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上个礼拜,公司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有一天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来了个大项目,需要尽快建组团队。客户名气大,脾气也大,时间紧、任务重,老板决定挑选最靠谱的人。
  他对年轻的下属不了解,于是组织了一场小规模面试。有个小姑娘大家都很欣赏,干活卖力,态度还好,有人力荐给了老板。面试后,老板第一个把她的名字划掉了,理由是:不靠谱。小姑娘不服气,跑来问我:老板是会相面吗?面试明明什么也没说,就是闲聊。
  我忍不住呵呵了一下,这就是我们老板的杀手锏,从来不跟你谈正事儿,却能把你摸得透透的。于是,我悄悄跑去问老板助理,这次老板又耍了什么手段。助理说,老板就问了一句:“我们有个大项目,你觉得你能干吗?”
  果然狠毒。这句话绝对是我工作这几年见过最深的坑。说能干吧,你其实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干。说不能干吧,又显得自己工作不积极。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所以,最好的答案就是“不好说,我得先听听需要我干嘛”。
  可惜,我们这位妹子是个出了名的有求必应,张口一句“没问题”,就这么搞砸了这个机会。
  你说她真的干不了这项目吗?不一定,但这个随口说说的态度就是莫名地让人忧心忡忡。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说,确认过眼神,不像是个靠谱的人。

02


  经常和同事聊起职场最坑人的一类人。有人说,是那些目中无人的所谓高材生;也有人说,是那些能力很差却态度很好的“老油条”。
  我觉得,还有一种就是“假靠谱”。症状为明明不靠谱,看起来却很行,既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也不能客观评价形势。
  以前,我就遇到過一个助理,发微信、发邮件永远是秒回,态度还特别好。于是,很多同事喜欢找她帮忙。可后来大家发现,往往到了关键时刻,她会有各种理由告诉你,臣妾做不到啊。时间可以延长吗?可以找别人帮忙吗?连失眠、抑郁、压力大这种梗都用上了,搞得项目组鸡飞狗跳。自然,没人再找她了。
  后来,她跑来找我哭诉,不是都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吗?那一瞬间,我觉得她可能也是被坑了。你懂得了回复别人的信息是一种修养,学会了在职场好好说话,可是,然后呢?
  你不知道自己做了怎样的承诺,也不了解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人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任务的难度。所以,我一直忘不了上班第一天,老板跟我说的话:不要答应你做不了的事。

03


  有人可能会说自己冤枉,明明是个靠谱的人,在别人眼里就显得特别不靠谱。这倒是让我想起了朋友经常说的:靠谱的两个境界——真的靠谱和看上去靠谱,这两点缺一不可。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有些人是看上去靠谱,骨子里确实不靠谱;还有些人是明明很靠谱,可就是看起来非常不靠谱。这第二种,其实也是挺惨的。
  再说最近公司里发生的事。年度晋升评估上个月落幕,怎样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成果,是每年这时候老板和员工都头疼的话题。有KPI的还好,至少有个张口要奖金的理由;没有KPI的就比较惨了,要么靠嘴,要么靠老板没谱的想象力。所以,哭诉是这个阶段的重点。
  上个礼拜,一个90后小青年跑来找我倾诉,说领导偏心眼儿。和他一起来的一个姑娘,明明没有他勤快,做出来的活儿也没他好,可得到的评语是高能力、高潜力。可他呢,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得到一个“普通”。
  我和这个小青年合作过一次,特别大的感受就是心里没底。你给他安排的工作,他永远都会回你“收到”“好的”,但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里,你就再也收不到任何消息。
  后来,我一问同事才知道,每个和他一起做事的人都很心累。一方面要向老板汇报进度,另一方面还得追着他问进度。可小青年看不上的那个姑娘呢,周报不用说了,项目进展每天都有进度表。
  我只好安慰这个小青年,这不叫偏心,这叫差距。靠谱这种东西,需要表达,需要传递,特别是在这个组团作战的时代,你的靠谱得让别人看见。

