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布”的材质演进——兼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0711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字书中对“布”字的解释,记录了作为纺织品的“布”所经历的材质的转变.最初“布”指的是苎麻纤维织成的纺织品,宋元之后,棉纤维和麻纤维织成的纺织品均称为“布”,到了明代,则特指棉纤维织成的纺织品.这一转变和棉花在中国的传入和普及过程是分不开的,文章对这一过程做出了探索.
其他文献
在海 拔600 m 处 夏播玉米 ,对平丘 紧凑 型( A) 、平 丘平 展 型( B) 、低 山 中熟 型( C) 、中山晚熟型( D) 和高 山早熟 型( E)5 个生 态型玉 米品种生 长特点的 研究表 明:(1) D 生态型 的植
本文通过对殷墟苗圃北地铸铜作坊相关遗存及其空间分布的分析,认为该作坊可能由多个生产生活单元组成.其生产者以小的亲缘群体为基础,同一生产生活单元内人群的构成并不单一.
分布于湖北东北部的毛家咀类遗存,以毛家咀木构建筑遗迹和新屋塆青铜器窖藏为代表,以往的代表性观点认为其时代相当于西周早期,本文分析认为相当于商代晚期,具体在殷墟二期晚
种种迹象表明,在西、中亚铸铜技术影响中国之前,中国南北各地早已有自己的冶铜经济出现.在中国北方,早期铜主要为红铜、黄铜,冶炼技术大约与西亚同时;中国南方及马家窑文化区
殷墟都城遗址出土的大型建筑、甲骨文以及青铜器等,是实证三千年前商王朝信史地位的物证,也展现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及其优秀传统.深入发掘殷商文化的内在基因及其蕴含的
具有二里岗文化背景的“吴城集团”在“白家庄期崩溃”后进入清江盆地并逐渐地方化.“牛城集团”是随后兴起于赣江东岸的另一政治实体,在器用选择上与“吴城集团”差异显著.
目的:通过视野来评价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变化对视功能影响的意义。方法:选择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2月~2009年2月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2018年~2019年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发掘,共发现5处完整的相对独立的青铜器铸造作坊遗址分布区.每个独立的青铜器铸造作坊遗址分布区内包含原料取土坑、工棚式建筑、陶范
此法包括将空气分解产生的惰性气体导入巷道中。为了降低能耗,将惰性气体以气体或挥发性有机液体的水合物形式导入巷道中。这种气体或挥发性有机液体是在低于水合物离解压力
在宝鸡强国墓地的竹园沟墓地西周早期十三号墓(M13)中发现一件青铜质的人头銎内钺.本文认为该钺本部和内部的纹饰是一体的,纹饰主题应是“鸟蛇相斗”.进而判断邢台葛家庄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