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思维培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da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前提和保证。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习得,更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激活、引导和提升。教师要善于用任务来驱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开放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要适度抽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好的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而变得生动有趣;因为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更有价值。数学教学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开拓其思维空间,提升其思维品质。数学教学应当为学生的思维而教,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而教。
  关键词:思维空间;思维品质;导向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参与是学习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习得,更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激活、引导和提升。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一课为例,谈谈以思维培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的思维而教,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
  一、 驱动——点燃思维“火花”
  学生与生俱来就带着“灵气”。这种“灵气”,体现在他们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上,体现在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挑战和探索上。好的数学课应当是灵活的,是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适的问题和恰当的引导,将学生思维的“小火苗”烧得旺旺的,呈现出活泼的课堂样态。
  在教学“探索图形”这节课时,我在课件上展示了边长为10厘米的大正方体,并开展了如下教学活动。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棱长为10厘米的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
  生:10×10×10=1000。它是由1000个小正方体拼成的。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这些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上颜色呢?根据涂色情况把这些小正方体进行分类,你打算分为几类?先观察一下,再和同桌讨论。
  生:可以分为四类。有三面涂色的,两面涂色的,一面涂色的和没有涂色的。
  师:每一类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请你们数一数,算一算。
  生:太多了,太复杂了,算不清楚。
  师:小正方体的数量太多,算起来不方便,怎么办?
  生:可以从棱长小一些的正方体开始研究,看看是不是能找到规律。
  师:你们建议从棱长是几厘米的正方体来研究呢?
  生:从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开始。
  师:好,老师为你们提供了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请你们看一下活动要求。
  课件出示:
  (1) 找出四类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中的位置;
  (2) 分类数出四类小正方体的块数;
  (3) 把想法和同桌交流讨论,把结果填入学习单中。
  当学生沉浸于挑战某一个未知领域的乐趣中时,往往是其最富“灵气”的时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在本节课教学之初,我先抛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1000個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所组成的大正方体在表面涂色之后,根据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各有多少个?这样一个看似不难实则不易的问题,瞬间激起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当学生自己提出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研究时,也就寻找到了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法——化繁为简。这样的教学过程,比直接从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入手研究,效果要好得多。原因在于学生总是喜欢挑战,享受征服未知领域的成就感。
  学生的思维不仅要激活,也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点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聚焦在重点处,思之有法,思之有益。如果不加引导,让学生直接数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中四类小正方体的数量,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数出来。但“随意地数”属于低层次思维,学生虽然数出了结果,却对探究后续问题没有明显益处。换而言之,学生要数,但要数得有思考,有方法。这里,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凸显教师导的作用。在上述片段中,我在学生操作之前给出了活动提示——找出四类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中的位置,再数出每一类小正方体有多少个。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小正方体数量的同时,必须关注每一类小正方体与大正方体点、棱、面之间的关系。学生明确了思考的方向,数小正方体的数量时就有了更多思维的参与,这样就数出了发现,数出了规律。
  每个学生都带着天然的“灵气”,有时闪现,有时隐藏。教师既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自然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中去;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在适当的时机指明方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得课堂更加灵动。
  二、 开放——拓展思维空间
  大多数数学教师对死气沉沉的课堂都是反感的。很多教师时常抱怨学生脑子不活,思维跟不上自己的教学节奏。在看到这些课堂表象的同时,我们应当反思其背后的原因。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并且涌动起来,教师至少应当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设置精巧且具有思维价值的教学环节,二是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敢于批判。
  学生在探究了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之后,我为每个合作小组提供了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和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学生充分地观察讨论,在全班进行了汇报。
  生: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点上,有8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棱上,每条棱上有2个,2×12,有24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面的中间,每个面4个,4×6,有24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内部,有4个。
  生: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我同意他的意见。但是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我认为是8个。
  生:这个大正方体掰不开,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你们看(指着大正方体的上面,如图1),中间一面涂色的四个小正方体下面,不是藏着四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吗?   生:你只看到了一层。去掉大正方体上面涂色的一层和下面涂色的一层,中间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会有几层呢?所以应该是8个。
  生:我用计算的方法来思考。小正方体的总数量是64个,去掉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8个,两面涂色的24个,一面涂色的24个,64-8-24-24=8,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应该有8个。
  师:看得见的小正方体好数,看不见的小正方体难住了一些同学。到底是4个还是8个呢?
