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朗读之浅谈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个总的概念,它包括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统称语文能力训练。“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我以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应强调读。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关于加强阅读,古人有过很多论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等。可见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密切相关。相比较于其他的学科,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其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中更是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朗读的重视。古代的私塾教学中最突出的就是朗读,当学童在先生的带领下摇头晃脑的大声朗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时,师生情感投入,完全融入于文章之中,深深体会到文章的美感。可遗憾的是,随着唯分数化的影响,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的淡化,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分析得太细,把大多数的时间用于分析词句结构、主题线索、写作特点之上,忽略了朗读。其实,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仍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熟悉文章的各种元素,调动大脑中已有的语言背景和经验,结合上下文准确的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进入对文章的深层的整体把握。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更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增强对语感的把握,进一步进行释词析句,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
   第二,朗读可以培养审美的情趣。好的文章通过朗读能把其言外之意贴切地表现出来,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随着朗读的不断进行,学生对美的感受会更加细腻,并不由自主的向着更为广阔的范畴渗透和延伸,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可见,朗读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的文章之中,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第三,朗读可以提高写作的水平。读书是对素材的整理和积累,写作则是对素材的处理再加工。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读懂别人文章的最终目的是自己学会写文章,精读细赏过的文章烂熟于心,会转化成朗读人的语言背景,一旦有相似的写作要求,好的词语和句式便会子自动喷薄而出,利用现成的形式表达新的内容。当反复朗读过的东西,写文章时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此所谓“厚积而薄发”也。
   既然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前提。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读,然后才能善读。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愉快的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朗读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情境表演、朗读比赛等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朗读的兴趣。
   其次,要给学生做好范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朗读水平具有示范性和主动性。当老师在课堂上出色的展示出自己的朗读才华,可以在一瞬间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随着老师深入到课文的深层境界中去。老师的范读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再次,要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更是体悟情感、深化理解的需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和特定情境,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目的,要让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把这种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去感染自己和其他听众,达到朗读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2008年高考过后,全国各省市的专家学者就对高考满分作文数量减少抱怨不已,有怨考生的,有怨教师的,还有怨社会的等等。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客观方面,学生年龄小,十七八岁的年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二是主观方面,他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新课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笔者也对学生进行了如下引导
期刊
从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所占分值看,诗歌鉴赏在高考中越发显得重要。而学生对诗歌题型却普遍感到困惑,不知从何鉴赏,做何解答。面对这种现状,教师该如何进行复习备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谈几点做法。   一、了解考纲要求,熟悉往年考题,弄清有关概念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对往年的试题稍做分析,不难看出:内容应是指诗歌主旨、形象、风格、意境等;语言则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应试忽视学生的兴趣体验。以致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趣,学生们害怕语文,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与学生,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望而却步。学生学得没劲老师教的也累,如此语文课成了师生共同的负担。   其实,语文自身的魅力无穷:内容上,它有精彩的故事,有趣的人生,多彩的生活,神秘的自然;形式上,它有精灵一般跳动
期刊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时刻在关注并探索着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新课程改革呼唤主体发展,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充分利用好语文教科书。而语文学科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美和形式美,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和准则,由作者和编者精心设计构筑的美的宫殿,因而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它美的内涵——挖掘教材本身的“美”,凸现教学内容的“美”。   一、挖掘形象美  
期刊
古语云:“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高中阶段的学生虽不是处在“人之初”的阶段,但在心理上正处在第二次断乳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   语文与德育如此相关,那应该怎样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古代很早就提出了“文以载道,道以贯文”的思想,就是说在文章中要体现当时的主流思想,其中的“载”“贯”二字值得品味,它指明了文章与思想的关系:文章应该是主体,思想应该是核心。套用之,即是语文是主体,德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也在江苏开始全面实施,选修课程给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同时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生机。但在现实中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认识方面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实施方面却常出现一些误区,对于如何认识和实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要正确认识选修课程在高中语文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
期刊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情感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情感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而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一个负责任的教师总是会“润物细无声”,在这一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实现德育渗透。一篇作文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命题、指导、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在电力数据网中MPLS VPN网络环境下从IPV4 到IPV6的转变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简单解决方案。  关键词 网络环境 IPv4 IPv6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IPv4向IPv6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IPv6中最根本的变化是这一新协议对IP地址分配和管理的影响。从32位IPv4地址转换为128位IPv6地址,组织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分配和跟踪IP地址。电子表
期刊
原高语第三册《教学参考》(人教版)小说《祝福》的“课文说明”里,对第二次鲁四老爷家祝福描写的作用如是分析说:……她(指祥林嫂)为了求取这点权力(即祝福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这里的“就这样”,显然含括四婶的那句断喝;这里的“祝福时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