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设计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肩背部皮肤恶性肿瘤创面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肩背部自由设计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收治肩背部皮肤软组织肿瘤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51~84岁,平均67.5岁。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4例,基底细胞癌3例,隆突纤维肉瘤1例,黑色素瘤1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并标记穿支血管备用。术中将皮肤肿瘤扩大切除,并常规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确保切缘和基底阴性。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设计并切取病灶缘的自由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肿瘤复发、皮瓣成活、皮瓣弹性及外观、创面瘢痕、肩关节活动等情况。

结果

9例患者完整切除肩背部肿瘤,创面面积3.0 cm×7.0 cm~8.0 cm×9.0 cm,切取的穿支蒂螺旋桨皮瓣面积为3.0 cm×10.0 cm~8.0 cm×12.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一期愈合。4例供区直接关闭,5例在小桨辅助下关闭。术后随访5~20个月,肿瘤无复发,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瘢痕不明显,肩关节活动无受限。

结论

肩背部血供来源广泛,皮肤穿支血管丰富,以此为基础设计自由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操作简单、切取方便,是修复肩背部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的一种理想方法。

其他文献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治疗胰头、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的标椎术式,胰瘘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PD术中胰管内放入支撑管引流胰液预防胰瘘。但置入胰管支撑管,特别是行内引流的患者存在支撑管移位的风险。本文报道1例PD术后胰管支撑管引起空肠穿孔,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PD术中使用胰管支撑管行内引流的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支撑管有无移位,以便及时处理。
期刊
患者男性,67岁,主诉"右上腹痛并进行性加重1 d"急症收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腹部CT示:胆囊增大壁厚,周围脂肪密度高,内可见多发结石影,未见异物影,胆囊三角结构模糊,胆总管扩张,内可见多发结石影,结石最大直径约1 cm,嵌顿于十二指肠乳头处。患者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取石,留置内镜鼻胆管引流管引流胆汁。术后2 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将胆囊由胆囊床分离的过程中发现细管状异物连接胆囊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第1跖底动脉足内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第1跖趾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山东省警官总医院骨科收治第1跖趾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2~61岁,平均40岁。均采用第1跖底动脉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皮瓣供区以刃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修复效果。结果本组10例,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均获12~22个月随访,皮瓣无臃肿、破溃,患足负重行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深支远端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及逆行修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例男性成人足部标本的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血管解剖,观察足底内侧动脉及分支、足背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吻合情况。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2例,采用逆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远端穿支皮瓣进行修复,供区游离皮片移植修复。观察皮瓣成活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解剖研
目的探讨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位修复腕关节周围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骨科共收治腕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5例,男71例,女54例,年龄16~87岁,缺损面积为3.5 cm×2.5 cm~12.0 cm×6.0 cm。根据前臂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和血管网吻合的解剖学依据,结合缺损创面部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层次肋软骨在生物力学性能上的差异,为临床上使用肋软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入选标准从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住院部和门诊部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需通过采取肋软骨进行耳廓再造,或需利用肋软骨进行支撑治疗的患者。将软骨支架雕刻后剩余的第7肋软骨中央层和边缘层制成不同规格的软骨块,分别进行拉伸强度试验、压缩试验(包括蠕变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进行描述,统计推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治疗卡梅现象(KMP)患儿后血小板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西罗莫司治疗KMP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市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KMP病例,男2例,女2例,年龄2 d至3个月,均表现为巨大包块,其中3例位于头颈部,1例位于腹膜后。患儿均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100×109/L)、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00 μg/L)及D-二聚体升高(>6 000 ng/m
耳部皮瓣因其色泽、质地及供区隐蔽等特点可作为修复头面部损伤的重要手段和皮瓣供区。恰当使用耳部皮瓣在头面部修复中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对耳部血管及其血管交通支特点和耳部皮瓣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耳部皮瓣临床设计和使用提供解剖参考。
藏(潜)毛疾病是一种多发于骶尾部皮下软组织的慢性囊肿或窦道,因在我国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同时具有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目前藏毛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者往往需要根据病情作大范围的组织切除。随着非中线缝合的手术效果被广泛认可,皮瓣成形技术在藏毛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文章回顾了藏毛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重点叙述了手术治疗的应用现状与进展,总结了部分文献的研究
作者在文献复习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轴型皮瓣及choke血管理论,探讨跨区供血皮瓣结合部的改造与重建,及其血流动力学特征。表明:(1)基于血管体区或穿支体区均可设计跨区供血皮瓣,其区别在于血管蒂与轴线;(2)如果各供区间的choke血管为端端吻合,呈串联排列,可获得超长皮瓣,而侧侧吻合呈并联排列,则可获超宽皮瓣;(3)Choke血管区的改造与重建可延长皮瓣轴线,使其转移距离和修复范围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