  生:是8个。
  师:让我们打开大正方体看看,是不是你们所想象的样子。(教师播放课件,如图2)
  数学教学应该努力为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力图让学生的学习困惑暴露在外,并通过学生自身的“辨”及彼此间的“辩”,达到突破难点、提升思维的效果。数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中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和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数量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是要有序地数、找规律地数,才能数得清楚,数得有意义;二是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包含在内,“看不见”的部分需要依靠学生的想象、推理才能数清楚。许多教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可拆分的大正方体,其目的就在于降低思维难度,使学生能够拆开看一看,一探究竟。本节课我反其道而行,提供的是不能拆开的大正方体。其目的就在于断了学生去“看”和去“数”的路子,而“逼”着学生去思考,去想象。一个小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辨析的空间。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数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数量时出现了困难,这正是学生思维困惑的真实体现。这个思维难点的暴露,成了学生“辩”的好时机。学生通过实物操作辅助想象,通过计算进行验证,多角度入手,在辨析中突破了这一难点。正是我在学具上动的“小手脚”,以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空和自由,学生的思维才得以充分激发,才使他们在思辨中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 抽象——提升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既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激活与参与,更要重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深度思考中提升其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解决一个问题,而要由一个问题引申开去解决一类问题。由“题”走向“类”的过程,是数学抽象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提升的过程。
  学生在探究棱长分别为3厘米、4厘米的大正方体中四类小正方体的数量时,已经感悟到了四类小正方体的数量与大正方体的点、棱、面之间的关系。即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点”上,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棱”上,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面”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体”中间。即便发现了这样的关系,很多学生仍然停留在“数”和“算”的具体直观操作阶段。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摆脱直观操作的局限,去寻觅其背后隐藏的数学奥秘。
  (学生汇报棱长为4厘米的大正方体中四类小正方体的数量之后)
  师:刚才汇报当中,我们得到了四类小正方体的数量。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顶点上,有8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棱上,有2×12=24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面上,有2×2×6=24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中间,有2×2×2=8个。大正方体的棱长是4,为什么我们都用2来计算呢?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它和棱长4有什么关系吗?
  生: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棱上,一条棱上有4个小正方体,去掉头和尾的两个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剩下2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所以,用(4-2)×12=24个。
  生: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每一面的中间,每一面去掉上下两行和左右两列,用(4-2)?算出一个面有4个,再乘6个面,得到24个小正方体。
  生: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大正方体的内部。去掉外面涂色的一层,用(4-2)?算出有8个。
  师:如果计算棱长更大一些的正方体,你们有信心吗?没有学具让你们操作了,你们还能算得出来吗?
  生:能。(合作小组计算棱长分别为5厘米、10厘米的大正方体中四类小正方体的数量)
  师:这样算下去,算得完吗?如果棱长为n,你们能写出每一类小正方体的数量吗?
  生:三面涂色的有8个,两面涂色的有(n-2)×12个,一面涂色的有(n-2)?×6个,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n-2)?个。
  师:总结得太棒了!你们找到了这个规律,就能解决这一类问题。请你们再思考一下,这个n可以是任意自然数吗?
  生:不可以,n≥2。
  学生在前面的操作中,发现了四类小正方体与大正方体点、面、棱之间的关系,品尝到了自主探究发现的美妙“滋味”。这时,教师应该趁热打铁,继续带着学生向知识的更深处探寻。
  在上述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棱长为4厘米,而我们都用“2”来计算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将关注点从计算转移到算式中的“2”与棱长的关系上来。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计算模型逐渐“浮出水面”。这时,我提出新的要求,不再提供学具,让学生计算出棱长分别为5厘米、10厘米乃至n厘米的大正方体中四类小正方体的数量。学生有了前面思考的基础,抽象出计算公式也就变得水到渠成。公式的提炼,使得学生掌握了解决这一类题目的“通法”。提炼公式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思维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好的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而变得生动有趣,因为有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而显得更有价值。数学教学应当着力于增加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开拓其思维空间,提升其思维品质。数学教学应当为学生的思维而教,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而教。
  参考文獻:
  [1]宋涤非,杨建荣.开发益智校本课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J].辽宁教育,2019(1).
