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师生合作文化 促进师生共同体成长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呼唤“合作文化”。师生的合作文化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开发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合作关系。师生间应建立互相关怀、互相信赖和有共同目的的关系,增加对话、讨论、交流、协商和合作,共建、共生、共享、双赢,真正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成长与发展。构建师生合作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师生合作文化的平等性。这种文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便构成了师生的平等关系、合作关系,担负着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使命。二是师生合作文化的生成性。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多维的思维与灵动的智慧是教师在授课前后所远远不能预设到的。只有学生的充分参与,才能让教师明了教学手段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预设的实效性;也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才能生成更多的观点、思想,从而提炼出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多角度、全方位地建构科学的教学范式。三是师生合作文化的发展性。融教师与学生智慧的教学与教研才是教学的本真,激励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才是教育与教学的归宿。发展性的特征足以说明师生合作文化有着更多的研究空间与前景价值。那么如何构建师生合作文化,促进师生共同体的成长?师生合作文化构建应以课堂为基础,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第一,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构建符合学生个性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的教学范式,凸现学生“愿学、会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中教师也会学到许多。
  第二,创设以倾听为中心的课堂。相互倾听是相互学习的基础,形成相互倾听的关系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首先必须虚怀若谷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应对;其次,教师的表述方式,要把学生的每一句话都如珠玑般宝贵,并给予尊重的态度,消除粗话和含糊不清的言辞。
  第三,引导学生课堂质疑。课堂是学生智慧与个性充分激扬的舞台,是学生心灵激荡、思维碰撞、生命灵动的展台,也是学生演绎聪明睿智、发表见解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质疑中所提出的不同见解、观点、思路,这些都是教师重要的教学研究资源。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质疑的背景与意义,尤其是要研究质疑背后的各种原因:是知识结构还是学生能力结构的原因?是理解梯度还是教师教学程序的原因?……与生共舞,教学才有活力,教师才有进步。
  第四,注重学生情感检测与信息反馈。课中与课后,教师要及时地吸纳学生对教师教学情感检测的相关信息,比如对教师的亲和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与信度的评价,在课堂中学生自我情绪反应、情感愉悦程度等评价;对知识、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学生个性发展、尊重程度等信息,根据学生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进行问题归纳、分析实质及产生的原因,不断反思、诊断、整改与提升。同时,教师要把学生的情感检测信息及时反馈到学生当中去,真正达成教学相长、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第五,建立师生对话、学生评课机制。课堂质量好坏,学生具有最直接的评判权,而且这种评判大多具有真实性与客观性。因此,教师在课后要改变传统的评课方式或制度,鼓励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引荐学生加入到教师联盟中来,接受学生的评价与建议。也许学生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示教师,但他们的观点恰恰是最朴素、最真实的,这样的评课将促进师生共同体的成长。
  第六,师生注重反思与诊断。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同样,学生的成长公式也应该是“学习积累+反思=成长”。因此,我们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病症,一起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式反思与诊断。这种措施既能激发学生主体的高度积极性,又有利于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共享。这些方法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举两得、共生双赢的。
  总之,构建师生合作文化成为师生之间互惠互利,不断分享经验、知识与智慧的过程,它展示了教育教学的公平性、民主性、开放性和生命性,能大大地促进师生共同体的成长。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传统的“chalk and talk” 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而游戏教学恰恰可以把枯燥的语言知识变成活灵活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把握,通过设计恰当的游戏,挑战学生,激活课堂。    一、互动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在平时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猜谜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纯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倡导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的“任务型”教学途径。新课程改革下,我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
期刊
教育新政下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呢?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关心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
期刊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互动式教学法不是单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法,它作为一种崭新的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模式,有多种类型,其基本类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为多门学科教学所采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式是较为成功的,值得借鉴:  一、案例分析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切忌教师空对空单调无味地复述。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些鲜活实例,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
期刊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人们对外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英语课堂改革制定了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新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方式,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让学生感受成功,树立起“我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实践,指出了衔接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探讨了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具体策略与方法,从而使初中英语教学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避免分化、节约时间,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 衔接 教
期刊
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普遍存在简陋、小的特点,教学设施相对不足,专业师资力量也显得薄弱,大部分学校均由非专业教师兼任,这样,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这些情况更为突出,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上好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在相对简陋的教学环境下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如何让学生在愉悦中发展德、智、体、美,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服务?这给我们体育教师布置了一道新的课题。   体
期刊
农村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目前仍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因种种原因受到了严重阻碍。   1、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学的调查,农村学生从小就受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
期刊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和批判,并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的教学能力,将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理性思考,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深刻变革的目标。  一、写好教学反思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者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选材困难、个性压抑和效益低下等问题,可通过搭建网络资源平台、构建“一对一”的阅读方式和灵活采用阅读技巧等策略来加以化解。  关键词:英语阅读 问题 策略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的能力,即“四会”。从学习的角度出发,“读”是其他“三会”的基础。“For many students,reading is by fa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