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化生活:中间圈子潜规则

来源 :凤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物质符号决定什么样的精神符号,而相同的符号往往是判断能否进入同一个圈子的潜在规则。因此符号的意义可能比财富更具先进性,符号定义了格调,进而定义了“我是谁”,成为中产阶层追求的主题。
  
  NO.1
  
  居住符号:从高档别墅到经济适用房
  据说北京的上层中产都住在亚运村的水印长滩、棕榈泉、CEO尊邸、紫玉山庄等等,房价以美元计,每平米大多在1 500美元以上。次级中产或者说是中中产阶级,都住在恒华国际公寓、万泉新新家园、罗马花园、欧陆经典、现代城之类的地方,房价每平米大体在人民币8000元以上。下中产则散布于京城各处,有连片居住的,包括属于经济适用房居住小区的回龙观、天通苑等也有部分下中产或中中产居住,一般房价在每平米5000元以上,另外一些主要是下中产,则混迹于民间,单从居住上不易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区别。房屋装修是他们的重头戏,可能是工作本身过于疲累,在房屋的装修上,风格时尚简洁价格相对实惠的宜家是他们的至爱,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设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宜家的符号化简单生活提供了一个可无尽想象的活动空间。
  
  No.2
  
  行车符号:16~30万中档车
  


  除了房子,车子依旧是中间生活者的不懈追求,但标准早已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而日新月异了。在几年前被最初的有车一族追捧的10多万元的桑塔纳早已入不得他们的法眼,看着现在满大街放眼而去的桑塔纳出租车,乃至比桑塔纳高出几个级别的出租车,谁还愿意自降身价买个桑塔纳让邻居误以为自己是个开出租的。可谈到真正的奢侈,即便买上一辆凯迪拉克,打肿脸充胖子的同时,心里就开始滴血般地算计自己将要节衣缩食地过上多长一段时间了。这些显然都不是现在的中间生活者所追求的行车标准。
  中间生活者们自有自己的一套选择规则,从上中产偏爱的进口汽车或者国产汽车如奥迪A6、帕萨特B5,价格一般在30万元以上,到稍次一点的选择国产车中的广本、别克、宝来、桑塔纳2000等等,价格也一般在1 6万元以上至30万元之间,当然,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也有选择奥拓、夏利、吉利、羚羊等车型的。
  
  No.3
  
  饮食符号:固定的饮食爱好
  民以食为天,从中间生活者的饮食习惯,也可以看出他们区分圈子的特色。相对于其他圈子的人来说,中间阶层的人士生活范围相对比较局限,他们通常认准了一个符合自己身份定位的餐厅,便极有可能将那里发展为自己的“食堂”。他们习惯于每周上固定的餐馆,大多数人习惯坐固定的座位,拥有相对固定的食谱,喜欢用固定装饰的玻璃杯子,一些餐馆的waiter或者waitress对于他们的常客了如指掌,不等招呼,就会替他们摆好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包括桌椅、食物、饮料。甚至包括专供小孩子坐的圈椅。
  但在符号化的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被人们理解为时尚和潮流,一家餐厅一旦成为中间生活者扎堆的所在,则容易引来人们的关注和追捧,最终导致鱼龙混杂,让真正的中间生活者们望而却步了。
  
  No.4
  
  服装符号:名牌不是唯一
  用Gucci、L V、阿玛尼来给中间生活圈的服装消费符号划等号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完全正确的。国际知名品牌的确是中间生活者们的选择之一,对他们而言,这些品牌更多的是一个符号的象征,象征某种生活方式,或者社会地位。中间生活者们需要这样的外在符号来为自己定位,同时也需要靠他们取得认同。
  但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中间生活者的经济收入是不允许他们在除了房子、车子、和保险这三件事之外再在衣着上花费如此奢侈的,因此,中间生活者对服饰的选择上,从关注名牌演变成了关注自身的舒适和价格的适中,当然,他们也绝不会对那些低廉的服装侧目的,他们更喜欢一些国外不太知名,但风格独特的品牌。
  
