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知识和谐管理及其和谐主题研究

来源 :管理学家·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sao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借鉴和谐管理理论,阐述了中国情境下的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理论及其基本体系,并对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进行了初步界定。在整合国内外既有知识管理理论有关知识应用过程研究的基础上,从和谐主题的确定依据、基本内涵、确定逻辑和主要内容等方面对知识和谐管理的四大和谐主题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和谐管理 知识和谐 知识和谐管理 和谐主题
  中图分类号 F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722(2010)02—0003—09
  进入21世纪,知识逐渐成为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和重要驱动力,人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对知识的管理成为组织管理的核心。2000年左右,知识管理在中国落地,随即进入应用阶段,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关注知识管理,并投入人力、财力将其付诸实践。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远不成熟。而部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的失败,让我们在寻找失败原因的同时,不得不认真审视西方知识管理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程度。针对西方知识管理理论中存在的“知识共享悖论”、缺乏知识管理的目标状态、过分重视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等不和谐管理问题,笔者前期研究提出了“知识和谐”的概念以及为达到组织“知识和谐态”实施“知识和谐管理”的思想,并从逻辑思辨的角度初步阐述了知识和谐管理的内涵、主题、一般途径和基本模式。知识和谐管理与西方知识管理理论比较,在很多方面更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文环境,其中“和谐主题”是体现知识和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问题。
  
  一、知识和谐管理及和谐主题
  
  1.和谐管理及和谐主题
  和谐管理理论是针对复杂快变环境以应变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由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经丰富和完善,逐步构建了以和谐主题、和则、谐则、和谐耦合等为核心概念的管理理论。基于目前管理理论应对不确定性的局限性,和谐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问题导向”基础上的“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的双规则的互动耦合机制,是“组织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设计和人的能动作用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席酉民,1989,席酉民,尚玉钒,2002,席酉民,肖宏文,王洪涛,2005;王琦,席酉民,尚玉钒,2003)。在该思想指导下,从事了相当规模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席酉民,韩巍,葛京等,2006席酉民,葛京,2006)。和谐管理理论本着“开放的”、“交互的”、“进化的”的思想,始终保持着对丰富管理知识传统的尊重,其知识来源是“主流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脑科学”,倚重“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案例研究”、“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论,直面管理实践,正在进行着更多经验研究方法论的准备和更大规模的经验研究(韩巍,2008)。
  和谐管理理论中,“和谐主题”(hexie theme,HT)定义为组织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和情境下,为实现其长期目标,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或要完成的核心任务。和谐主题是组织在特定的发展情境下,通过外界环境与自身状态进行信息加工、过滤、判断和选择,从而提炼出来的有关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重心或中心工作议题,它是对组织近一段时期内所开展工作的中心思想的陈述,是组织发展的要害所在。和谐主题的基本性质表现为全局性、相对稳定性、情境依赖性、主观认知性、多样性(王琦,席酉民,尚玉钒,2003)。和谐主题是和谐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石,和谐管理的“和”则和“谐”则的设计和实施正是围绕和谐主题的确定而执行的。
  
  2.知识和谐管理的界定
  借鉴和谐管理理论将中国传统中的“和谐”思想引入组织管理理论中的探索,在前期研究中,笔者提出了“知识和谐”的概念,初步阐述了知识和谐管理的内涵、管理主题、一般途径和基本模式,并指出K-BLOG是实现知识和谐管理的重要工具(李平,张庆普,2008李平,张庆普,2008)。下面简要介绍知识和谐管理的几个重要命题。
  (1)知识和谐是将中国古代和谐理念引入知识管理领域形成的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知识和谐”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手段。处于和谐状态的知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创造功能,为组织成长提供持续竞争优势;作为手段,“知识和谐”是指对知识的“和谐管理”,重视并发挥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的协作和协同功能,强调通过知识的发现、聚集、创造和运用等知识过程创造价值。
  


  (2)知识和谐管理
  在前期研究中,提出组织和个人是知识和谐管理的“两级主体”。知识和谐管理被界定为:建立一种和谐的系统环境,促进组织知识的增长和知识员工个人自由创造新知识,组织凭借协作和协同机制,有效使用组织系统内外知识员工个人和组织所掌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实现组织运用知识创造价值的战略目标。经过深入思考,本文将“知识和谐管理”进一步界定为:为达成组织知识和谐态而实施的一系列知识应用过程。
  (3)知识和谐态是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的终极目标状态。对知识和谐态的考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这是因为知识和谐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从知识管理的主题分析,知识和谐包括知识发现的和谐、知识聚集的和谐,知识创造的和谐,知识运用的和谐等;从知识管理的主体分析,知识和谐包括个人知识与个人知识之间的和谐、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之间的和谐、组织知识与组织知识之间的和谐等;从知识管理的技术手段分析,知识和谐包括各类技术手段之间的和谐、新旧技术之间的和谐等;从知识管理的侧重点分析,知识和谐包括人与技术的和谐、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的和谐等。上述诸方面的知识和谐状态成为一个组织知识管理是否和谐、知识效用是否优化的判断维度。
  
