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拔节成长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4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思维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创奇迹、探索世界的 窗口。在语言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是学生成长的舞台。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就力图要具有情感、活力,力图让学生自主参与,收获自信。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境感悟;自主合作;体验成功
  有人说,语文教师要有相声演员的幽默,播音员的流畅,哲人的周密,数学家的严谨,故事家的激情,这是很有道理的。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养分,让他们拔节成长。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写上有关荷花的古诗,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荷花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的学习劲儿来了,一下子说出了好几个:千姿百态、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形态各异等,学生的学习劲儿大了,一个个争先恐后,踊跃发言。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在欣赏了荷叶的挨挨挤挤和荷花的生机勃勃后,我问学生:“你们愿意把作者的荷花图画下来,贴到黑板上来吗?”学生的心给牵住了,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快乐之情溢于一个个小脸上,他们画呀,涂呀,剪呀,那神情宛如小画家似的,非常投入。在贴荷花图的时候要求学生注意荷叶要贴得挨挨挤挤,荷花要从荷叶中冒出来。不一会儿,作者笔下的荷花图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了。望着自己的杰作,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此时此刻,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快乐真是无法形容。接着,当学习到“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风中翩翩起舞”时,全班学生竟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随着荷花翩翩起舞呢! “荷花与我共舞。”“荷花在和我说悄悄话。”“我和荷花是伙伴。”……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的快乐在翻飞,个性在张扬,智慧的火花在炽烈地燃烧,整个教室被他们的快乐包围着,我也受到了感染,和学生们一样,沉浸在快乐之中,久久地,久久地……你瞧,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只有让学生一次次心动,学生的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使他们始终处于探索中,这样的课堂才会不断迸发精彩的火花。
  二、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指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如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小姑娘是大作家的小老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如《花瓣飘香》一文中,“为什么说小姑娘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小组讨论、圈划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如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可以用组词记忆生字,还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顺口溜等多种方法,在学生记住生字的同时,提高了他们探索意识,发展了个性,发挥了创造力。再如学习《槐乡五月》一课,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自己确立学习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的,所以,学生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纯朴可爱,懂得了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使得花美人更美。在自主中学习交流,真是生生互动,张扬个性,展示特色呀!
  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既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我们的教育先贤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琢磨、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另外,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积极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离不开合作。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争议的部分去合作。其次,让学生选取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如学习《庐山的云雾》一课,每个小组商讨好自己的展示方式。有的小组是有感情朗读课文,还有的小组扮演小导游向游客做介绍,也有的小组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个别小组还展示了课外查找的庐山风景图。通过这些别具特色的合作展示,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四、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有的孩子的回答极富个性,这时教师切忌轻易扼杀学生的独特观点。为了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就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对不同感悟以及由于环境、时代变迁而造成的误解,教师应适时引导,尊重并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要对他们不被文本所缚,不被同学发言所制的可贵立场鼓掌,要用真心去尊重、去呵护、去鼓励。此时,教师再予以适时引导、拓展,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悟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放飞,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教师富有激情、诗意及睿智的评价语,成为课堂上最为动人的闪光点,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情感被唤醒,语文课堂就会成为春意盎然、活力四射的百花园,而不是精心设计下干巴、僵硬的盆景。
  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多种角色的结合,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激情与理性的交汇中迸发出生命力与创造力。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才能将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做成大文章,让每一个火星都能形成“燎原之势”,才能让课堂成为孩子拔节成长的地方。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落实“双基”,而且还肩负着发展学生智能的任务,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己动脑筋去“发现”,去获取知识,并初步接触科学的认识方法。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发现疑问,通过剖析解疑,获得新知  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激发求知欲的内驱力。可以创设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的情境,有目的地挑起新的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促使他们不断思索、
这个命题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学语文课的内容特点,二是中学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三是如何使前两点恰当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下面,我就这几个问题,结合我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就中学语文课的内容特点而言,传统的语文教材都强调语文学科知识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比较忽略它的人文性。随着素质教育讨论的广泛深入及素质教育实践步伐的大大加快,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完
蟋蟀的鸣叫曾勾起台湾诗人余光中对故乡的思念,也曾搅动大陆诗人流沙河汹涌的诗情.在诗人笔下,蟋蟀已被赋予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也变得十分活跃。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成为主流,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是好的一方面,当然也伴随着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英语课程的低效情况一直出现在老师的周围,教学时常出现误差,这种情况十分令我们担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老师的本身,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老师的教学行为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准确定位目标  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
本文通过对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了当前乡村休闲旅游模式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结论,乡村休闲旅游必须走充满文化内涵、具多维化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
《学生之友》小学版系黑龙江省哈尔滨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刊物、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刊物。主要栏目:专题研讨、科研导航、教材教法、读写天地、英语学习、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浙江省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壮大,生产工艺与生产装备都已具备较高水平,但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抗压强度才是产品质量唯一的硬性指标,而缺乏对其他理化性能
通过调查问卷获取调查对象——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数据,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得到5种不同类型生计资本指数的个体数据,再以这些指数作为解释变
李观仪教授说:“一般的教材,好教师可以教得很好;再好的教材,要是老师不去动脑筋,不愿花功夫,效果也不会好。”所以,作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有必要精心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平衡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不能让教材成为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工具,充分发挥教师与教材各自的独特作用,为学生服务。  一、增加教材单句的搭档,激起交流欲望,让学生“乐学”  我们发现《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上有的单元C部分或D
一直以来孩子的口算能力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内容,这种被普遍关注的状况一方面反映出它在数学教育及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它又似乎在人们的泛用中成了教学日常用语中含义不言自明、也无需考究的“常识”。口算是什么?好像很清楚,又觉得不太清楚。实际上,这个看似基本的教学问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尤其是笔者近年来连续任教低年级数学,发现低年级孩子的口算能力不容乐观,对于目前的口算教学真是需要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