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与人文主义关怀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b6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莎士比亚戏剧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在文学史上极具地位,影响深远。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宣扬人性关怀、倡导自由纯爱、反对禁欲主义。这些作品充分彰显了爱与人文主义关怀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震慑人心的有力音符,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认知与陶冶作用。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爱;人文主义关怀
  【作者简介】李臻莹(1981.12-),女,河南漯河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戏剧家和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位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作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戏剧以丰富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表现了对封建教条的反抗和对平等自由、开明政治理想的追求,反映了爱和人文主义关怀的社会人性主张。这些著作不仅在文艺复兴时期具有强烈的社会反响,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爱的追求及歌颂在莎士比亚戏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人文主义关怀思想更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灵魂所在,进一步探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与人文主义关怀有助于深入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内涵,增长文学知识,提升艺术境界。
  一、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
  1.爱能够促进世界和谐。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以爱为主题的戏剧揭示了幸福的爱情需要勇于摆脱家庭的桎梏,努力争取才能获得,其中蕴含着挣脱禁欲主义束缚的强烈渴望,是旺盛鲜活的生命力的体现,在封建牢笼中焕发着人性的光芒。爱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人类对爱的渴求是无穷无尽的,莎士比亚戏剧中所体现的仁慈之爱、亲情之爱、和谐之爱,不仅是当时社会的生命之光,也能够帮助人们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对爱的真谛有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知。爱能够促进世界和谐,这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爱的重要体现。戏剧中所表现的爱是高于一切的,爱能够使一切愿望达成。历史剧中所体现的爱则关乎着国家的盛衰、世界的存亡。没有爱,连世界都濒临灭亡,国家和人民就将陷入水深火热中。这或许就是莎士比亚以爱为标准,对爱心缺失、凶狠残暴国王的极尽谴责,无情批判谋权篡位的君臣阴谋,而对在奴役生活中饱受苦难的劳苦大众无限同情和关怀的重要原因。在《理查三世》中,理查三世是一个跛足驼背的君王,尝尽人间心酸的童年经历使他对世间美好事物怀着仇恨之心,内心邪恶,为了个人的野心,残害无辜、冷酷无情,这一切的缘由都是爱的缺失。爱的缺失造成了道德沦丧、民生疾苦、社会动荡,莎士比亚给予理查三世的结局是受到正义之师的讨伐,死在敌党脚下。而对及时醒悟、以仁爱之心治国、用爱救赎自己、关怀人民的国王亨利五世,则大加赞赏。莎士比亚戏剧中爱的和谐世界往往具有绿色世界的特点,如《仲夏夜之梦》中雅典附近如同仙境一般的森林,那里没有禁锢人性的婚姻法,有的只是蒲克采来的“相思花”的花汁,这种爱的汁液能够消解过错、清除烦恼。在《皆大欢喜》中的,雅登森林也是如此,在具有英国大自然特色的森林中,没有“充满猜忌的宫廷的风险”,作恶多端的君王弗莱德里克在雅登森林中遇到修道士,在修道士指引下,他恍然大悟,放下权力,诚心悔改。在雅登森林中,弗莱德里克卸下了君主身份,摆脱了宫廷的漩涡,置身于鸟儿欢唱、自由仁爱的美好世界。莎士比亚所创造的和谐、绿色世界体现了爱的博大,爱可以赋予一切事物生机,实现世界和谐。
  2.爱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莎士比亚戏剧揭示了一个爱情真理:盲目冲动的爱不可靠,也不能长久,真爱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走向成熟,这对于当下快节奏时代的闪婚闪离现象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喜剧《爱的徒劳》中,那瓦国王为了坚定自己潜心学习、不断奋斗的决心,带领臣子立下誓言,拒绝美色和外界诱惑,三年不近女色,“向自己的感情和一切俗世的欲望奋勇作战”,信誓旦旦的样子让人不得不信服其心志之坚。然而,当法国公主与三个女伴来访时,国王和大臣们当时看来无比坚定的誓言瞬间崩塌,争先恐后地向自己心仪的姑娘倾诉爱意。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国王和臣子炽烈的心声感动了姑娘们的心,各有所归,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莎士比亚却不是仅仅想呈现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而是想要昭示一个道理:真正的爱情绝不是一时的冲动激情,必须经受时间的检验。因此,在戏剧中赋予公主和女伴们清醒的头脑,使其不惑于国王及臣子们炽烈的誓言,设计使这些男子丑态尽显,以此检验他们的爱情是否纯真。这部喜剧彰显了莎士比亚严肃的恋爱观,告诉世人盲目冲动的爱情会造成双方的不幸,真爱必得经受时间的考验。爱对人的诱惑是极大的,尤其是男女之爱,更能体现出俗世生活和个人幸福的多种形态,将人性的特点展露无遗。《爱的徒劳》中,爱可以让相恋的人忘却苦修誓言;《皆大欢喜》中,爱可以让人摒弃门第、贫富差距;《仲夏夜之梦》中,爱能够让一切消失不见。这种爱作为人文主义来体现,能够让人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莎士比亚对爱的热情赞颂。
  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1.人存在的价值得到肯定。莎士比亚的戏剧彰显了人自身的潜能,展现了恢宏的时代,其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关怀思想对当今社会意义重大,其影响之深远,是不可磨灭的。莎士比亚戏剧的人文关怀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人的价值得到肯定。戏剧《哈姆雷特》围绕着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复仇的事情展开,创造了极为典型的人文主义理想形象。现实和理想的反差让哈姆雷特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内心充满矛盾,在整个复仇过程中,他纠结、彷徨,继而失败,将人文主义者渴望挣脱封建束缚的内心诉求展现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虽是阶级统治的关键人物,却始终用平等的心态与人相处,内心充满关爱人性、民主平等的意识,可见莎士比亚所塑造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主义理想人物。哈姆雷特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正是这样一个可以称之为“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重心”的青年,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含义,使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肯定,激发了人内心的力量。哈姆雷特的思想中有着人性的善良,存着对情感的悲观、踌躇、果决,他摒弃“邪、丑、恶”,追求“真、善、美”,从善良和爱中体会幸福。哈姆雷特的人格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经久不衰,也肯定了人生一世的重要价值。
  2.人人皆自由平等。莎士比亚戏剧彰显出人人皆是平等自由的,在《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渴望冲破封建家庭桎梏,能够自由恋爱,是较為典型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从鲍西亚的性格特征上来看,不难发现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新思潮的赞赏,充分体现了人人皆自由平等的理想生活状态。鲍西亚高雅聪慧、才识过人,更拥有万千家财的继承权,但却无视于达官贵人,倾心于安东尼奥,敢于与众多男子争辩,彰显才能,她的身上散发着女性的自由之美。鲍西亚敢于挣脱精神束缚,发挥自身才干来维护法律和正义,这正是具备人文主义思想的新时代女性追求自由平等、活出真我的真实体现。