  3.知识和谐管理的基本体系
  研究发现,知识和谐管理的实施首先应紧密结合组织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步骤,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的目标从属并支持组织发展战略目标;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的流程必须嵌入组织的业务流程,亦即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必须服务于组织业务工作。而为了实现知识和谐管理,完成组织业务目标,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活动做支撑,包括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如以人为本的理念等,及时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如较具代表性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群件等。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知识和谐管理的理念层面、规则层面和技术层面,构建了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的基本体系,见图1(李平,2009)。
  从理念层面看,知识和谐管理的战略目标就是知识和谐,以及处于知识和谐态的知识的效用最大化;规则层面对知识和谐管理的基本任务进行了规范,强调知识发现、聚集、创造和运用四大和谐主题在组织战略目标实现中的重大意义;技术层面提供了知识和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从信息技术硬件和 文化管理软件两方面对知识和谐管理四大主题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的3个层面间在很大程度上是复杂的、非线性协同关联的关系,这种聚合协调、相互关联的机制构成了知识和谐管理的系统结构。
  
  4.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界定
  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借鉴了和谐管理理论的思想,但又不完全等同。本文将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定位为:组织战略目标导向下的、服务于组织业务流程的、有利于组织知识达到和谐态的知识管理过程和任务。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是和谐主题源于知识管理的任务与过程。与现有知识管理理论相比,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可以类比于知识管理的任务和过程,而且必须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知识和谐态的任务和过程,因而,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的选择,来源于知识管理的运用过程或任务,但排除了一些不利于组织知识和谐的任务和过程。
  二是和谐主题融于组织业务工作流程。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必须紧密结合并服务于组织的业务工作,知识和谐管理嵌入在组织业务流程的各环节,组织整体有整体的知识和谐主题,各项业务中有围绕业务工作的知识和谐主题,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系统关系。
  三是和谐主题具有整体系统性、相对稳定性、情境差异性的特征。整体系统性表现为知识和谐管理的各主题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支撑的关系,共同服务于组织战略目标和知识和谐态。相对稳定性体现了和谐主题的确定是依据组织业务流程需要凝练出来的有助于实现知识和谐态的管理过程和任务,这种凝练具有关注重点工作,兼顾辅助和支撑工作的特点,较完整地反映了组织知识管理的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和谐主题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改变。情境差异性主要反映不同的组织、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组织内部不同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的重点不同,在知识和谐主题确定时会有所侧重。如从事科研开发的组织会更加重视知识创造,从事咨询服务的组织可能更加重视知识运用等。
  
  二、国内外知识管理的主题研究述评
  
  由于知识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管理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按照知识特点对知识载体的管理与知识运用。狭义上讲,知识管理主要是针对知识应用过程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存储介质及应用工具的管理,这包括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对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邱均平,段宇锋,2000)。以上定义表明,知识管理重点研究知识运用过程,知识应用过程既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知识管理的基本任务。
  为研究方便,本文将知识管理的知识应用过程等同于知识管理的主题。下面将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知识管理过程的研究进行梳理,作为后面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比较对象。
  
