分析得出行业结构关联度分布(Yc)如表12所示。
  数据来源: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所得。
  根据表12行业结构关联度分布(Yc)显示的关联度R值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Ryc3(制造业)>Ryc5(建筑业)>Ryc7(批发和零售贸易)>Ryc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Ryc1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yc8(住宿和餐饮业)>Ryc10(教育)>Ryc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Ryc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Ryc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Ryc1(农林牧渔业)>Ryc13(其它)>Ryc2(采矿业)。数据表明:与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的规律类似,属于第二产业的就业行业转入农村劳动力越多其经济影响程度也越大,属于第三产业的就业行业却无明显影响,因此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行业的产业属性决定了转移劳动力数量因素作用的大小。
  以上结果表明:转移的劳动力主要是对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贡献较大。同时,数据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佐证了前文关于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产业和行业人数比例分布的现状分析,此处不再赘述。综合分析来看,行业的产业属性对两者之间的关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近十几年来,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和建筑业,并为这些行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第三产业吸纳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虽已达到一定数量,但在行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没有发挥和创造出充分的价值,对行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如第二产业,甚至出现产业转移人数比例下降的反常现象,由此可见,广东要想获得后续产业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升级发展就必须优化现有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行业结构现状。
  四、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2003-2012年,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存在男女比例失衡、老龄化趋势渐显、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转移就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基础服务性行业。
  总体上,无论是从地区角度、产业角度还是行业角度而言,关联度R值均在0.99以上,可见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相关影响;同时,通过比较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区、产业和行业人数比例大小序列与经济发展关联度的大小排序,本文发现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产业和行业结构中人数比例的多少与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呈正相关,就业地区结构则相反。在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对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方面,地区层次上主要是对县内乡外和省内县外地区贡献较大;产业层次上主要是对第二产业贡献较大;行业层次上主要是对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等行业贡献较大。因此,为优化广东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结构,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提质增效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区结构的调整
  进一步加快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区结构的调整,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区与产业转移地区紧密结合、紧密适应的原则,力求劳动力转移功能区规划和产业转移调整规划同步衔接,实行就业地区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推进政策。根据“双转移”战略的指示,通过对产业的地区转移、转型和升级,带动劳动力就业地区的转移和就业地区结构的优化提升,以劳动力就业地区的转移配合、支撑、促进产业地区的转移,实现产业地区转移和劳动力就业地区转移的互促互动。
  (二)加大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引导力度
  政府要加强第三产业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引导,通过改革释放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吸引力,积极有序推进城镇化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载体和条件,实施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第三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生产性第三产业转移,并在产业分工与互动中充分发挥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生力军”作用,以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重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
  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者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推动劳动力的行业发展式转移,并在转移的同时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者技能提升,通过积极建立以行业就业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引导、培养和激励机制,保障各就业行业的导向性和就业行业结构的稳定性,并在转移中实现劳动者的收入增加和自身发展,以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整体就业行业结构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春春.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
  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18):196-199.   [2]彭金龙.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再认识[J].亚太教育,
  2014(03):9-10.
  [3]钱良群,李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略论[J].重庆师范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1-115.
  [4]宋国庆.广东省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
  分析和特征研究[J].南方经济, 2003(10):75-77.
  [5]王广深,赵修宇.广东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影响[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04):31-33.
  [6]王丽萍,张日新,许德斌.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分析[J].农
  业经济问题,2006(08):37-39.
  [7]吴晨.广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J].新疆农
  垦经济,2007(01):33-35.
  [8]王凤慧,周志刚.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21-125.
  [9]谢树兴.广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与对策[J].创业者,
  2000(07):12-15.
  [10]谢仁寿.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
  析[J].岭南学刊,2012(4):108-112.
  [11]杨小平,梁镜财,洪建军.广东省农村人力资源利用现状与
  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8(8):190-192.
  [12]张雅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3]赵瑜.广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长效机制研究[J].南方
  农村,2012(2):32-34.
  [14]章国娜.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0):4.
  [15]张利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路径思考[J].中外企
  业家,2015(4):8-10.
  (责任编辑:陈 勇)
其他文献
作为一项全社会系统工程的会计诚信建设,应当从五个方面着手构筑:企业诚信作为会计诚信的“主体工程”;社会诚信作为会计诚信的“外围工程”;会计人员诚信作为会计诚信的“基因工
以中央台《新闻调查》为基本语料,结合电视语言的不可回溯性以及电视述评节目的庄重性特点,采用徐赳赳《叙述文中“他”的话语分析》中的话语分析方法,对电视述评解说词的指称词
<正> 四川教育学院在去年创办教育管理专业函授专科班,招收4D0余名学员的基础上,今年的函授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个学院,通过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通过什么途径、依靠什么力量、采取什么办法来
目的考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采取的干预措施对临床科室不合理静脉用药的影响。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并结合《处方管理办法》等,对干预前后审核的静脉用药医嘱分类统计并进
当一位培训师自谦为“送货人” 时,她已有十年的培训经验。为何会有如此感慨,还是让我们来听听一位女培训师的心路历程。
青岛第十七中学“论文学经典与精神家园的建构”课题组建立于2006年,课题以“品诗、品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情、悟理、悟无字书之文章”为研究宗旨。研究的趋向逐步从单纯的
目的:对比研究 CAG 方案和 HAG 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90例,分成 CAG 组(52例)和 HAG 组(38例),评定并分
目的:对比观察下鼻甲注射倍他米松与口服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