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流”到“去分流”: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改革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v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加拿大安大略省作为教育强省、大省,教育水平始终居于世界前列.安省高中教育作为受教育者继初等教育之后的一种深化,是少数几个将高中学生划分为“实践应用”和“学术取向”的省份,这表明以安大略为代表的注重“教育大众均衡化”的国家尽可能地履行教育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义务,也意味着安省更好地体现了公民教育的个性化,从而完成了整个社会系统加速度的优化提升.2020年6月中旬,安大略省教育部表示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将在九年级停止高中教育的分流模式.该政策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安省学者与公众的广泛反应.安省高中教育自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分流-去分流”的发展过程,显示出该省教育理念得到螺旋式的深化,也意味着西方当代教育呈现出了多极化、多维度的价值取向.
其他文献
家庭教育焦虑已在我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与课外补习投入存在一定关联,也是当前“双减”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罗洛·梅把家庭教育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过度焦虑.本文围绕“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两种家庭教育焦虑对课外补习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正常焦虑型家庭注重子女“学科类”和“艺体类”双重补习,而过度焦虑型家庭只注重“学科类”补习;(2)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更易有正常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更可能过度
教学学术不仅是大学教师个性化的基本素质,更是高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本文采取混合研究方法,编制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问卷,并结合上海市17所民办高校现行制度办法,对其教师教学学术成果与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分析,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推进的现状.本研究认为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整体较好,但应加强教学学术的学术性与实践性之间的粘合度;民办高校制度文件关注教学学术成果,但应提高对教学学术发展的系统培育及有效落地;民办高校具有推进教学学术的相对优势,但应充分利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对教学学术的促进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
在欧盟教育治理进程中,出于对权能(competence)问题以及“共同体方法”(community method)存在不足的考虑,欧盟采取的治理形式实现了从“硬治理”(hard governance)到“软治理”(soft governance)的转变,其主要目的 是更有效地适应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硬政治”的需求.作为欧盟“软治理”的重要工具,开放协调法(Open Method of Coordination)发端于欧盟就业和经济政策改革,成型于里斯本峰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教育领域中,开放协调法通过形成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文教结合”战略已成为一种制度创新模式,既引领着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传播,也指导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支撑和人才引育,产教互动的特征日趋明显.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四所综合型高校的个案研究,试图厘清当前普通高校文化艺术教育的开展模式及其产教互动特征.未来高校文化艺术教育应当形成对共同治理需求的深度共识,探索符合实际的产教融合领导机制;加大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向认同,深化学科内涵建设的产教融合;推动对关键资源需求的共同理解,完善“人财物”等关键环节的机制保障,真正实现从“产教互动”到“产教融合”的转变
语文教育自古有之,但不同时代的文化思潮和教育所承担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从先秦两汉以经史子集为内容的语文教育到如今基础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训练,这其间,语文教育的内容和理念都经历了巨大变革.但先秦两汉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态势对我国语文教育的价值、美育、哲学取向的影响是经久不衰的.以儒墨道为代表的文化流派,他们所创造的哲学、美学和逻辑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也影响了中国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美学特征.秉承溯源温故的研究精神,笔者认为,当代语文教育仍然可以从先秦两汉诸子典籍和文化思潮中汲取经验,不断推动
期刊
语文教科书构建的职业世界,对于学生认识职业、形成正确职业观具有重要影响.以义务教育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为例,从职业类别、职业性别、职业地位、职业形象等方面对教科书中的职业角色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现行语文教科书在职业世界的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职业类型不够丰富,缺乏新兴职业;男性职业角色多于女性,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部分职业形象污名化,存在隐性职业阶层歧视.语文教科书的后续修订应进一步丰富职业类型,增加新兴职业;消除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增加女性职业角色;弘扬职业无贵贱、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
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乡村学校日渐萎缩、乡村小学班级规模逐渐缩小的当下,小学全科教师日渐引发社会关注,其培养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但遗憾的是,由于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上一直存在诸如核心概念偏颇、培养观念偏误、培养定位偏狭、培养机制偏离及培养课程偏失之类的问题,明显制约了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质量.为此,文章提出应厘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概念、端正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观念、瞄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定位、匡正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机制、完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
本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C2Cs)为例,在对落驻于全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运行状况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 Paradigm)对二类中心落驻我国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对已落驻我国的二类中心运行现状的调研发现,以及教科文组织对二类中心设立与监管规则的新变化,遵循组织发展的资源依赖逻辑,剖析了二类中心落驻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构建以能力为导向、互赖共赢为核心的二类中心可持续发展应对策略.最后从一般意义上对国际组织落驻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巴卡列夫斯基曾说:“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是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这其中,立足本国民族音乐是首要的.”这表明民间音乐是现代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灵感源泉.当然,音乐教育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借鉴吸收,也不应局限于本国区域,对于国外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同样可作为学习鉴赏的对象.高校是实施系统性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各种异域文化逐渐渗透,网络音乐文化肆意横流的时代环境下,高校音乐教育强调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坚守,这不仅是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措施,也是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创新突围的关键一步.因此,有必要对当代高校的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