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具有意识形态的规正价值,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循序渐进地规正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与能力培养的路线制订上,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正向衔接与合作融合,能够形成影响学生思维意识的教育力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和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6-0006-02
引 言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巨大差异,在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中甚至人生轨迹中表现明显。家庭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明白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实现能力的提高,进而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品质。价值观念的培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价值体现,也是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重要构成内容。而学校教育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行为价值观的养成及道德品格的规正上。培养学生勤勉乐观的学习态度、上进自律的学习品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可见,两种教育存在教育方向的差异化,在教育内核的交换与促进下能够实现融合发展。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价值研究
(一)家庭教育的价值
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能够把学生的习惯培养分为几个领域的内容。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途径,父母应把握家庭教育的领域内容,帮助学生塑造较好的性格品质,使学生养成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1]。具有陪伴学习特征的家庭教育,能够在亲子共同学习中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这是家庭教育的价值体现之一。由此可见,学生很多不良行为问题是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紧张导致的。另外,很多学生在校园中表现得较为叛逆、不服管教,这是家庭教育中情感保护教育的重视性不足所造成的教育隔阂。情感保护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出发点,能在心理层面改变家庭教育的基本形态,提高家庭教育的教育价值。家庭教育中情感保护教育越丰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意义就越大,家庭教育越容易建立起良好的教育体系,父母的管教越能发挥教育促进作用,进而按照学生的意愿,实现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最终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提供教育衔接点。
(二)学校教育的价值
学校作为发展学生德育水平的主体,应在计划性的校园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德育思想,以便在活动的组织与完成过程中,实现校园活动的教育意义,促使整体性的活动安排协调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2]。校园活动在教育层面更为强调组织性与集体性,这使得学校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团结发展的力量。具备集体实践价值的校园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克制任性,使学生对集体活动形成全面的认识。学校教育真正的价值体现,是在利用校园集体性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文娱生活需求,并在集体活动的协调过程中教会学生克制任性,加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完成学校教育的基本使命。因此,分析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发现,学校教育主要是在校园活动中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集体性培养。这种教育形态虽然更为坚定,却难于在个体教育的层面规正学生的意识行为。因此,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在于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共情力。校园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集体意识的觉醒,补充了家庭教育的内容。而两种教育的有效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共情力,并让学生懂得协作学习、集体意识对自身学习发展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合作方法
(一)丰富家庭、学校的沟通途径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虽然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但双方在教育合作研究中不应只顾着对自身的教育方向进行研究,还应在教育针对性及教育内容的可实施性上进行两者间的融合探讨。因而,在教育合作的初始阶段,双方应在教育沟通中增加沟通途径,只有在合作教育中扩大教育沟通的范围,创新教育沟通的形式,才能在教育内容的制订上落实合作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共情力。另外,早期教育合作中的沟通和引导,是教育合作的起点,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根源[3]。在教育合作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只有在教育规矩的制订过程中创新教育合作的沟通形式,才能在教育范围的扩大过程中实现系统化的教育合作培养。比如,在教育合作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按照学生的状态调整教育合作的方法,两种教育方法在合作中的教育落点产生差异,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还会使合作教育的规则清单等合作教育工具,无法在教育合作的方法协调中发挥作用。因而,为了解决合作教育的沟通问题,学校可按照学期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关的问题沟通活动,以便在阶段化的教育活动中研究合作教育的阶段性效果,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研究教育合作的未来执行策略。良好的教育合作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按照阶段性的教育沟通策略,丰富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途径,可以减少学生心理变化、青春期等因素对教育合作的影响。