  1.国外知识管理主题的梳理
  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显示,许多研究者对知识应用过程进行了研究,存在多种理论观点。WIGG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框架包括知识的创造和来源、编辑和转化、扩散和应用、价值实现等。LEONARD强调知识获取、协作、整合、试验4个过程。ANDERSON等提出了一个知识的创造、识别、收集、调整、组织、应用及共享7阶段的知识过程模型。SPENDER提出知识创造、转移、应用3阶段的过程。ALAVI提出了知识获取、编制索引、过滤、连接、传播及应用6阶段的知识过程模型。COOMBS等提出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形式转换、知识求证、知识内部化、知识管理结束6阶段的过程。TEECE提出知识管理应该包括创造、转移、组装、整合、开发5阶段的过程。VERKASALO等提出了知识获取、知识文件化、信息与知识传递、信息接收、知识知觉和决策制定6个阶段的知识效用流程模型。MERTINS等结合企业业务流程,提出了创造知识、储存知识、传递知识和应用知识4阶段的知识过程模型。HOLSAPPLE等提出的6阶段过程包括获取知识(抽取、解释、传递)、选择知识(定位、检索、传递)、内化知识(评估、确定目标、存储)、使用知识、生成知识(监控、评价、创造转化)和外化知识(确定目标、创造、传递)。Marquardt提出知识获取、创造、传递与使用、存储。O’DELL提出知识识别、收集、适应、组织、应用、共享和创新7阶段的过程。SPEK提出知识管理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生成、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保护、知识分配、已有知识的综合等。NEVIS认为知识管理包括知识获取、发布和适用。RUGGLES提出知识管理的生成阶段(包括知识生成、获取、综合、融合及改编)、编码阶段(包括获取与表示)和转移与传递阶段。Prost将知识管理链条分为知识获取、开发与创新、共享与传播、使用和保存等环节(荆宁宁,胡汉辉,200&梁哨辉,宋鲁,2007,储节旺,2006)。综合上述研究观点,西方组织知识管理重点关注的知识过程或任务所使用的词汇可以整理为:知识获取、知识收集、知识识别、知识生成、知识索引、知识连接、知识调整、知识过滤、知识编码、知识存储、知识内部化、知识转移、知识传递、知识转化、知识求证、知识共享、知识整合、知识组装、知识创造、知识开发、知识应用、知识传播与扩散、知识分配、知识文件化、知识协作、知识外化、知识创新、知识保护等等。
  由此不难发现国外有关知识管理主题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多视角,导致庞大的语汇体系,这种“丛林”式的理论观点,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对具体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大大削弱。此外,众多的词汇之间存在同义重复、含义接近的问题;在一些具体的管理过程模型中,存在仅仅从本体论的观点出发开展研究,与组织具体的业务流程联系不紧密的问题,等等。
  
  2.国内知识管理主题的梳理
  王广宇(2004)指出,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获取、整理、保存、更新、应用、测评、传递、分享和创新等基础环节,并通过知识的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管理,复合作用于组织的多个领域,以实现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即常说的K9知识链。和金生等(2004)在分析了众多的知识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指出,知识管理不仅包含着诸如知识的分类,知识创造、产生与开发,知识识别与获取,知识共享、传播与扩散,知识编码与存储,知识应用与评价等一系列的知识管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如组织文化、参与者、知识技术、组织学习、组织战略与知识管理战略等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郁义鸿提出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的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能力。王咏等认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包括知识获取、分解、存储、传递、共享以及对知识产生价值的评价等环节。张建华基于前人观点,提出组织知识链结构包括知识的辨 识、获取、表示、求精、存储、集成、传播、应用、创新、价值评估和知识进化(知识更新与完善、淘汰与休眠)等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2005)。党兴华等(2005)将网络环境及技术创新合作下,企业的知识创造界定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以及知识评价5个完整的过程。储节旺等(2006)运用词频分析法分析了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中的知识流程问题,得出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有5个,即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应用、知识传递与共享、知识创新,并在王广宇九大知识流程基础上补充了一个流程发展为K10知识闭环,即知识生成管理(采集、创新)、知识积累管理(组织、存储、更新)、知识交流管理(检索、转移、分享)、知识应用管理(测评、应用)等环节。邓华波等(2007)按知识管理系统对于知识作用阶段划分为知识收集、知识组织和知识应用3个过程,并指出在企业应用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各阶段活动是并行实施的,通过知识的相互作用,实现知识管理与应用,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郑刚等(2008)以能力理论为基础将知识管理过程划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利用、知识传递、知识保护4个阶段。荆宁宁等(2008)结合新产品研发项目团队业务流程,构建新产品研发的知识过程模型为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应用和知识共享4个阶段。
  总之,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主题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对国外有关研究的介绍或整合,而且在术语的借鉴和使用上,出现了术语混淆现象,如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转化、知识流动、知识吸收等,很多研究人员在使用这些术语的时候,表达了相似甚至相同的含义,这种术语混淆的局面不利于理论研究的发展。同时,在知识管理本土化方面,很少有针对中国情境下组织知识管理的主题的专题研究。因此,从知识和谐管理的宗旨——强调知识创新创造价值——出发,有必要对现有的知识管理理论的管理主题进行重新整合和梳理,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组织知识管理的主题(任务),用于指导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
  
