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主”功能,提升中职德育质量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ma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面对学生“坐不住”“听不进”“不爱学”的现状,教师必须从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才能以良好的教学质量为德育“双主”功能的实现提供保证。
  关键词:“双主”功能 中职 德育
  2004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能否发挥和实现德育课的“双主”功能,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还关系到对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质教育及其道德、心理品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甚至能深远地影响学生未来的人生。
  但是,从中职学校德育效果来看,由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用、教师观念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致使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德育质量下降,已经严重影响到其“双主”功能的发挥。如何从解决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受教益”等问题入手,聚焦“双主”功能,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大力创新来提升德育质量,既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又是德育教师应担当的责任。下面,结合二十多年从事中职学校德育实践,笔者谈几点认识。
  一、坚持“三贴近”原则,依据教材改造、重组教学内容是提升中职德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2010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这一要求基本摆脱了照搬普通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职业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德育课程体系框架,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并且为组织力量编写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规范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确保为德育质量提供基础支撑。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德育内容建设上客观存在“培养目标要求的统一性与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现实的不断发展性”等矛盾,特别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德育教师把教材作为“金科玉律”,完全照抄照搬,这是学生对德育课不感兴趣,在德育课堂“坐不住”“听不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德育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把教材看作为教学服务的载体,它只提供了教学的基本依据,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树人立德”的唯一课程资源。此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超越教材,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认真做好教学内容的改造、重组和拓展等工作,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既突出教学主题,又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保证德育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1.打破现有教材的章节式结构,进行模块化改造
  虽然现有教材经过了几次修订,但仍然比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保持了与知识传授模式相适应的章节式结构,教材的章节划分主要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依据,更多地体现出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这显然与注重职业观念培养、职业情感培育、职业道德熏陶、职业行为养成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不相适应。为此,德育教师必须根据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实际要求,重组教学内容,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注重知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以增强德育教学内容的职业针对性。
  2.克服教材内容的概念化表述,进行生活化改造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概念来表述教学内容。但是,由于中职生文化程度较低,抽象思维、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用空洞的理论知识来解释枯燥的概念,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假、大、空”的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概念精髓的基础上,把抽象的概念还原为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生活事件,把理想、信仰等宏观层面的“大道理”演化成立身做事、待人接物的“小道理”,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可感知性。
  3.克服教材内容的陈旧滞后,进行实时化拓展
  教材更新的周期长,必然会导致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在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今天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一本教材教到底”的想法和做法,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改革的最新动态、社会发展变化对行业的影响、行业发展的现实态势和行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启示,并及时做好“进入头脑、进入教案、进入课堂”的工作,以增强德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鲜活性。
  二、坚持“立德为重”的价值导向,完善、创新适配性强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提升中职德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桥梁,对教学效果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大量事实说明,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师一厢情愿的“填鸭式”“一言堂”的道德说教,已经成为学生逃离德育课堂的“推手”,甚至会引发学生对德育的逆反性抵制。正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围绕德育课堂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创新符合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提升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确保“双主”功能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
  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不同,德育课堂教学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的综合统一体,重在“耕心立德”和“人格塑造”,其直接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明是非、辨善恶、守法纪、懂礼仪、知廉耻、会做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
  德育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成人”的教学价值取向,注重教学方法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适配性,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努力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交流,共同参与、实践感悟”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特点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案例,通过独立作业或小组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根据案例的性质和侧重点不同,笔者把案例分为三种:①决策型案例教学,即要求学生以案例中当事人的身份,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决策能力;②评价型案例教学,即要求学生跳出案例,以旁观者的身份评价案例当事人所做决策的正确与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③研究型案例教学,即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研究案例当事人的做法对自己的启示。在实施过程中,笔者通常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案例教学法,沿着“做得怎样——有何启示——我该怎样做”的逻辑顺序展开教学。
