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杆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蜡杆子的学名,应为白蜡树,在外地有用来做绿化景观的,在我们家乡河南省宁陵县,却是老百姓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在各地的用途不一样,我在这里暂且称其为白蜡杆,以示区别之意。在我的家乡,田地里除了中小麦、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外,白蜡杆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尽管,大家都知道白蜡杆的重要性,却没有人规模性种植,只是在地块的两侧,种植个一趟、两趟,起到了很好的分界线的作用。于是,白蜡杆将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分成了一块一块的小方格,多则五六亩,小则一亩许,超过十亩地而没有白蜡杆的,可谓凤毛麟角,被庄稼人称为难得的好地了!
  因此,我不止一次幻想从高空俯瞰,家乡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观,或许那种美也可震撼心灵吧!能够宏观上寻找家乡的美,还是离开家乡以后,才有的想法。小时候,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一粒灰尘,想象家乡的全貌,跟想象浩瀚的宇宙,也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此时想来,倒是有些像站在镜子面前的感觉了。
  我们家总共有十五亩地,另有几趟白蜡杆,其中有一些白蜡杆就在我们家的地边,还有一些在别人两家地的夹缝中,起到了边界线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我年幼时深以为怪。后来,曾跟爷爷交流过,听说当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地时,白蜡杆也是按人头平均分的。如果你家地边的白蜡杆,不够你应分的数量,只得从他处补充,这样就能解释前面的状况了。
  后来,也有些人家在自家的地边,补栽上白蜡杆的。也有嫌弃白蜡杆妨碍庄稼,将自家分得的白蜡杆刨掉的。反正时隔多年,具体到我们村子,白蜡杆的总体数量是有所增长的。因为,它实在是有其存在价值的。
  我读小学时,爷爷的地还没分给我们家,当时我家仅有九亩地,白蜡杆也只有几趟。我兄弟三人都要上学,一个学期每人几十块钱的学费,一年加起来就要四五百。当时收入实在太低了,小麦四五毛一斤,花生也不过一块多,一年收入几千块,除了投资和日常开销,都剩不了几个钱。
  每一次开学的时候,都是母亲发愁之日,好在当时的小学校长,是我母亲的表兄弟。母亲只好对表舅哀求道:“让我们先上着吧!等拉下白蜡杆,就把学费还上。”(这里的拉,读二音,是豫东方言,意为用刀或锯子把东西切开一条缝或切断。)因为,白蜡树只有冬天才能锯下贩卖,茬口用土封后,明年春天还可再发芽,三五年后再长大。若是天气尚暖即锯断,当时长出细芽,无法抵御寒冬,冻死后就不会再发芽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每年的学费,大多都着落在白蜡杆身上。当时,白蜡杆截面周长8.5厘米到10厘米之间,高在五尺左右,又直又光滑的,可以卖到一块到一块五。我们家大概能拉三五百根白蜡杆,正好够我们兄弟三人的学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初中,因为高中的学费要一千多,卖白蜡杆的钱远远不够了。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平常家中有缺油少盐,或者大病小灾,往往就会求助于白蜡杆。当然,我们小兄弟想零花钱时,也会拿着菜刀或者斧头,到地里面不管谁家的砍上一根,卖个块把钱买零食吃,有时也会惹来一阵叫骂声,我们大概是并不在意。
  我弟弟从小多病,他小学二年级时得了额窦炎,到处打针吃药,仍然是头痛、头晕。我的哥哥经常带着他和我母亲,南来北往地跑,可是没有钱也不行。有一次,我弟弟病情恶化,县医院的医生告诉我们要做穿刺手术,手术费要四百元,可当时家里的钱却已经花光了,能卖钱的白蜡杆,也都被卖光了。眼看着弟弟病体恹恹,母亲是眼泪直流,哥哥是唉声叹气。
  我当时刚上初一,年仅十一岁,我跟父亲商量说:“俺爷家不是还有许多白蜡杆吗?我们先拉够凑够手术费再说。”父亲说:“这个时候拉几百根,怕到时候冻死了,要跟恁爷商量一下不?”我当时年纪岁幼,却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事不能商量,咱们是给俺弟弟看病,他肯定不能不同意,咱不跟俺爷商量,若是俺叔、俺姑问起来,俺爷肯定就说不知道,也省得他们说偏心。再者,咱要是跟他一商量,俺爷要是不同意,岂不是耽误事?”
