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中毒46例分析(摘要)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ulong3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桕(Sapium sepiferumroxb),别名鸦臼、桕树,为大戟科,乌桕属,性味苦、微温,有毒。乌桕分布颇广,见于浙江、江苏、江西、山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等地(1)。种子含脂肪酸60%,主要成分为:棕榈脂、月桂酸、肉豆蔻脂酸、珠脂酸等,根白皮,中医用来作利尿和泻下以及治疗皮肤病等(1,2)。工业上用种子榨油、制烛。浙江山区民间用其木作切菜砧板,引起中毒较少见。我院疗养部,自1962年9月起,连续发生中毒十余次,前后共计58例中毒。记录较完整的有46例,均中毒2次以上,共计中毒255例次(其中23例中毒7次,16例中毒5次,7例中毒2次)。经各方面找寻原因未遂。后来在群众协助下,怀疑与新制成的切菜板有关,经有经验的砍树工、木工多次识别,认为该枕板系乌桕木所制,终于真相大白,兹报告有关资料于下。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314例钩端螺旋体性葡萄膜炎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分析了葡萄膜炎与全身感染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推荐眼前房穿刺术作为诊断及治疗的目的。
期刊
高血压症中肾动脉狭窄的X线表现
期刊
桐油的色、味与一般常用的食用植物油近似,误食纯桐油可致剧烈呕吐、腹泻为群众所知,文献亦有报道(1);然而因持续食入微量桐油(误食掺有桐油的食用油)所致的亚急性中毒罕见报告,1958年我市某农村集体发生此项病例52例,兹报告于下。
期刊
我院曾收治2例胃血吸虫病,最初误诊为溃疡病大出血,按溃疡病出血常规治疗过程中,继续出血,并发生休克,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始予确诊。鉴于这种病例尚少报告,特简要报道如下。
期刊
由于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多种自左至右分流心血管畸形可获得纠正机会,所以诊断要求精确而严格。迄今为止,两种主要的诊断方法:即右心导管检查术,及“常规的”心血管造影术(静脉及选择性右心造影术),很难达到准确的解剖诊断目的(2,3)。显然有寻求一种新的造影方法的必要。根据自左至右分流畸形,在肺高压及发生双向分流或自右至左分流情况下作心血管造影术,常能窥见畸形本身的事实,Nordenstrom氏等(1)。
期刊
期刊
座谈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期刊
1961年Lawson氏*介绍一种气胸的体征——搔扒征(scratchsign),认为较其他体征更可靠。我们给有关病例做此项检查,也认为可靠,兹摘要报告于下。
期刊
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是目前应用最广、测定最简便的项目。现对各秒时间肺活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其与最大通气量的关系及价值等作一分析,结果如下。
期刊
伤寒杆菌脓胸一例报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