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进城:过客还是居民
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这已成为普遍共识。而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城市中穿梭往来,仍然只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的根还在农村,这就是为什么以前的城镇化光看到投资增长,消费却没有跟上。加快城镇化转型,提升城镇化的质量,重点和难点在于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让进城的农民不只是“过客”,而是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城镇化老路是走不通的,更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对此政府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对住房、土地、户口制度进行改革,才能释放更多红利
无论是2013年还是未来几年,政府都会把城镇化作为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之动力,并通过城镇化来带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或说,城镇化将是未来经济发展之红利。
应变“城镇化”为“城市化”
“城镇化”仅仅是让广大的农民走出一小步而不是一大步,即没有让农民从农村真正走向城市
新一任政府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上,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也是与现代文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相合拍的。但还应该把“城镇化”向前推进一步,把“城镇化”变为“城市化”。因为这里“镇”字与传统的“乡镇企业”的“镇”联系在一起,仅仅是让广大的农民走出一小步而不是一大步,即没有让农民从农村真正走向城市,而是让走出来的农民停留在与农村不远的乡镇。这样“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将会弱化。同时,就当前中国地方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不仅城乡之间存在严重差距,而且地方与地方之间、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也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把城市化的发展仅是限制于“镇”上,根本无法满足中国现实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只有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化”才能把传统的农村与城市二元经济结构得以调整及融合,并满足现代中国多元化的城市发展的要求,才能让农民真正进入城市,让农民真正地市民化。
城市化为何能够成为经济增长之动力
如果农民进城后待遇公平,收入提升,则中国GDP增长至少要翻一倍以上
城市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让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并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城市社会化。如果没有让农民进城并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城市居民,让他们真正地容入城市的社会生活,那么这种城市化不是真正的城市化。正如不少研究者指出,当前中国的这种城市化只是“伪城市化”,农民进城也只是“过客”,而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可见,城镇化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让农民进城及农民的市民化,就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所指出的那样,是农村人口转移的市民化。而这种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化,不仅仅在于其户口迁移改变农民的身份,而是通过农民进城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化。如果城镇化不能让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中小城市人口向大中城市聚集,让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而仅是建筑更多的钢筋水泥空壳,那么这种城镇化不仅是伪城镇化,也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之动力,是不可持续的。未来的城镇化就是让农民进城,就是让农民进城后真正融入城市经济生活中。
所以,在十八大后,无论是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公告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有一个特别有新意的提法,就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而这种城镇化不是钢筋水泥的城镇化,也不仅仅是城市空间扩张的城镇化及推高GDP的城镇化,而是把城镇化与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结合起来。即未来中国城镇化就是农民进入城市的城镇化,就是让成千上万的农民真正进城。可以说,该文件所提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十分有新意的提法,提倡的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因为农民进城不仅需要提供大量的基本居住条件或住房,而且会完全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与收入水平,真正改变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生发出大量的农村居民对住房的消费需求,而且也能够让进城后的农民全面提升消费水平,改变生活方式,增加就业机会。国内城市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扩张与发展,它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如果农民进城享有平等的教育与就业机会,如果农民收入水平全面提升,只要现有的农民消费水平达到当前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那么中国会涌现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至少要让中国GDP增长翻一倍以上。
可以说,只要实现了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就能真正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之动力。也就是说,新一任政府已经开始把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增长之动力,要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就是当前中国城镇化的核心与实质。
农民变市民,住房和户口是重要条件
房价应回归到合理水平;要对中国户口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当大量的农民向城市流动、大量的中小城市居民向大城市或一线城市流动时,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要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安居之所。居住条件的解决既是农民得以进入城市的生活基点,也是城市化过程中居民最大的潜在内需。那么如何解决进入城市的农民居住难题?当前市场流行着“住房双轨制”观念,认为“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由政府保障性住房来解决,而对住房市场的价格政府不要干预过多,让市场自由定价。可以说,如果当前这种观念是未来城镇化的观念,那么它将严重阻碍未来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要保证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愿景得以实现,或把居民潜在住房需求转为现实需求,就得对当前的住房制度、住房政策进行重大的改革。而这种住房制度的重大改革首先是清除障碍,比如把住房的性质界定清楚,不允许把居民生活必需品作为赚钱的工具;改革当前严重侵害民众利益的土地管理制度及住房预售制度;用有效的经济杠杆来遏制住房投资投机炒作而不是采取政府行政干预的限购办法等。
要让农民进城,就得对户口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保证农民进城自由迁移,农民就能够自由进入适应其生存的城市。如果户口制度不进行重大改革,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会受到教育与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或者把农民驱赶到城市化的边缘,或是让他们又重新回到农村。未来中国城市化需要全面放开户籍制度,让每一个农民及城市居民都有自由迁徒的权利,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市民。如果我们的城市仅是用户籍来设定各种居民进入城市的界限,那么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城市化是不可能的。
当然,农民进城,政府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等等。只有在上述前提条件下展开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否则中国城镇化有可能走上之前的老路。这种城镇化老路是走不通的,更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对此政府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杜凤娇 美编/李祥峰