  2.逐步推广问题中心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起点,始终以“问题”为轴线展开教学,以解决问题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教学活动的终点。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联。如笔者曾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提出过“如何看待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如何认识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如何看待互不满意的医患关系?”“如何评价成功?”、“职业与事业有何差别?”等问题。
  3.完善主题引导辨议法
  所谓主题引导辨议法,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论证思维和发散思维为特征,围绕某个主题,通过设疑、质疑、辨别、议论、探讨,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研究,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结论,以达到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明辨是非的教学目的。
  实施这一教学方法,选择良好的主题是基础,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保证,学生参加辨议的积极性是关键。它与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主题辨议通常是以两种对立观点的交锋展开的,表现为不同观点之间的激烈碰撞。如通过辨议“中职生取得职业技能证书是越多越好吗?”“工作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 等主题,学生可以了解各种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然后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归纳总结下,学会用辩证法分析社会、职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4.丰富活动感悟教学模式
  活动感悟教学模式是指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来感悟某种情感的教学方式。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德育效果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第一,拓展感悟内容。教师要在重视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等宏观层面内容的同时,加大家庭亲情、感恩父母、尊老爱幼等微观层面内容的比重;第二,丰富活动形式。教师要在重视有组织的集体行动的同时,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的个体化、组群性行动;第三,关注感悟效果。教师要根据活动的进程,及时通过谈体会、写心得等方式检测、固化学生的感悟效果,特别要注重发挥感悟效果的衍射作用,实现学生相互教育的目的。
  与此同时,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课件、网络等电教化手段作为补充。实践证明,它们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德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德育亲和力的有效形式。
  三、坚持“教为主导”的作用定位,培养、提高教师新的能力素质是提升中职德育教学质量的重点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在不同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是通过不同的角色来实现的,所以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正如前面所述,德育课堂教学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的综合统一体,这必然使得中职德育教师扮演了生活指导师、活动导调师、心理咨询师、知识传播者等多重角色。要想胜任这些角色,中职德育教师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1.中职德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真切的关爱之心
  德育课堂教学是直接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打交道,其终极价值取向是帮助学生“立德成人”,所以德育教师是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其工作成效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地讲,中职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行为习惯不好、自律意识较弱、上进心不强等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真切的关爱之心,要把这些不算优秀的群体培养成人,助其成才、成功,那是不可能的。
  2.中职德育教师要有很强的辩证的理性分析能力和说理教育能力
  德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必须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并在正确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正确的道德观、事业观、得失观和幸福观,掌握看问题的正确角度和思维方法。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必须做到理性而不偏执、客观而不臆断,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消极灰暗,始终传播正能量。
  3.中职德育教师要有很强的活动设计、引导能力
  实践证明,活动式教学因其适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契合人的道德修养等精神品质形成的内在规律,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德育目标,已是大势所趋,中职德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学生乐意参加的活动,并且在不削弱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和引导活动的实施。
  4.中职德育教师要有综合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
  现行德育课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人文心理、道德法律、就业创业等诸多领域,具有鲜明的综合性、跨学科性等特征。而中职德育教师没有明确的课程分工,通常是身兼数课。这就要求中职德育教师必须掌握综合的基础知识,才能胜任教学需要。同时,德育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其更新速度之快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中职德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加工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才能保证学生所接受的德育与时代同步。
  德育质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师只有坚持系统配套改革,综合关联思考,才能使德育课堂成为学生获得自信、感受快乐、体会成功的地方,才能保证其“双主”功能的有效实现。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卫生学校德育教研室)
其他文献
3月20日,伊拉克战争一打响,我国的主要新闻媒体就以现代传媒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全面、客观地报道了战争的方方面面,深深吸引了受众。各媒体在对这场战争的报道中,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强烈地推动和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场媒体的深刻革命。人们对信息技术采取了热情欢迎和积极参与的态度,纷纷用这一先进技术来装备自
AT500型天井钻机是由长沙矿山研究院、广东南山钨矿共同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电动天井钻机。它可在各种岩层中钻进φ215毫米的炮孔和扩φ500—800毫米的大孔。主要应用于地
机械工业部于1985年5月26日~31日在北京召开了《年产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研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国
本项目为江苏宜兴某三层豪华型别墅。室内装修豪华高贵,整栋别墅有一百多盏灯和二十多扇窗帘,如采用传统的控制方式,面板数量过多,操作复杂,同时也影响墙面装饰的美观,主人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已六十周年了。而云南省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还仅三年。解放前,由于云南的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没有专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
想必许多读者都还记得,2006年央视春晚上有个小品叫《说事儿》,由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分别扮演黑土、白云和小崔。其中先后设计有以下几组对话——小崔:大妈,我刚才看了您
当前,芬兰有60%以上的立轴式钻机被动力头式液压钻机所取代,它们是瑞典公司的且和型钻机,公司的和型钻机,以及美国公司HC 150钻机。这类钻机同两种新改型的钻机——(用于坑
引言夏威夷-2观测站(缩写为H2O,参见http:∥WWW.iris.edu/GSN)1998年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之间的海底建成(图1),使用AT&T公司的夏威夷-2退役海底电话电缆进行供电和遥测传输(
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突发性灾害,而防治“非典”的新闻宣传也在全面考量媒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面对“非典”,北京电视台及时调整宣传战略,迅速建构非常时期宣传报道机制,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