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 有成本( 恋爱、结婚的金钱与时间支出, 婚后个人自由的限制及责任), 有责任( 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与责任等), 也有收益( 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与地位、家庭生活的乐趣, 两个人共同生活比一个人生活更为节约资源)。
为什么不论男女失恋了都会容易陷入抓狂的境地?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为什么恋人争吵的时候, 女性更容易哭泣? 这些常见的情感现象我们需要把人作为一个感性的个体去考量,或是从男性女性不同的身体特征等角度去考量。
但是, 为什么大学的校花往往嫁不了特别出类拔萃的老公? 为什么男生经常说女博士是不能娶的? 为什么女明星往往会嫁男明星或是选择豪门呢? 为什么在国外取不到好妻子的外国男性在中国往往会有市场呢? 面对这些常见的行为模式, 我们需要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抽丝剥茧地去考虑背后的动因。
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 希克斯(John Hicks) 说过:“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智力游戏”。因此对于我们而言, 多读读与经济学有关的书,做做智力体操, 能够帮助我们明了爱情和生活中原本解不开的一些疙瘩。
有一次, 太太告诉我, 她的一个好友提醒她, 跟我这个人生活在一起可能会不幸福。朋友的理由很简单, 说我这个人整天和财经打交道, 肯定很理性,不知道怎么去浪漫地对待爱情。
听罢, 我会心地一笑。之所以“会心”, 一方面是因为这反映了大多数人的一种看法, 那就是认为经济是纯理性的学问, 而爱情是纯感性的范畴, 两者水乳交融的概率极低。另一方面, 正如梁小民在《活学活用经济学》中指出的那样,“人不能纯理性地生活”, 我时常提醒自己, 任何人, 尤其是一个喜欢经济学的人, 都应该学会用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视角来看待生活, 尤其是生活中最绚烂的爱情。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事实一再证明, 男性制造浪漫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往往会得到“溢价”回报。热播连续剧《奋斗》中继承母亲“铁算盘”衣钵的杨晓芸竟然在向南破财买了束香水百合之后, 一感动脑热之际, 把自己的1万元私房钱都掏了出来。因此, 聪明的男性知道, 在爱情世界中制造浪漫会得到物超所值的收益, 因而懂经济的人会有更强制造浪漫的意愿。我也知道, 爱情的甜蜜往往来源于双方感情的契合、世界观的合拍、相处中的克己自律和坦诚沟通的努力。
正如知名经济学者梁小民写到的那样: 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 有成本( 恋爱、结婚的金钱与时间支出, 婚后个人自由的限制及责任), 有责任( 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与责任等), 也有收益( 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与地位, 家庭生活的乐趣, 两个人共同生活比一个人生活更为节约资源)。
爱情经济学
经济学把人看做“理性经济人”,如果基于这个逻辑来研究人的爱情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比如蔚泓在《如何让我遇见你——爱情经济学随笔》中提及的那些问题: 女孩为何越优秀越难嫁? 巧妇为何常伴拙夫眠?到底是找“期货男人”好, 还是找“现货男人”实在? 为什么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独身的女性人数比例反而越大呢? 这些让人感到困惑的情感问题, 通过经济学原理深入浅出的解释, 让我们知道看似迷乱的情感世界其实是有章可循的, 这就给迷茫的人点亮了一盏灯, 也让我们知道在现实世界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自己和把持自己。
就以为什么男生经常说女博士是不能娶的这种看法为例。如果把爱情看做一个市场, 我们每个人都是商品, 商品质量的高低自然影响着销路的好坏, 因此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精品, 在适当的价格下求得畅销。但是, 我们一旦变成了超级精品, 就难以逃脱橱窗精品的命运了。有学问、有气质而且收入颇丰的女博士往往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爱情对象。