(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學校教育会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实现德育、智育共同发展的教育效果;而家庭教育是管理学生学习时间、保护学生学习情感的主要途径,两者只有在的合作中把握教育与约束的强度,才不会使合作教育陷入强制化发展的误区。另外,为了强调教育合作目标的一致性,家长在与教师进行教育管理沟通的过程中,应整理合作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便在家庭教育管理中维持教育目标的建设,提高合作教育的质量。因而,教师与家长应通过沟通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并在教育计划的完成过程中减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点,进而在家庭教育的坚持、学校教育的促进过程中完成两者的体系化结合。时间管理也是合作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教育合作方向,在家庭教育中,碎片化的时间管理难以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价值。为了完善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可在与教师的沟通中记录详细的教育内容,将生活化、碎片化的时间安排作为主要的教育研究对象,并对学生所需规正的行为习惯及难于理解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与行为的多重教育安排。对教育方法进行以上的分析可知,此种教育方法所强调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合作方向的一致性,在合作教育中合理安排智育与德育的配比,学校教育是发现、分析教育问题的平台,而家庭教育则是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合作教育发展的根基。 (三)明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教育责任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作,首先要明确两者的教育意义,并强调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理念。两者合作的教育核心不是全面控制学生的实践自由,而是在有限的教育时间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家长与学校应在合作教育中明确各自不同的责任,以便发挥相应的教育督促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其次,从理论上来说,双方应明确合作教育的不同教育责任,以便围绕合作教育的核心提高合作教育管理责任的效力,并在阶段性的教育实践中完成合作教育所计划好的教育任务,其中包含学习情绪的教育调节、教育目标的明确与制定、合作教育的双向执行及合作教育的内容分配等诸多教育内容。由此可见,合作教育中教育责任的明确,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所以,做好合作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关键不在于催促学生与约束学生,而在合作教育中明确各自的教育责任,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时间,在家庭教育中让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具涵养,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得到更好的知识能力指导。最后,合作教育中各自责任的明确等于体系化的教育方案初设,家长与教师只有在学生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行为进行教育方向的思考,才能在充分的教育观察后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减少个体差异所带来的教育限制,并在各自教育责任的落实过程中将学生成长所需的教育内容融合在谈话、引导等教育工作中。虽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引导过程中的时效性较慢,但其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思想规正极为必要,因为具备责任教育指向与充满科学性的合作教育工作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改进教育的基本形态。
结 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與学校教育具有相互补充的密切关系,可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基于此,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沟通,探讨合作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合作教育的价值,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何钟怡.教育共同体视角下新市民子女学校家校合作的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孙松竹.学校教育的规范化与家庭教育的因材施教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徐江.营造家校教育共同体 提升教育合力[J].名师在线,2019(10):92-93.
基金项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配合研究”(课题编号:DX〔2020〕GHB2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康花琴(1981.5—),女,甘肃临洮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6-0006-02
引 言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巨大差异,在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中甚至人生轨迹中表现明显。家庭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明白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实现能力的提高,进而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品质。价值观念的培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价值体现,也是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重要构成内容。而学校教育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行为价值观的养成及道德品格的规正上。培养学生勤勉乐观的学习态度、上进自律的学习品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可见,两种教育存在教育方向的差异化,在教育内核的交换与促进下能够实现融合发展。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价值研究
(一)家庭教育的价值
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能够把学生的习惯培养分为几个领域的内容。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途径,父母应把握家庭教育的领域内容,帮助学生塑造较好的性格品质,使学生养成受益一生的行为习惯[1]。具有陪伴学习特征的家庭教育,能够在亲子共同学习中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这是家庭教育的价值体现之一。由此可见,学生很多不良行为问题是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紧张导致的。另外,很多学生在校园中表现得较为叛逆、不服管教,这是家庭教育中情感保护教育的重视性不足所造成的教育隔阂。情感保护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出发点,能在心理层面改变家庭教育的基本形态,提高家庭教育的教育价值。家庭教育中情感保护教育越丰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意义就越大,家庭教育越容易建立起良好的教育体系,父母的管教越能发挥教育促进作用,进而按照学生的意愿,实现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最终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提供教育衔接点。
(二)学校教育的价值
学校作为发展学生德育水平的主体,应在计划性的校园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德育思想,以便在活动的组织与完成过程中,实现校园活动的教育意义,促使整体性的活动安排协调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2]。校园活动在教育层面更为强调组织性与集体性,这使得学校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团结发展的力量。具备集体实践价值的校园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克制任性,使学生对集体活动形成全面的认识。学校教育真正的价值体现,是在利用校园集体性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文娱生活需求,并在集体活动的协调过程中教会学生克制任性,加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完成学校教育的基本使命。因此,分析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发现,学校教育主要是在校园活动中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集体性培养。这种教育形态虽然更为坚定,却难于在个体教育的层面规正学生的意识行为。因此,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在于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共情力。校园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集体意识的觉醒,补充了家庭教育的内容。而两种教育的有效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共情力,并让学生懂得协作学习、集体意识对自身学习发展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合作方法