  No.5
  
  休闲符号:不止是奢侈
  或许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中间生活者们在对待自己的休闲生活时,是丝毫不会亏待自己的,更何况,在这个以享乐的方式作为衡量身份地位的准绳之一的社会,越是奢侈的休闲方式,也越能满足中间生活者们少许虚荣的情感。
  开着陆虎参加自驾游,或者和几个朋友一起租一条游艇去海上钓鱼,无论是极简还是极奢,都能够被中间生活者们玩出品位来。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证及其他娱乐俱乐部制消费是他们中一项较新的热门投资;而在广州约300个中高档夜生活场所,他们经常会花1 000元买一瓶人头马XO洋酒,也常常为一次卡拉OK或保龄球聚会花费1500元以上。
  
  No.6
  
  阅读符号:无标准读物
  在中国,虽然还没有形成属于中间生活者们的标准读物,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在选择阅读的对象时,很大一个心理因素会从他们的职业规划上考虑。因此,人物传记是他们向来喜欢的作品,他们习惯从成功人士身上汲取能量,鼓励自己。另外,一些对职业成长有帮助的读物,比如《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等书籍你也能从他们的枕边书中找到。当然,像《中国国家地理》、《男人装》这类可以增加谈资,同时又为自己消遣解压的书籍也是他们的至爱,毕竟,没有人要求中间生活者们无时无刻都保持神经紧绷的工作状态,包括他们自己。
  
  No.7
  
  约会符号:向上流靠拢
  “我不在喝咖啡,就在去喝咖啡的路上”,对中间生活者来说,喝咖啡的最好场所,当属星巴克(Starbucks)了,有调查指出,星巴克已经成为中间生活者的圈子约会符号,这虽然比不上那些动辄就在某个私人会所里约会的富豪们,但对普罗大众来说,能经常在星巴克优雅地喝着咖啡,这本身已经是一种上品的生活方式,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只躲在小酒吧的阴暗角落里喝着三五块钱一杯的速溶咖啡打发无聊时光呢。对偶尔能忙里偷闲的中间生活者来说,能够和三五密友在星巴克度过一段没有打扰的亲密时光,是十分惬意和让人留恋的。
  
  No.8
  
  家庭符号:孩子是重心
  对于有孩子的中间阶层家庭来说,孩子绝对是家庭的重心,而花在培养孩子身上的经费,则更像一个无底洞,让更多的中间人士不得不拼命工作。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中间阶层的家庭不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进普通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会教育水平和师资质量上选择极优者,让我们用一个较有名气的私立幼儿园举例,除了交纳3万元的教育基金外,每年还需交1.5万元的赞助费、7600元的注册费、880元的月托费,班车费和免疫费还不包括在内。这还只是投入教育的第一笔开支,中间阶层对待孩子的极高要求使自己陷入一种更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中。
  