如果说婚姻的收益包括实际收益( 两人一起生活降低生活费用、增加家庭收入等效用) 以及心理收益( 浪漫、温馨、稳定感) 的话, 一个人是否需要组建家庭取决于结婚形成的收益大小,而结婚形成的收益取决于男女双方各自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工资差别以及各自的人力资本( 教育水平、智力条件、身材、相貌和健康状况等)。如果女博士本来就得到相当高的收入, 也具有很好的教育水平和智力条件, 因此对方能带来的心理收益就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与女博士相处男性也往往有不如人的受挫感, 因此往往优秀的女博士不容易嫁, 男性也不敢要。
还有, 对于为什么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独身的女性人数比例反而越大这个问题, 蔚泓把这个“自由婚姻市场”比做一个“易货贸易市场”,交易的各方都要付出调研成本( 包括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经济学家认为新郎新娘掀起红盖头才知庐山真面目的情况, 往往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时代, 当时当地的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善自己甚至自己家庭的生活状况。
但是现代女性追求婚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精神层面的, 经济因素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因此, 现代女性更多考虑的是对方的气质、涵养、脾气、习性及是否忠诚、值不值得付出全部的爱, 而这种调研不仅时间漫长, 而且调研成本会很大。最后的调研成本之大甚至会导致谁也看不惯谁而且谁看自己也都不合适的地步, 而且也付出了耽误很多新机会的机会成本, 落得自己孑然一身, 最后“独身”成为自己必须负担的巨大成本。
说到底, 人的举动都是以自我为出发点, 以自己的心理解读作为支撑,是以追求效用实现为动力、理性与感性特质兼有的综合行为体。董志勇在《行为经济学中》一书中谈到, 要借助心理学的分析方法, 为理性的经济分析提供忽视已久的心理基石, 还原人性中某些非理性本质, 以更准确地把握经济现象。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像上面的片段一样, 我们每天都在情感、心理想法、经济等要素构成的幸福坐标中挪位,挪位的速度和技巧就会影响你的幸福指数。当我们知道如何对爱情和生活中的现象做到理性分析后, 也就学会了如何培养更合理的感性情愫, 也会懂得看待什么问题应该选择何种视角比较合适。
为什么不论男女失恋了都会容易陷入抓狂的境地?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为什么恋人争吵的时候, 女性更容易哭泣? 这些常见的情感现象我们需要把人作为一个感性的个体去考量,或是从男性女性不同的身体特征等角度去考量。
但是, 为什么大学的校花往往嫁不了特别出类拔萃的老公? 为什么男生经常说女博士是不能娶的? 为什么女明星往往会嫁男明星或是选择豪门呢? 为什么在国外取不到好妻子的外国男性在中国往往会有市场呢? 面对这些常见的行为模式, 我们需要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抽丝剥茧地去考虑背后的动因。
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 希克斯(John Hicks) 说过:“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智力游戏”。因此对于我们而言, 多读读与经济学有关的书,做做智力体操, 能够帮助我们明了爱情和生活中原本解不开的一些疙瘩。
有一次, 太太告诉我, 她的一个好友提醒她, 跟我这个人生活在一起可能会不幸福。朋友的理由很简单, 说我这个人整天和财经打交道, 肯定很理性,不知道怎么去浪漫地对待爱情。
听罢, 我会心地一笑。之所以“会心”, 一方面是因为这反映了大多数人的一种看法, 那就是认为经济是纯理性的学问, 而爱情是纯感性的范畴, 两者水乳交融的概率极低。另一方面, 正如梁小民在《活学活用经济学》中指出的那样,“人不能纯理性地生活”, 我时常提醒自己, 任何人, 尤其是一个喜欢经济学的人, 都应该学会用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视角来看待生活, 尤其是生活中最绚烂的爱情。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事实一再证明, 男性制造浪漫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往往会得到“溢价”回报。热播连续剧《奋斗》中继承母亲“铁算盘”衣钵的杨晓芸竟然在向南破财买了束香水百合之后, 一感动脑热之际, 把自己的1万元私房钱都掏了出来。因此, 聪明的男性知道, 在爱情世界中制造浪漫会得到物超所值的收益, 因而懂经济的人会有更强制造浪漫的意愿。我也知道, 爱情的甜蜜往往来源于双方感情的契合、世界观的合拍、相处中的克己自律和坦诚沟通的努力。