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这已成为普遍共识。而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城市中穿梭往来,仍然只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的根还在农村,这就是为什么以前的城镇化光看到投资增长,消费却没有跟上。加快城镇化转型,提升城镇化的质量,重点和难点在于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让进城的农民不只是“过客”,而是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城镇化老路是走不通的,更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对此政府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对住房、土地、户口制度进行改革,才能释放更多红利
无论是2013年还是未来几年,政府都会把城镇化作为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之动力,并通过城镇化来带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或说,城镇化将是未来经济发展之红利。
应变“城镇化”为“城市化”
“城镇化”仅仅是让广大的农民走出一小步而不是一大步,即没有让农民从农村真正走向城市
新一任政府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上,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也是与现代文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相合拍的。但还应该把“城镇化”向前推进一步,把“城镇化”变为“城市化”。因为这里“镇”字与传统的“乡镇企业”的“镇”联系在一起,仅仅是让广大的农民走出一小步而不是一大步,即没有让农民从农村真正走向城市,而是让走出来的农民停留在与农村不远的乡镇。这样“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将会弱化。同时,就当前中国地方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不仅城乡之间存在严重差距,而且地方与地方之间、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也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把城市化的发展仅是限制于“镇”上,根本无法满足中国现实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只有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化”才能把传统的农村与城市二元经济结构得以调整及融合,并满足现代中国多元化的城市发展的要求,才能让农民真正进入城市,让农民真正地市民化。
城市化为何能够成为经济增长之动力
如果农民进城后待遇公平,收入提升,则中国GDP增长至少要翻一倍以上
城市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让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并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城市社会化。如果没有让农民进城并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城市居民,让他们真正地容入城市的社会生活,那么这种城市化不是真正的城市化。正如不少研究者指出,当前中国的这种城市化只是“伪城市化”,农民进城也只是“过客”,而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可见,城镇化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让农民进城及农民的市民化,就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所指出的那样,是农村人口转移的市民化。而这种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化,不仅仅在于其户口迁移改变农民的身份,而是通过农民进城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化。如果城镇化不能让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中小城市人口向大中城市聚集,让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而仅是建筑更多的钢筋水泥空壳,那么这种城镇化不仅是伪城镇化,也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之动力,是不可持续的。未来的城镇化就是让农民进城,就是让农民进城后真正融入城市经济生活中。
所以,在十八大后,无论是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公告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有一个特别有新意的提法,就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而这种城镇化不是钢筋水泥的城镇化,也不仅仅是城市空间扩张的城镇化及推高GDP的城镇化,而是把城镇化与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结合起来。即未来中国城镇化就是农民进入城市的城镇化,就是让成千上万的农民真正进城。可以说,该文件所提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十分有新意的提法,提倡的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将成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因为农民进城不仅需要提供大量的基本居住条件或住房,而且会完全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与收入水平,真正改变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生发出大量的农村居民对住房的消费需求,而且也能够让进城后的农民全面提升消费水平,改变生活方式,增加就业机会。国内城市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扩张与发展,它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如果农民进城享有平等的教育与就业机会,如果农民收入水平全面提升,只要现有的农民消费水平达到当前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那么中国会涌现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至少要让中国GDP增长翻一倍以上。
可以说,只要实现了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就能真正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之动力。也就是说,新一任政府已经开始把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增长之动力,要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就是当前中国城镇化的核心与实质。
农民变市民,住房和户口是重要条件
房价应回归到合理水平;要对中国户口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当大量的农民向城市流动、大量的中小城市居民向大城市或一线城市流动时,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要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安居之所。居住条件的解决既是农民得以进入城市的生活基点,也是城市化过程中居民最大的潜在内需。那么如何解决进入城市的农民居住难题?当前市场流行着“住房双轨制”观念,认为“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由政府保障性住房来解决,而对住房市场的价格政府不要干预过多,让市场自由定价。可以说,如果当前这种观念是未来城镇化的观念,那么它将严重阻碍未来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要保证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愿景得以实现,或把居民潜在住房需求转为现实需求,就得对当前的住房制度、住房政策进行重大的改革。而这种住房制度的重大改革首先是清除障碍,比如把住房的性质界定清楚,不允许把居民生活必需品作为赚钱的工具;改革当前严重侵害民众利益的土地管理制度及住房预售制度;用有效的经济杠杆来遏制住房投资投机炒作而不是采取政府行政干预的限购办法等。
要让农民进城,就得对户口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保证农民进城自由迁移,农民就能够自由进入适应其生存的城市。如果户口制度不进行重大改革,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会受到教育与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或者把农民驱赶到城市化的边缘,或是让他们又重新回到农村。未来中国城市化需要全面放开户籍制度,让每一个农民及城市居民都有自由迁徒的权利,让农民成为真正的市民。如果我们的城市仅是用户籍来设定各种居民进入城市的界限,那么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城市化是不可能的。
当然,农民进城,政府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等等。只有在上述前提条件下展开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否则中国城镇化有可能走上之前的老路。这种城镇化老路是走不通的,更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对此政府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杜凤娇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