(一)丰富家庭、学校的沟通途径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虽然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但双方在教育合作研究中不应只顾着对自身的教育方向进行研究,还应在教育针对性及教育内容的可实施性上进行两者间的融合探讨。因而,在教育合作的初始阶段,双方应在教育沟通中增加沟通途径,只有在合作教育中扩大教育沟通的范围,创新教育沟通的形式,才能在教育内容的制订上落实合作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共情力。另外,早期教育合作中的沟通和引导,是教育合作的起点,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根源[3]。在教育合作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只有在教育规矩的制订过程中创新教育合作的沟通形式,才能在教育范围的扩大过程中实现系统化的教育合作培养。比如,在教育合作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按照学生的状态调整教育合作的方法,两种教育方法在合作中的教育落点产生差异,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还会使合作教育的规则清单等合作教育工具,无法在教育合作的方法协调中发挥作用。因而,为了解决合作教育的沟通问题,学校可按照学期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关的问题沟通活动,以便在阶段化的教育活动中研究合作教育的阶段性效果,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研究教育合作的未来执行策略。良好的教育合作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按照阶段性的教育沟通策略,丰富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途径,可以减少学生心理变化、青春期等因素对教育合作的影响。
(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學校教育会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实现德育、智育共同发展的教育效果;而家庭教育是管理学生学习时间、保护学生学习情感的主要途径,两者只有在的合作中把握教育与约束的强度,才不会使合作教育陷入强制化发展的误区。另外,为了强调教育合作目标的一致性,家长在与教师进行教育管理沟通的过程中,应整理合作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便在家庭教育管理中维持教育目标的建设,提高合作教育的质量。因而,教师与家长应通过沟通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并在教育计划的完成过程中减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点,进而在家庭教育的坚持、学校教育的促进过程中完成两者的体系化结合。时间管理也是合作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教育合作方向,在家庭教育中,碎片化的时间管理难以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价值。为了完善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可在与教师的沟通中记录详细的教育内容,将生活化、碎片化的时间安排作为主要的教育研究对象,并对学生所需规正的行为习惯及难于理解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与行为的多重教育安排。对教育方法进行以上的分析可知,此种教育方法所强调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合作方向的一致性,在合作教育中合理安排智育与德育的配比,学校教育是发现、分析教育问题的平台,而家庭教育则是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合作教育发展的根基。 (三)明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教育责任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作,首先要明确两者的教育意义,并强调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理念。两者合作的教育核心不是全面控制学生的实践自由,而是在有限的教育时间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家长与学校应在合作教育中明确各自不同的责任,以便发挥相应的教育督促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其次,从理论上来说,双方应明确合作教育的不同教育责任,以便围绕合作教育的核心提高合作教育管理责任的效力,并在阶段性的教育实践中完成合作教育所计划好的教育任务,其中包含学习情绪的教育调节、教育目标的明确与制定、合作教育的双向执行及合作教育的内容分配等诸多教育内容。由此可见,合作教育中教育责任的明确,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所以,做好合作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关键不在于催促学生与约束学生,而在合作教育中明确各自的教育责任,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时间,在家庭教育中让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具涵养,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得到更好的知识能力指导。最后,合作教育中各自责任的明确等于体系化的教育方案初设,家长与教师只有在学生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行为进行教育方向的思考,才能在充分的教育观察后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减少个体差异所带来的教育限制,并在各自教育责任的落实过程中将学生成长所需的教育内容融合在谈话、引导等教育工作中。虽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引导过程中的时效性较慢,但其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思想规正极为必要,因为具备责任教育指向与充满科学性的合作教育工作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改进教育的基本形态。
结 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與学校教育具有相互补充的密切关系,可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基于此,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沟通,探讨合作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合作教育的价值,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何钟怡.教育共同体视角下新市民子女学校家校合作的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孙松竹.学校教育的规范化与家庭教育的因材施教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徐江.营造家校教育共同体 提升教育合力[J].名师在线,2019(10):92-93.
基金项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配合研究”(课题编号:DX〔2020〕GHB2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康花琴(1981.5—),女,甘肃临洮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