正如知名经济学者梁小民写到的那样: 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 有成本( 恋爱、结婚的金钱与时间支出, 婚后个人自由的限制及责任), 有责任( 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与责任等), 也有收益( 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与地位, 家庭生活的乐趣, 两个人共同生活比一个人生活更为节约资源)。
爱情经济学
经济学把人看做“理性经济人”,如果基于这个逻辑来研究人的爱情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比如蔚泓在《如何让我遇见你——爱情经济学随笔》中提及的那些问题: 女孩为何越优秀越难嫁? 巧妇为何常伴拙夫眠?到底是找“期货男人”好, 还是找“现货男人”实在? 为什么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独身的女性人数比例反而越大呢? 这些让人感到困惑的情感问题, 通过经济学原理深入浅出的解释, 让我们知道看似迷乱的情感世界其实是有章可循的, 这就给迷茫的人点亮了一盏灯, 也让我们知道在现实世界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自己和把持自己。
就以为什么男生经常说女博士是不能娶的这种看法为例。如果把爱情看做一个市场, 我们每个人都是商品, 商品质量的高低自然影响着销路的好坏, 因此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精品, 在适当的价格下求得畅销。但是, 我们一旦变成了超级精品, 就难以逃脱橱窗精品的命运了。有学问、有气质而且收入颇丰的女博士往往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爱情对象。
如果说婚姻的收益包括实际收益( 两人一起生活降低生活费用、增加家庭收入等效用) 以及心理收益( 浪漫、温馨、稳定感) 的话, 一个人是否需要组建家庭取决于结婚形成的收益大小,而结婚形成的收益取决于男女双方各自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工资差别以及各自的人力资本( 教育水平、智力条件、身材、相貌和健康状况等)。如果女博士本来就得到相当高的收入, 也具有很好的教育水平和智力条件, 因此对方能带来的心理收益就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与女博士相处男性也往往有不如人的受挫感, 因此往往优秀的女博士不容易嫁, 男性也不敢要。
还有, 对于为什么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独身的女性人数比例反而越大这个问题, 蔚泓把这个“自由婚姻市场”比做一个“易货贸易市场”,交易的各方都要付出调研成本( 包括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经济学家认为新郎新娘掀起红盖头才知庐山真面目的情况, 往往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时代, 当时当地的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善自己甚至自己家庭的生活状况。
但是现代女性追求婚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精神层面的, 经济因素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因此, 现代女性更多考虑的是对方的气质、涵养、脾气、习性及是否忠诚、值不值得付出全部的爱, 而这种调研不仅时间漫长, 而且调研成本会很大。最后的调研成本之大甚至会导致谁也看不惯谁而且谁看自己也都不合适的地步, 而且也付出了耽误很多新机会的机会成本, 落得自己孑然一身, 最后“独身”成为自己必须负担的巨大成本。
说到底, 人的举动都是以自我为出发点, 以自己的心理解读作为支撑,是以追求效用实现为动力、理性与感性特质兼有的综合行为体。董志勇在《行为经济学中》一书中谈到, 要借助心理学的分析方法, 为理性的经济分析提供忽视已久的心理基石, 还原人性中某些非理性本质, 以更准确地把握经济现象。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像上面的片段一样, 我们每天都在情感、心理想法、经济等要素构成的幸福坐标中挪位,挪位的速度和技巧就会影响你的幸福指数。当我们知道如何对爱情和生活中的现象做到理性分析后, 也就学会了如何培养更合理的感性情愫, 也会懂得看待什么问题应该选择何种视角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