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善策略,以期能够为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也促进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程序设计;算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165-03
  Visual Basic,其简称为VB,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入门的基础编程语言之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在浙江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VB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难度较高,普遍性存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能有效性提升等问题。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并采用各种有效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因此笔者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形势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提升VB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 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1 教学目标
  VB程序设计课程主要是从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角度进行计算机编程以及相关语言的普及,其主要隶属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一种形式。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教学内容的实践以及各方面的实例使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等相关的算法结构,在相关训练的基础上体现各种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并通过各种算法的应用,进而能够将知识实例反映在设计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各种计算机使用和设计问题的解决。
  1.2 教学内容
  结合我校对于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以及实际教学规划的选择,确定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如下。
  一是VB在面向对象进行的程序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编程的一种方式。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其主要由单一形式或者是具有部分子程序特征的作用或是单元来实现各项基本性能指标,以此来充分实现软件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的灵活性以及拓展性,其中主要体现程序设计的语言就是VB程序设计。
  2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2.1 激发学生兴趣
  Visual Basic 是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程序设计课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主要是从简单到困难、从个体到综合的形式进行相关操作指令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形式虽然能够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趣味性,使得学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严重者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进入学习状况,并在学生现有知识量的掌握基础上布置一定的自主创新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熟练运用自身所学习的设计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实际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在第一次上课时,可以不着急先进行课程讲解,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为学生介绍利用VB程序设计所能够完成的各种程序构建,并将各种功能分类介绍,帮助学生对此门课程进行全方面和综合性的了解,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语言的兴趣。
  2.2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進行有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以全面的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实际使用方式。
  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求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案例都进行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化探索与挖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预先设置一定的语法错误,让学生在固定的程序设计过程中进行查错,或者是给一段有问题的程序作为作业,让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程序的更改,完成基本程序设计的功能[1]。
  2.3 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VB程序设计课程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对于理论知识以及算法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要多进行实践练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互动模式,来提升教学
  质量。
  如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准备相关的问题提问,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各种问题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提问的结果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发言,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而不发、举一反三,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通过这种形式的有效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建立一个积极讨论和交流的空间氛围,使得学生在互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程序设计能力。
  2.4 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通过现有的各种设计问题入手,逐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自主学习,并加强对各相关能力的分析与总结。对于VB课程来说,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示能够让学生对于其具体的操作过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可视化操作界面的综合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教师在教案中也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此类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于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2]。
  如在对结构进行介绍时,可以选择对顺序结构、分支结构以及多分支结构进行具体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实现do循环以及for循环等循环指令的具体知识内容。这样在进行实际程序设计以及课程检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及时将当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分散,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上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 强化实验,提高实验质量
  VB程序设计从综合分析的角度来看,其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程序设计能力,因此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程序的设计与练习。只有经过大量的上机调试,才能够发现在课本知识学习过程中所不能看到的各种知识内容与操作方法[3]。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实验。
  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课程实践设计,并以此来作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验证性的实验,其主要就是通过对教材上相关程序和内容进行完善,进而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相关知识水平以及对于各种算法,如for循环以及do循环的掌握情况,并对于枚举算法进行熟练运用与掌握。创新性实验主要是在單个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知识内容体系以及各相关课程内容的设计来更好的实现生活中不同情境问题的解决与发展,以此来实现各种现代化的实际要求[4]。
  4 增加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身实践能力以及知识掌握能力的机会,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现有知识内容的总结来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课程设计的过程中VB程序设计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性练习与运用,能够建立一个小型的系统应用,使得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对自身知识进行完善,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问。
  二是在进行多人设计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环境,让学生自己设法解决,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安排课程设计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早布置。可以在授课内容过半时,布置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也可以让学生自选题目,将学生每3人组成一组,选出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分工和协调。学生在学习课程后续内容的过程中,边学习,边完成分配的课程设计任务,逐步实现课程设计的功能。
  (2)难度要适中。教师在选题时,要注意题目不要太大和太难,避免因为超过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而导致课题无法完成。
  VB程序设计课程在中学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并采用各种有效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效不太明显[5]。教师在浙教版九年制信息技术VB课程的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案例,并顺应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霞,何晓玲.基于网络教学平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学习模式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6(12).
  [2]常耀辉.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
  [3]袁青.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6(27).
  [4]周晓辉,王晓荣.分组教学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民营科技,2016(12).
  [5]梅炳夫.《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N+1”学习评价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3).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必修学科之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基础,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生活化教学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以小学生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15-01  小学数学教学应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在数学课程中,应当重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包括:计算的结果准确、计算的方法灵活且多样、计算的速度快。良好的计算习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运算能力;计算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193-01  在数学课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运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常态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数学学具的相关思考,分析了當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合理性建议,旨在发挥出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学具;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13-01  随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帮助他们学好数学的基本保障。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时期,因此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老师们特别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一些了有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引导学生展开数学阅读。通过数学阅读,学生既可以掌握较多的数学信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
期刊
【摘 要】学困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学习效率比较低,教学时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表现,对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17-01  数学学困生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畏惧数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杠杆”和教科版小学六年级“杠杆”有关内容为研究对象,在教材对比的基础上,根据“有效教学”理论,探索基于初小衔接教学设计思想的“杠杆”和“杠杆五要素”等概念建構方法,并提出有效衔接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初小衔接;杠杆;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170-02  1 背景分析  初中科
期刊
【摘 要】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知识获取程度高低起着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难以完全集中,因此,我们更应该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使用合理的方法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继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一些有效方法展开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期刊
【摘 要】在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大潮下,微课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风靡全国。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微课在信息化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它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可以有效细化重难点,分解知识点,还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巧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新旧知识点,拓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合理调控与使用微课,并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让微课逐步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需要重视数学建模教学,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建模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建模习惯,打牢建模基础,就能培养学生较高的数学建模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20-01  数学建模是中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学习内容,通过数学建模训练,能够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