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罗蒂自由观析论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ric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关于自由的定义不下两百种。伯林哀叹:“自由是一个意义漏洞百出以至于没有任何解释能站得住脚的词。”话虽如此,他还是从积极与消极的角度给予解释。本文不是为有关自由的观念史记录再添附一个定义,而是透过剖析罗蒂的自由观来澄明自由观念。
其他文献
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启蒙反思’论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6—7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现将本次会议情况综述如下。
“北京2011·科学技术与低碳社会高峰论坛”于2011年3月2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主办,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协办,上海苏尔帝投资管理公司赞助。论坛的主题是“低碳,让明天更美好”,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低碳研究和STS领域的近30位专家学者围绕“低碳发展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低碳生活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低碳理念”、“新能源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和社会事件不断,尤其是美国的“9·11”事件重燃了老年鲍德里亚的理论热情和批判智慧。“9·11”造成了4000多人罹难,它唤起了人们对死伤的广泛同情、对恐怖行为的谴责。然而,鲍德里亚却对此发出“怪论”,认为这是一个“高水准的事件”、“绝对事件”、“所有事件之母”,“一件在其内部把所有从未发生之诸种事件集聚起来的纯事件”。
极微是部派佛教中说一.切有部(以下简称“有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大乘中观派以及瑜伽行派都不认为极微是实有的,从而否定有部“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实有观念。可以说,极微观是大小乘“空有之争”的焦点所在。因此全面公正地认识有部的极微观是正确理解佛教各派思想特征的关健。
2010年10月27日,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10)”在中央党校举行。近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哲学探索”。
近几十年来,随着自然语言处理这一研究方向的兴起,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尤其是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方向)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求人们在逻辑的框架内去描述自然语言的特征。逻辑的应用范围从数学和哲学扩大到语言学和计算机人工智能科学等领域,语言学的研究也逐渐融入了大量逻辑学方法,尤其在形式语言学领域,逻辑方法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21世纪中国与世界:伦理学的社会使命与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4月11—12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与会。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等单位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于2011年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现将会议概述如下。
南宋朱熹创建“四书学”后,由于自身卷入了“庆元党禁”,其受到的政治压迫使得“四书学”一度遭遇重创,始终无法进入官学领域。直到元代仁、英、文宗三朝,国家恢复了科举制度,并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士子科考的主要依据,“四书学”才拥有了至高的社会地位。
近年来,关于道教科技的讨论引起了学界的强烈关注,这些讨论对于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理解是非常有益的。透过目前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具体而言,学界对道教科技的理解仍然存在着问题,这需要在阅读经典文献的基础上,重新探讨道教科技的深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