  我父亲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于是当天上午,我、哥哥、父亲三人,就去了拉爷爷家的白蜡树了。父亲和哥哥拉锯,我负责扶白蜡杆,防止它东倒西歪夹住锯子。就这样工作了一天,我们终于拉了二三百根白蜡树,勉强凑够了手术费。我弟弟做了穿刺手术后,额窦炎终于好了,他的成绩在班里进步很快,这让我们都很欣慰。
  后来,爷爷并没有问起我们白蜡杆的事,我们也没有讲。想必他从别人口里得到了事情的原委,爷爷是个勤快的人,当年秋天白蜡杆茬口发出的嫩芽,都被爷爷掰了去,然后他又一个个又用土封好。这些白蜡杆竟然安全地度过了寒冬,第二年春天又发了芽。
  村子里有一户专门做白蜡杆生意的人家,是我的族叔,与我的父亲一个曾祖父。他颇有生意头脑,从八十年代就开始收卖白蜡杆,乃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也是我們村长期以来的首富。我们家的白蜡杆都是卖给他家,有时候实在穷得过不去,而又不到拉白蜡杆的季节,之后从他家先拿些钱,然后用白蜡杆抵债,这样一来我们都曾欠过他家的人情。
  我族叔在做这项生意时,也给其他的叔叔、大伯,提供了工作岗位。因为,收来的白蜡杆若想运出去,还要进行加工,首先是抐直,其次是剥皮、打捆、装车。小小的加工作坊,需要十人左右,九十年代时每天十块钱一天,加班另算,后来工资有所增加。
  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族叔也提供了工作机会,就是给水煮了的白蜡杆剥皮。尤其是在大冬天,大家围着火炉,拿出冒着热气白蜡杆,一边取暖、一边赚钱,大家有说有笑,少了许多寂寞。剥一根白蜡杆一毛钱,买根辣条吃,可谓一举而多得。可是,天意弄人,我族叔和族婶在去收账的时候,发生了车祸,族婶当时死亡,族叔落了残疾。三年以后,族叔又因车祸死在了高速路上。
  白蜡杆的枝头当地农村的重要的烧柴,只是如今大多已经烧天然气,就不觉得它重要了。我犹记得小时候,挎着篮子去拾柴,家里人告诫我们说:“勤快着点儿啊,再不捡没有柴,咱家只能烧气儿了。”这里所说的气儿,其实是指空气,大家还没有预见到在不远的将来,大家会真的烧“气儿”。爷爷家的白蜡杆较多,然而他们又年老体衰,不能做拉白蜡杆的活。因此,爷爷就给儿子、女婿们说:“谁帮我拉白蜡杆,枝头就归谁!”以前,大家都是争着干的,往往是大家一起干,然后平均分一点。可是,烧天然气以后,大家又互相推诿。爷爷感慨之下,只好将这个活交给做白蜡杆生意的人。
  如今,爷爷已经八十余,他十分勤劳与节省,因为白蜡杆的价格,每根已涨到五块左右,每年也有几千块的收入,差不多够他零花。而父亲也已经六十余,每一次谈及他的养老,他都会说我有地、有白蜡杆,总不会饿死。这让远离故土的人,怎不对白蜡杆产生别样的情结呢?
  据朋友说,花生、酥梨、白蜡杆被誉为宁陵三宝。平心而论,花生、酥梨各地都有,还是白蜡杆最具代表性。资料显示,白蜡杆水煮剥皮后,通体洁白如玉、坚而不硬、柔而不折,可广泛用于各种工具、武术或体育用品,枝条可编制各种筐篮,外皮可入药。
  可是,读过许多古籍,我竟没发现有人将白蜡杆入诗的。我本浅陋,常诌几句歪诗,我且写七律一首歌咏之:“能曲能伸白蜡杆,西风笑傲不知寒。割分田地如棋局,装饰雕楼作画栏。巨室休闲摇睡榻,小民度日换杯盘。出身莫作英雄论,胜似花梨壁上观。”
  选自作者网易博客
其他文献
她是我的梦中人。她的笑容像蔚蓝的天空,纯净、明朗;她笑起来的酒窝好像初升的明月,温和、柔美。令人感到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聆听她的朗诵,我的心会舒展成一朵安静的花,慢慢沉浸在她的美妙声音里。  2015年8月9日下午,我终于见到了思念了二十多年的梦中人。她是我生命中一位重要的人,引领我喜爱文学和音乐的启蒙老师——马莉阿姨。  马莉阿姨是广东电台资深主持人,我从小听着她的节目长大,是她忠实的粉丝。我在
期刊
我家住在汩罗江上游的江边上,一栋土坯房,座落在离江岸不远的一个小山窝里,面朝着那永不干涸的河流。站在自家门前的地坪里,从小就看着那奔腾不息的河水不知疲倦地向远方流淌。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我们同屋的几个小男孩,就经常乘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地跑到河里去捉鱼、打水仗。时间久了,不仅成了仰泳、卧泳、蛙泳、踩泳的玩水高手,还学会了各种捉鱼的本事……  挫鱼  我家门口的汩罗江,是一条浅水江。生态环境好,夏天的江