  3.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受时代局限。总体来看,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关怀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莎士比亚的创作是基于文艺复兴时代背景的,其戏剧作品固然能够充分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进步程度,但也充分展露出当时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从作品中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在社会“恶”的源头问题上认识不足,道德感化只在传奇剧中可见,对于解决“恶”的根源问题的办法也仅仅依托于艺术方式。再加上后期创作时,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国家所面临的危机对人文主义理想的实现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莎士比亚在那样的时代中愤懑不平,却也无能为力,只能将人文主义理想的世界寄托于传奇剧中。
  三、结束语
  本文从爱能够促进世界和谐、爱需要经过时间检验两方面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从人存在的价值得到肯定、人人皆自由平等以及人文主义关怀所受到的局限三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主义关怀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深入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李新美,何昌邑.试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爱与人文主义关怀[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5):147-150.
  [2]王莉萍.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人文主义思想[J].文教资料,2019 (13):11-12.
  [3]陈晓芳,文菲.试析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00(06):53-55.
其他文献
读《窗边的小豆豆》已是多年前的事,书中的一些细节已日渐模糊,但“请让他们带来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这句小林校长拜托家长时说的话却始终萦绕在耳边。“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多么富有诗意和童趣的语言!远远胜过“请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或者“请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均衡”之类的话。  想象着小豆豆们找着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快乐地享受午餐的情景,不由得发出声声感叹:日本人能如此长寿,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从明
一、课例回放:一堂地地道道的“历史课”    在一次教研活动上,我们听到了一节有关四大发明的品德与社会课(浙教版,下同)。现截取片断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关于我国历史的课文。首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知道四大发明是哪四样吗?  生:造纸、指南针、火药  生:还有印刷术。  师:不错,看来大家对四大发明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光知道名称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就要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些发明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懂得感恩,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然而今天的学生普遍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的倾向,“要求和索取”大于“感激和报恩”。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棵“感恩树”。    一、晓之以理,播下感恩的种子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才能外显为感恩的行为
【设计理念】  当前,随着青少年性心理发育提前,高中生恋爱已经屡见不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和感情问题,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仅有爱情,还有亲情,是青春期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辅导方法】  讨论法、感悟提升、教师辅导 。  【新课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测试。(出示PPT)请同学们作出你的选择,记住:没有对与错,但要选出心中最真实的答案。(现场举手调查结果
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最好的毁容霜”。山东省威海市古寨小学“三人行”班主任协会的十三位姐妹们,却用自己的不懈追求,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尝试把班主任工作变成她们的美容霜。     馨雅之居,牵手你我  琐碎的工作常常使班主任们身心俱疲,无幸福可言。这种疲惫主要是缘自班主任工作的被动,教师自我成长意识的缺乏。教师们如果能够实现从被管理者到自我管理的转变,工作将会更有主动性和创造力,职业的幸福感也会随之
摘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时代呼唤和迫切要求。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品德的内外化教育原理,笔者构建了青少年公民意识主题探究模式框架,以培养青少年公民意识为目标,以现实的公民社会问题为研究主题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并坚持课题的科学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青少年;公民意识;主题探究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并且全球化在不断推进,英语教育的地位随之越来越高。当前,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利用不同的视角进行拓展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是当前英语学习中的技能之一,也是当前小学英语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提高孩子的挫折忍受力?如何让孩子学会自觉自律?如何让孩子懂得宽容,充满爱心?相信这些疑虑不仅一直是众多家长的困惑,也是每位中小学教师一直努力探寻答案的问题。  无论作为母亲,还是教师,我亦一直为上述问题所困扰。有时以为有很明确的方向、很好的解决办法,真正面对时却一筹莫展。即使有了一定的方向,却在尺度、界限之间徘徊与摇摆,似乎总是不能确定。  孩子的成长需要成年人陪伴,无论
【摘要】本研究拟从语音迁移角度研究儿童二语习得,采用语料库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接受过一年浸入式外语教育的30名中班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十个月的二语语料收集,对语音迁移影响下儿童二语发展的特点进行描述、分类,以期更好地指导儿童二语教育实践。  【关键词】儿童二语习得;语音迁移;浸入式外语教育  【作者简介】程婧(1985.07-),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建医科大学文理艺术学院,讲师,硕士
所谓“追问”,顾名思义,是指追根究底地问。具体而言,它指的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在动态的品德课堂中,往往会出现答疑、讨论等各种形式的追问契机。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契机进行适时、有效地追问,品德教学就会呈现出理性交锋、心灵碰撞、情感交融的情境,从而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品德课堂走向精彩。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追问呢?一般而言,有效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