  [2] 李友良.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对策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9).
  [3]刘龙虎. 探究:构建深度思考数学课堂的关键[J]. 吉林教育, 2018(5).
  [4]刘妍霞. 理清困难, 寻找突破—以分数教学为例谈数学思维的培养[J]. 辽宁教育, 2017(7).
  [5]朱爱玲. 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J]. 辽宁教育, 2018(3).
  [6]王伟群. 有效渗透分类思想,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J]. 辽宁教育, 2019(15).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细数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文章,笔者发现入编的27篇课文中有18篇课文是和人教版教材中的文章是一样的。相同的文本因为编排的意图不同,所显现的教学价值也大不一样。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部分旧课文为例,谈谈对旧课文教学的新思考,意在提醒一线教师,面对旧课文,我们要从单元主题、课后习题等变化中解读文本,明晰教学目标,聚焦语言要素,实现旧课文教学的新价值。   一、在对比中解读变化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怎样借助科学实验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科学教师,可以借助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准备材料,科学地开展实验操作,有依据地归纳实验结论,有顺序地建构地科学概念。学生只有“沉”入探究,才能“浮”出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探究素养;有
期刊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已全面投入使用,教师在使用统编中学语文教材时,应依托统编中学语文教材特点及创新之处,从注重立德树人理念,落实“三位一體”阅读体系,加大对语文综合性、实践性考核力度等三个方面展开思考,积极探讨中考语文命题的走向及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立德树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综合性;实践性  统编教材的突出特点及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双线组织单元,强化语文学习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到学生的“向上”思想和行为;应谨循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原则,做到适可而止,于有违之处“止步”;应将“正”的思想贯穿教与学的始终,将教育和做学问无缝对接,最终达到“正道”。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起乎“上”;行乎“止”;终乎“正”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目标。然而,较多英语教师却认为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英语书是培养其核心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脚步和体育阳光课堂的改革,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已成为新时代的需要。信息技术在高中“三级跳远”优质示范课准备部分、指导部分、结束部分的成功运用证明,这种依托课堂实践探究的合理而高效的现代化教育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课后总结反思,能为促进中学体育阳光课堂改革和推进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普及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
期刊
摘要:面对新冠肺炎肆虐,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基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把疫情期间出现的诸多事件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挖掘有效的教材内容,突显学科的育人价值。具体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情感抚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法律意识,引导学生体会中国担当,开阔国际视野。  关键词:疫情;道德与法治;教材;育人契机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国,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
期刊
摘要:地理是一门具有生活性且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教学地理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和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协调和融合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湿地的意义,构建人地协调观;要强化学科交流,呈现科学知识;要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身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期刊
摘要:新旧课程过渡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学及高考备考面临着颇为复杂的形势,需要一线教师科学应对。高考试题对于引领教学具有无可替代的导向功能,以历年高考部分主观题为例,分析其命题立意、考查角度、知识依托、价值取向等,能够明确新旧过渡期内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方向和高考备考策略,以便指导教学实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为加强史学阅读,厚积史学素养;研究课程新意,明晰命题趋向;立足新旧衔接,确立适切主题。  关键词
期刊
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学科带头人袁瑛瑛老师执教的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一课。袁老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语言、亲切自然的教学姿态,令人如沐春风。整节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听者掌声不断。《动物儿歌》是一篇集中识字的课文,巧妙地介绍了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内容简单,富有童趣。教学中,袁老师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紧扣“喜欢识字,习得识字方法”这一核心目标,先创设了参加“动物王国展示会”这一情境,符合学生的
期刊
2020年春季,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各学校延期开学。随后,教育部要求各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工作,全国各地掀起了在线教学的浪潮。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隔空相望的学生、还不熟悉的网络平台及复杂新奇的录播软件,大多数一线教师毫无经验可循。在线教学要想取得好效果,教师需在课前精心准备,做足功课。如何有效备课就成为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阐述在线教学备课的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