  No.9
  
  精神符号:格调生活
  事实上,对于中间生活者来说房、车、保险并不是“品质生活”的全部,不买房不买车的上海沪申画廊的艺术总监翁菱女士在讨论中提到了“精神享受”。作为受教育水平很高的一个群体,中间生活者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还在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感。他们学会了喝红酒、听歌剧……这些从国外而来的“舶来品”很快让这些中间阶层找到了共鸣,来自异域的共鸣,或者说是他们对西方那些真正中产阶级人士的一种学习和借鉴。
其他文献
与虎谋皮几千年    对动物图案的挚爱因何而起,已无从考证。在人类的历史上,太多太多这样的传说、痕迹。山中猎户所穿的毛皮、绘于达官贵人云锦上的白虎、猎豹、千乌、制成各种动物形状的首饰、还有那九天的游龙、浴火重生的凤凰……千万年前的动物世界,比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还要绮丽、诡谲。当图腾崇拜出现,就有如现今的偶像效应般,每个细节都会拿来细嚼,不肯放过一丝一毫蛛丝马迹。那个游走于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幽灵——博
期刊
“住好d”之所以“住得更好”  取名“住好d”,绝对开宗明义。杨志超说:“1996年,我在英国大学修毕建筑学位回港,曾任职‘则师’(建筑师的俗称)数年,算是打过工,后来发觉本地建筑设计多多掣肘,创作空间有限。刚好遇上志趣相投的合作伙伴,创办了‘住好d’。‘住好d’是一句通俗的广东话口语,我们认为不论贫富,各人都想‘住好d’(提高生活质素),名字正好配合‘无阶级观念’及‘通俗’的品牌哲学(Brand
期刊
俏皮、性感、妩媚、优雅,天真的想法、诱惑的肢体语言、让所有人折服的女性魅力、以及无法模仿的灵秀气质……佳人的万千风情,因个性而成就。    俏皮地做个快乐精灵  请形容“佳人”二字在你脑海里的印象。  “佳人”应该是拥有少许美貌,多数是有气质的成熟女性,尤其是拥有自己一片天地的成功女性。    你认为“美女”跟“佳人”的区别在于哪里?  “美女”可以是任何长的漂亮的女孩子,而她们并不一定拥有很多内
期刊
这是一个徐满油彩的时代,任侗一个表面光鲜的人都可能藏着一颗卑微的心。这同样是一个和谐包容的时代,无论渺小与伟大,总能在人群深处找到自己立足的方寸空间。而中庸,则是中国人向来所信奉的—个哲学信条,不是太好,不要太糟,“刚冈好”才是最好。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间生活者”作为—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他们是中国社会的中间阶层,也是自身行业的中流砥柱,作为向12的一支温和力量,他们带给城市化进程中的中
期刊
在德国小城海德堡,诗人歌德跌入了爱慕玛丽安娜·封·威廉姆的苦海之中,他把她变成了他的《东西狄凡》中的“苏莱卡”。诗人在小巷徘徊,不由得低低吟唱:“我把心遗失了……”  总会把心里美好的部分留给某个地方,在某些个轻易就纠缠了情感的地方。每个人都因而变成了诗人,突如其来的感觉很奇怪,有点一见钟情的意思,仿佛寻找这里已经很久很久了,要问喜欢这些地方的原因,每个人也许都能随口答出几个,但是好像又都说不完全
期刊
杨锦麟,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著名专栏作家。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担任多家媒体记者、编辑主任、主笔、杂志主编,也是香港多份报纸的专栏作家。2003年至今主持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等节目。  南都时评版出了一本集子,周末在广州举行了一个新书发布会,邀请了来自大陆各地的时评版作者与会,我从来没有给南都时评版投过稿,但在读报节目会比较经常介绍和引用南方都市报时评文章,这一次他们出集子的时候,邀请我
期刊
几个月前,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记者魏城来到中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北京、上海、重庆等中国城市。他比行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个自己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中国有没有中产阶级?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中产?中国的中产者正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魏城的采访成果是12篇调查性报道。这些稿件以《中国中产阶级调查》为题刊登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www.ftchinese.com)上。  这是西方媒体第一次专门针对中
期刊
郑浩,北京出生的郑浩,自1990年开始,先后在香港《明报》、亚洲电视、《香港商报》出任记者和编辑,擅长采写国际新闻。为报道重大新闻,郑浩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出色地完成了凤凰卫视大型直播节目,比如“9·11”事件、北京申奥成功、伊拉克战争等。  我和夫人在德国学习生活了5年,也在异国他乡渡过了5个中秋佳节。虽然那已经是差不多20年前的事了,可是每逢中秋的时候,我俩回味起在德国吃月饼的岁月,也还是那么
期刊
在我写过的专栏文章中,我一不小心,间接地把“收入一般的人”与“中产阶级”划了等号。很快,我就收到了一位读者的质疑:“收入一般的人怎么能算中产呢?”  其实,这也是我一直想搞清的问题:在中国,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中产”呢?  在与50多位至少在我看来属于“中产”的白领、杂领或金领人士交谈之后,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反而越来越糊涂了。  我甚至发现,我所有访问的隐含前提——中国存在着一个中产阶级,似乎都成了
期刊
中间生活者是惬意的,也是苦恼的是华丽的,也是脆弱的;是忙碌的,更是疲惫的。  他们的财富没有暴富的指望,他们的职业没有收工的暂停键,他们的阶层待遇没有确定的法律保障。他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风光的物质享受背后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职业压力,体面的社会地位背后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感。    无存款中产    人物——于冰,广告公司——老板——34岁  于冰早年曾在英国留学,学的是广告营销于传播,2000年回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