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理学科研究的是天、地、人的关系,学好地理可以让初中生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渗透环保意识与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我国是从初中教育开始开设地理课程的,而七年级便属于地理课程的起点教育,需要遵循启蒙教育的教学特征与本质需求。本文将从找出地理与生活的切入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欣赏意识;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灵活多变的地理实践,初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三个角度分析七年级地理启蒙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七年级 地理启蒙教育 策略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都是以全国性的学科考试来筛选人才的,所以初中地理教师所设计的地理课程通常带有强烈的功利化色彩,将理论灌输教育作为组织地理学科教育的基本方法。但是,新课改下的地理课程并不只是关注短期的学校教育任务,更加在于初中生是否能够在未来长期的发展中主动学习更完善的地理知识,是否可以利用地理学科思维与地理学科能力解决现实问题。其中,启蒙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地理学习大门的开端,更应该考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保证初中生对地理学科有持久的学习激情,应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的被动低效行为。
一、找出地理与生活的切入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欣赏意识
启蒙教育的首要因素就是要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从实用角度剖析与理解地理知识,意识到学好地理将对自己的现实人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此,七年级地理教师应尽量从生活入手,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释地理知识,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行为,通过理實结合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欣赏地理学科的现实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欣赏能力。
例如在“地球的自转”一课教学中,笔者便根据地球昼夜变动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现实影响。实际上,本班学生都知道地球存在自转运动行为,但是并不了解地球自转遵循着“自西向东”的规律,也不知道太阳是静止的,之所以会产生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于是,我便通过真人演示模拟了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通过地球的行星位置与转动方向引导本班学生探究了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然后,我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地球自转视频,促使学生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值得一提的是,本班部分学生在观察地球自转时了解昼夜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并借此提出了学习疑问:地球自转会影响自然四季吗?这个问题则为下一节课的“地球的公转”做好了准备。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在地理启蒙教育中所养成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将直接作用于未来的地理学习行为,所以七年级地理启蒙教育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着重注意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初中生养成边学边思、边学边做、边发现边质疑等多种思维意识做好准备。对此,七年级地理教师可以开始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发现式学习经历,使其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活动中掌握学好地理的一般方法。
例如在“气温的变化与差异”一课教学中,我便组织本班学生以6人小组共同探究了本课知识,希望他们可以结合世界地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学习资料识读等温线图,从而有效训练本班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总结世界各地的气温分布规律。本班学生虽然没有明确的空间区域意识,但是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本地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探究时节气温分布情况,而且直观的世界气温分布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出有效结论。由此,本班学生便需合作学习,通过教材提示总结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实现有意义的探究学习。
三、组织灵活多变的地理实践,初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我国应试教育最大的一个教学弊端便是将初中生培养成了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容器”,根本没有有效锻炼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导致初中生成为只会学、只会考的“考试机器”。因此,在新时代下的七年级地理启蒙教育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响应新课改所提出的“实践与应用”口号,以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训练初中生迁移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借助实践应用深化初中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地图的应用”一课中,笔者鼓励本班学生利用地图基本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自主设计本地地图。比如,学生可以设计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地形差异设计海陆、平地、山丘等地形图,或者可以根据本地的气温变化设计气温图等等。在本轮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需完全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地图内容,而这就可以有效训练本班学生的制图能力、识图能力和读图能力。
总而言之,七年级地理启蒙教育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需求开发生活中的地理教育资源,利用地理实践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学生的“主动学”代替“被动接受”,为地理课程的健康发展与初中生的素养进步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 段以隽.感受地理魅力,激发地理兴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7(24):28-30+12.
[2] 张艳霞.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 七年级 地理启蒙教育 策略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都是以全国性的学科考试来筛选人才的,所以初中地理教师所设计的地理课程通常带有强烈的功利化色彩,将理论灌输教育作为组织地理学科教育的基本方法。但是,新课改下的地理课程并不只是关注短期的学校教育任务,更加在于初中生是否能够在未来长期的发展中主动学习更完善的地理知识,是否可以利用地理学科思维与地理学科能力解决现实问题。其中,启蒙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地理学习大门的开端,更应该考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保证初中生对地理学科有持久的学习激情,应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的被动低效行为。
一、找出地理与生活的切入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欣赏意识
启蒙教育的首要因素就是要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从实用角度剖析与理解地理知识,意识到学好地理将对自己的现实人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此,七年级地理教师应尽量从生活入手,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释地理知识,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行为,通过理實结合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欣赏地理学科的现实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欣赏能力。
例如在“地球的自转”一课教学中,笔者便根据地球昼夜变动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现实影响。实际上,本班学生都知道地球存在自转运动行为,但是并不了解地球自转遵循着“自西向东”的规律,也不知道太阳是静止的,之所以会产生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于是,我便通过真人演示模拟了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通过地球的行星位置与转动方向引导本班学生探究了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然后,我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地球自转视频,促使学生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值得一提的是,本班部分学生在观察地球自转时了解昼夜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并借此提出了学习疑问:地球自转会影响自然四季吗?这个问题则为下一节课的“地球的公转”做好了准备。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地理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在地理启蒙教育中所养成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将直接作用于未来的地理学习行为,所以七年级地理启蒙教育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着重注意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初中生养成边学边思、边学边做、边发现边质疑等多种思维意识做好准备。对此,七年级地理教师可以开始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发现式学习经历,使其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活动中掌握学好地理的一般方法。
例如在“气温的变化与差异”一课教学中,我便组织本班学生以6人小组共同探究了本课知识,希望他们可以结合世界地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学习资料识读等温线图,从而有效训练本班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总结世界各地的气温分布规律。本班学生虽然没有明确的空间区域意识,但是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本地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探究时节气温分布情况,而且直观的世界气温分布图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出有效结论。由此,本班学生便需合作学习,通过教材提示总结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实现有意义的探究学习。
三、组织灵活多变的地理实践,初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我国应试教育最大的一个教学弊端便是将初中生培养成了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容器”,根本没有有效锻炼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导致初中生成为只会学、只会考的“考试机器”。因此,在新时代下的七年级地理启蒙教育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响应新课改所提出的“实践与应用”口号,以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训练初中生迁移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借助实践应用深化初中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地图的应用”一课中,笔者鼓励本班学生利用地图基本要素,即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自主设计本地地图。比如,学生可以设计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地形差异设计海陆、平地、山丘等地形图,或者可以根据本地的气温变化设计气温图等等。在本轮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需完全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地图内容,而这就可以有效训练本班学生的制图能力、识图能力和读图能力。
总而言之,七年级地理启蒙教育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需求开发生活中的地理教育资源,利用地理实践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学生的“主动学”代替“被动接受”,为地理课程的健康发展与初中生的素养进步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 段以隽.感受地理魅力,激发地理兴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7(24):28-30+12.
[2] 张艳霞.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