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出现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进度无法统一的问题,根据分层导学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尝试。“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其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个别化教学
  我校是一所城镇五年制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设信息技术课。由于地域、生源的差异,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不同,造成了一个班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教师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齐步走的方式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提出与学生的起点相适应的教学要求,开展与他们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下面就是本人根據任务驱动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分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与实践。
  一、了解学生,暗中对教学对象实施分层
  我设计了一张表格,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目的是对班内的学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表格内容包括:你学过信息技术吗?在哪一方面有特长?参加过信息技术兴趣班或校外辅导班吗?家里有电脑吗?会上网找资料吗?……然后归类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第一节课我不急于讲授课本内容,而是让每位学生花两节课的时间(连课制)自由完成一个作品(任何作品都行,可以是绘画作品、作文等),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然后收集学生作品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二。再经过两周的新课讲授,对上传的作业情况加以分析,分析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三。然后根据三个分层依据,教师在心目中将学生分为基础好的、一般的和基础差的,最后根据计算机室微机分组情况,将分好层的学生分别对应在A组、B组、C组。这样教师一进教室看见学生虽不能马上叫出姓名,但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知肚明(计算机教师带班多,不一定能记住所有学生姓名)。
  二、教学的分层
  1.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分层。例如在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画图中的一课——《为图画添加文字》中,我将教学目标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差的,掌握在图画中添加文字的方法,学会使用“文字工具栏“设置文字格式,能对文字进行移动增删等操作;对一般的学生而言,可在掌握前一目标的情况下进一步掌握立体字的制作,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我将它设计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对出现的问题个别辅导;基础好的,在一般目标都已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利用前段时间所学过的画图工具,加上美术知识设计一幅环保刊头画。各层次的学生掌握得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也很好。
  2.备课上的分层。如在“文字编辑与排版”单元教学中,先进行任务驱动,再让第一层的学生去自学,自主探究,第二、三层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再进行练习。然后,要重点指导第三层的学生如何在文章中设置出错落有序、富于变化的版式,通过设置出漂亮的版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对第一、二层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3.操作练习上的分层。比如,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右击)后,就把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分为两层。第一层,让学生玩起了“纸牌”游戏;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玩“空当接龙”游戏。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右击)的不同层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欢,而且学得好,更可以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4.学习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应该开展大量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校的机房虽然不像一些其他的学校是几人圆桌电脑,可机子还是按组分排摆的,6人/排,每一排或者两排安排同一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协调,能够在相似的水平层面上进一步提高。对一些基础操作的内容,可适当抽高层次的学生当小老师,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
  三、教学评价的分层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便十分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进步和提高的大小作为评价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标准。在评价方法上,对基础差的学生以表扬为主,并且评价要及时,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每时每刻都要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杜绝了前面所讲的课堂中出现的现象,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操作技能的差异性是永远存在的,“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如何将差异变为优势,缩短学生间的差距,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这是作为课堂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时代,网络信息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到教育的各个领域环节。信息科技与学科教学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地运用网络科技手段,能够充分地开发和管理教育教学的各种资源,创建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给教学带来了明显的效果:创设了自主、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技术含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创新意識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地说,它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
期刊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它比书面语的使用更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的桥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纽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农村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化,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接受知识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否则,不规范的语言,会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因素,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师 角色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要追求的目标包含学生的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能力。中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主要以“三基”为主,即打好身体基础;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锻炼的方法,从而培养和发展其体育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兼顾
期刊
一、阳光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学习情境,带动体育热情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在教育部门大力宣传下引导学生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这种全新的运动模式融合了体育教学中的诸多元素,如健康理念、体育知识、运动精神等,为教师的体育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彰显个性特征,联系学生实际  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之后,能够根据学生喜爱的运动制订活动计划,这样就很好的结合了
期刊
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远教资源对现代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资源的正确运用成为教师们关注的话题。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呢?我们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利用远教资源来提高个人素养、运用资源进行语文学科的备课、正确运用资源中的图片和课件资源辅助教学、其它资源与语文学科活动的整合、利用同步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反思这四个方面来谈谈这一问题。  一、利用远教资源 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1.充分利
期刊
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一、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发挥图示、教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革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思想为核心,以习题训练为载体,科学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数学信息量,优化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现代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 多媒体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学中最直观、最形象的辅助工具。”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技
期刊
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生物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