  三、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确定
  
  1.知识和谐管理和谐主题确定的依据
  (1)知识和谐管理的目标是知识和谐态。西方知识管理理论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却没有给出组织知识管理应该达到一种什么目标状态才算最优。组织知识和谐态是知识和谐管理的重要变量,也是区别一般知识管理的重要判据。
  (2)重视并发挥不同知识主体之间的协作和协同功能。知识和谐理念力图连接个人与组织、行为与结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直接对立关系,尝试在二元之间的过渡地带实现组织知识创新的目标。
  (3)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管理重点从知识共享转移到知识运用。为实现促进组织知识创新的基本目标,知识和谐追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知识利用效益的角度看,知道组织拥有什么知识、哪里的知识可以为我所用,以及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比以知识共享为目的的知识转化更加合理,更加经济,也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知识创造的实际。
  (4)坚持开放式创新的知识创新理念,重视组织内外部知识的和谐,实现知识创新内外并举。在当今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社会里,要快速进行知识创新与运用,充分利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获得竞争优势。
  (5)知识学习是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的动力之源。促进员工在工作中学习,提供在实践中增加知识的机会和途径,从以往的理论培训转向干中学,这种途径既有利于个人知识的增长,又有利于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的嵌套,增强个人知识对组织的依赖性,从而为组织所用。
  (6)创新环境和人机协调是知识和谐管理的重要保障。建立创新的环境,以人才为主,以技术支撑为辅,重视但不偏倚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人与技术之间的和谐,有利于促进组织知识的传播和创造。
  
  2.知识和谐管理和谐主题的内涵
  本文在现有理论基础上,依据知识和谐管理的基本含义和和谐主题的特征与确定依据,将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确定为知识发现、知识聚集、知识创造、知识运用。
  (1)知识发现。是从组织内外海量的信息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知识。知识发现是知识和谐管理的前提和条件。知识发现将信息变为知识,从数据矿山中找到蕴藏的知识金矿,为知识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史忠植,2002)。知识发现不同于一般的知识获取,因为它意含着跟踪知识、寻找知识、识别有用的知识等。可以说,知识获取是知识发现的功能之一,但知识发现不一定强求要获得该知识,有时候,发现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是什么,在哪里等,比之去获取该知识更符合知识和谐管理的宗旨。知识发现的主要功能是知道什么是有用的知识,这些有用的知识怎样对组织的战略目标服务,是否需要获得该知识,在哪里、通过什么途径能找到这些知识等。知识发现充分显示了知识和谐管理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重视运用组织内外各种知识的和谐思想。知识发现主要包括知识搜寻、辨识、过滤、抽取等知识应用过程。①知识搜寻是在组织内部和外部查找现有的或潜在的知识源;②知识辨识是识别现有的或潜在的知识对组织的有效性;③知识过滤是去除冗余知识和不相关知识;④知识抽取,从知识源中抽取现阶段所需知识或未来需要的知识。
  (2)知识聚集是在发现知识的基础上对有效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系统化的过程。知识聚集是知识和谐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知识聚集包括组织内部知识的聚集和组织外部知识的聚集,内部知识聚集于组织知识库等知识管理平台上,外部知识聚集于组织知识源中,组织掌握其知识搜寻路径。知识聚集放弃了传统的对知识共享的绝对追求,本着能共享的知识就共享,不能共享的知识就聚集,通过聚集的方式达到使用这些知识创造价值的目的,从而体现了知识和谐管理使用知识创造价值的最终追求。知识聚集主要包括知识归类、存储、转移、整合等过程:①知识归类是将获取的知识通过概括、翻译、编码等手段进行整理分类;②知识存储是将归类的组织内部的知识存储到组织可供员工随时使用的知识库或内部网络等知识管理平台上,将组织发现的知识源汇编整理成知识源网络,以知识源路径的形式存储到组织知识搜索引擎中;③知识转移是实现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在组织内部自由流动、交流和传播,以及组织间知识的对流和交换,充分实现知识的价值;④知识整合则是通过协调、关联、内化等手段将组织内部的知识集中到适当的场景中,或者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外部特定的知识推送给相关的员工,为知识创造和创新做准备。
  (3)知识创造是对现有知识进行再生产的过程。知识创造是知识和谐管理的源泉和动力。现有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知识创造有2个层次:个体知识创造与群体知识创造。个体知识创造是组织知识创造的基础和出发点,群体知识创造是知识创造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吴翠花,万威武,2007)。知识和谐管理除了为组织知识创造和个人知识创造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通过持续的知识创新创造组织发展需要的新知识之外,还注重并坚持开放式的创新理念,实施组织内部和外部创新并举,强调学习是知识创造和创新的动力,鼓励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创造新知识。换言之,知识创造包括组织内部的知识创造和组织外部的开放式知识创新。知识创造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学习、转化、干中学、联合等过程:①知识学习是知识创造的源动力,组织学习分为3种形式:单环学习(single-loop 1earning),双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再学习(deutero learning);②知识转化是和谐处理组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关系的有效创新方法,一般包括隐性知识之间的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表达(externalization)、显性知识之间的整合集成(combination)、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内化升华(internalization)4个螺旋转化模式;③干中学有利于和谐处理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之间的关系,实现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的共同增长;④知识联合是针对具体的待解决的问题,将可以利用的组织内外部的知识组织成问题的解决方案。
  (4)知识运用是在组织运营中有效配置使用现有知识和新创知识创造价值的过程。知识运用是知识和谐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知识和谐管理认为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运用知识创造价值,包括运用组织拥有的知识和组织外部的知识,体现了聚集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合理使用知识创造价值的思想。知识运用包括知识配置、保护、共享、融合、固化、开放、协作和评估等过程:①知识配置是将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新项目中。②知识保护包括2层含义:一是对创新的关键知识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或其他保密措施实施知识保密;二是通过对组织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授权、许可等方式来充分使用组织知识,将组织知识效用最大化。③知识共享是营造干中学、共同研究、知识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让员工在和谐的环境中自由交流和共享知识。④知识融合也包含2层含义:一是将创造的新知识与组织系统中提取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融合,实现组织既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和谐;二是实现组织内外部知识的融合。⑤知识固化将整合后的知识嵌入到组织新开发或即将开发的产品中去,实现知识的价值创造功能。⑥知识开放是将组织知识库和知识管理平台上的知识在员工中开放或在整个合作网络中有限开放,发挥组织知识的聚集、放大、溢出功能。⑦知识协作是在知识管理活动中加强组织内外部的合作管理,将适合的资源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地点。⑧知识评估通过对组织知识运用效率的评价,反馈知识和谐管理的成效,为进一步实现知识和谐态提供意见和建议。
  