期刊
那一年,你来了,脚步匆匆的。身着运动衫,脸儿红扑扑,那绺系着一个蝴蝶结的发辫上,还响着课桌边的余韵。  你站在讲台上,我们的脸上都闪着两颗水灵灵、亮晶晶的黑葡萄。我们的心热乎乎,生活中又多了一位年輕的妈妈?  一个光明的使者,打开你心灵的扉页,你觉得肩上似乎多了些什么,沉甸甸的,是吗?  手工课,几十双黑葡萄一样的眼睛,盯着你做示范娟秀的手,然后,又各自落到自己的纸上、剪刀上。  我们用小手细心剪
期刊
飞机起飞了,从云中直穿而上,在云隙中穿行,一会儿什么也看不到,眼前只是一片朦胧的大雾,一会儿,又有了空洞,有太阳的光线从上边穿射进来,条线明显,如同天光泄漏,飞机略有颠簸,在云的壁垒中穿行,云雾的城堡各俱形态,或如妖兽,或如崖壁,或如溶洞,有如帘、带、丝,有如庭、院、花,有的漂漂缈缈,有的纱缠树绕,游离飘散,聚合纷纭……  终于,飞机穿过云层,腾身一跃,跳入碧空。看不够的云海,在阳光的映射下,成千
期刊
是谁用手上的茧和额上的纹烘出生活的温度?  是谁用苦涩艰难的粮酿出坚韧智慧的美酒?  是父母,在漫长的流年里,带着我们辗转搬了好多次家,就像河流转过的弯儿和绕过的大山一般。虽然都已成为曾经,甚至不复从在,却让人难以忘怀,它们容括了一家人的乐与优;它们泼洒了父母的韶华;它们见证了儿女们的成长;它们遮挡了风雨;它们如潮水般退去,又把新生推举在眼前……  因为考虑到我和姐姐的就学问题,六岁那年,父母亲带
期刊
我站在这山巅仰望穹顶抚摸苍茫。有一种天籁梵音,从浩茫宇宙袅袅飘来。  这天籁,这梵音,以其清绝婉曼的摄受力把我的心攫去了。  一种深情和高格明媚着我的胸膛,潺湲着我的思绪,潋滟着我的追念……  明宪宗成化6年(1470年),凤来乡高楼,一男婴的呱呱坠地不但让名不见经传的山乡从此名声大噪,而且居然30年后让高淼神幻的凤凰山劃裂出一个八卦崖;更因这男婴的降世,让后来大名垂宇宙的王阳明被贬困顿于贵州龙场
期刊
远远的,那红红的杜鹃花,一枝枝,一簇簇,一团团,一片片,一棵棵,挨挨挤挤,如红色的云霞,似喷发的火山,蕩漾着无限的热情和生机……  正是五月的浅夏,浙江开化第一高峰白石尖上的千年杜鹃花开了!我被第一缕霞光唤醒,约上几个发小,兴致勃勃地朝着她的方向一路前行。  白石尖,神奇而美丽。她的峭壁林立,重峦叠翠,她的云雾缭绕,谷涧交错,以及她古杜鹃群落分布之集中、面积之广泛、年代之久远、数量之多、景色之美、
期刊
我心的中间,是你走过以后的深渊;我情的中间,是你留下旋律和梦的片段;我梦的里面,是场流离失所的演变;我泪的背面,依然留着一面等你的天。  寂寞和思念总是在想你的时候万般无奈。今夜叉逢月圆,想漂泊的你依旧枕着千里暮色轻念着共同赏析过的断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禁心中酸楚。没有一起走过的日子,没有泪眼相望的别离,在你我永世的相思之间,有的只是魂牵梦萦的默契。因为这种默契,我才
期刊
维吾尔族的动人音乐——十二木卡姆  1  十二木卡姆音乐,使用都它尔、热瓦甫、卡龙琴、刀郎热瓦甫、刀郎艾捷克,是多种弹拨乐与打击乐,又与悦耳的歌声相伴合,相呼应,真是此起彼伏,音乐悠扬,赋予节奏感,与歌相合唱得十分欢悦快活,有时也出现悲怆,更具有狂热的音乐节律,那顿挫的旋律随歌音跳跃,更具有十分悠美音韵的流畅。音乐充满着生活的激情,它的伴奏鼓点激昂、有力,充滿欢悦。  十二木卡姆,总体是由三大部构
期刊
爱慕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在欣赏别人与被别人欣赏,正如卞之琳的名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可是大凡人们只顾欣赏别人的风景了,而疏忽了自己也是别人的一道风景。  欣賞别人的风景固然很好,但如果沉湎于别人的风景里,而耿耿于怀,自愧不如,自暴自弃,则会心生芥蒂,使自己愈加的不释怀、不畅快。要知道,别人的风景再好,与自己无妨,唯有自己的风景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