04


  这几年,人们经常说,靠谱,是一个看得见的闭环。从你开始,由你结束,过程还得细致周到,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关键还是两个字:用心。
  记得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一个CEO请了个大学刚毕业的助理,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她帮忙准备一封群邮件。
  助理开口第一句就是:这封邮件是给谁看的?需要多长?语气怎样?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看出差距。
  确认下眼神,你是那个靠谱的人吗?
其他文献
我总想起五年前的自己,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纵使时光的力量如此强大,让如今的我和五年前完全不同,但,不管性格如何变化,我都记得内心始终沸腾的东西。01  前些日子,我问一个相识十二年的朋友:你最努力时,到什么程度?  她说:“准备考研的时候,每天早上五点起来,从没有睡过一天懒觉。都大四了,不好意思再伸手向家里要钱,为了买考试复习资料、报培训班,即使是冬日也晚上七点去当家教赚钱,回来后继续学习,有
期刊
读者来信说,他曾熟读马化腾、柳传志、俞敏洪、马云等企业家的创业史,幻想自己可以从渺小的山谷爬到顶峰,从籍籍无名到人中之龙……  他是做软件开发的,打算以游戏的开发起家。半夜,多少次对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给自己灌鸡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想的是,或许他可以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的风向标。  在无数次修改bug之后,他对敲代码生出很多绝望,他安慰自己:算了,以自己现在的工资,还个房贷已经够了,创什么
期刊
年少的时候,总是以为时光悠然缓慢如傍晚西墙下的树影,等了许久才盼来放学的铃声。  十几岁的日子都投放进了密密麻麻的书本里,一直觉得好像是辜负了什么,活泼的内心蠢蠢欲动,隐隐期待着一场不问前程、不计后果的叛逆,却很少去想关于未来的事。  某一天,在嘈杂的自习课上,老师忽然拖长音调问了一句:“十几年后,你们在哪里?在做什么?”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我们误以为的好山好水、长长久久的光阴,在老师的几
期刊
十年一个轮回。仿佛命运中的一切如手心的纹路,早已在冥冥中有了安排。  我更愿意相信的是:五年一个分水岭。  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吧,预设一个时间,记得准时拆开。  Hi,你好吗?我是五年前的你。  但愿你還记得有这么一回事,能够按时拂去信封上的浮灰。抖开信纸的一瞬间,会闻到时光的味道吗?  我站在十五岁的尾巴上浮想联翩,你的二十一岁正躲在不远的地方诡异地朝你张望。  你在哪一座城市念大学呢?被陌
期刊
1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有人说:“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而学习的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简而言之就是:生活的苦,会让人麻木,习以为常;学习的苦,让人保持尖锐的疼痛感。”  这让我想起2015年初,15岁的堂弟初中二年级没读完
期刊
我并不聪明,尤其对数字极不敏感;我反应迟钝,在家里做事总会比小我五岁的妹妹慢半拍;我一无所长,但至少在大学里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我愚笨、脑子不好还一无是处,但大学里的生活就像是人生的一道附加题,无论过去有多不堪,好在还有四年增值期,只要选择对了,我们都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前几天,有个公众号的读者问我,你写了很多关于大学生活的文章,你在大学里都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怎么样才
期刊
01  今天有一个好消息,好姐妹花花拿到了会计专业自考毕业证书。15门课程,两年时间拿下,太酷了!  花花在一家工厂做财务助理,因为对会计这个职业很感兴趣,便萌生了考会计资格证的想法。考完初级报中级的时候,花花遇到了拦路虎。中级资格证的首要报考条件就是大专学历,这对高中毕业的花花来说是一个大难题。  参加自考是唯一不影响工作又能解决学历问题的方式,但这条路不容易走。参加过自考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条磨
期刊
【01】  几年前,表弟开小吃店,开业前夕事多,我过去给他帮忙。  那个店选的位置不错,离一家医院很近,客流量很大,虽然租金贵,但是那附近的店都干得很红火。  表弟说找人看了日子,两天后开业。我劝他等等,店里都没弄好,只招了两名店员,连最基本的培训都还没做,要是开业非乱成一锅粥不可。  可表弟说没事,还有两天,足够教给她们该怎么收钱怎么上菜,不可能和大酒店一样正规,这里的客人大多是流动人口,不用事
期刊
偶然听到几位小学生说学习的事,鼓励着或取乐着勤能补拙之类的话。  对于这几个字,初次幸会就深感具有相当强的假正能量,仿佛以我们平庸的智商,假如丝毫不松懈地勤奋钻研就可达到诸葛亮、刘伯温、牛顿、爱因斯坦的千万分之一。  勤绝不可能弥补天生根本不存在的基因。把具有的突出天赋雕琢到挺好,就很天才了,所有领域任何事物都一样,在我看来,鄙视链不过是一众志大才疏者的作祟。也难怪,世人多在自作聪明,异人只好假装
期刊
你的世界里不止有父母,他们的世界里也不止有你。  前几天跟一个姑娘聊天,挺感慨的。她是家中独女,毕业后留在上海,父母留在家乡的四线小城,每天以跟邻里亲戚摸牌为乐。二老自觉十分充实,她却已经在家生了好几次气。“他们的养老金本来就没多少,每个月还要在牌桌上糟蹋,自己节衣缩食的,我看着也难受。那我每个月不得给他们贴补啊?我工资也没多少还得交房租,他们怎么就不为我考虑一下呢?我也不是不让他们娱乐,我早早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