  四、结论
  
  针对中国情境下的组织知识管理,需要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知识管理理论体系,借鉴和谐管理理论,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引入知识管理领域提出知识和谐管理理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知识和谐管理理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从理念层面、规则层面和技术层面构建了组织知识和谐管理的基本体系,并对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进行了界定。在梳理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知识管理理论对知识管理主题(任务和过程)的研究存在语汇体系庞杂、与组织具体业务流程联系不紧密、国内理论研究存在术语混淆和缺乏本土化等问题。在整合既有知识管理理论有关知识过程研究的基础上,从和谐主题的确定依据、基本内涵、确定逻辑和主要内容等方面对知识和谐管理的和谐主题进行了科学的诠释。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谐管理的基本内涵作了补充,对我国组织实施知识和谐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9月9日,“两高”公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从
作为管制性行业的银行业,其外部监管对银行内部治理发挥着替代还是促进作用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学术问题.本文运用中国银行业和制造业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银行业外部监管对银行内部治理的影响和作用.结果显示,从反映公司内部治理有效性的各项指标来看,与制造业企业相比,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的监督功能和作用较弱;作为外部监管代理变量的银行风险程度变化与银行绩效变化显著负相关,资本充足水平变化与银行绩效变化显著正
金融风暴冲击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应该突破的瓶颈因素是分析和预测市场能力障碍、研发经费投入障碍、外部融资环境障碍和企业家创新精神障碍。政府应针对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和
图像更清晰,内容更丰富,服务更个性,随着有线电视的数字化,一场崭新的视听革命正在中国全面展开。据专家预测,有线电视实现数字化,能为电视相关产业带来上万亿元的营运收入,这其中,数
毛泽东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至于中央苏区,这里是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在这广袤的红色大地上,作为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要喉
资格性岗位培训之路──五步阶段培训法赵维言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在职工教育工作中,始终以岗位培训为重点,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根本目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探索出具有耀华
2009年冬初,两则新闻印证了中国的软实力在稳步提升: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巴菲特爱穿中国西装,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四位董事、比尔·盖茨、国际
以氟硅液体橡胶作为生胶,R8200气相二氧化硅作为补强填料,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为硫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制备了室温硫化单组份氟硅密封剂.研究了不同黏度生胶对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