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作为中日企业合作牵“红线”

来源 :中国对外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如今,几乎每个国家都在思考智能制造产业的走向。在中国,从个人穿戴到智慧家居,从车联网到智慧城市等各领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根据《2016-2017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超9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连续多年超过20%,并已初步建成涵盖传感芯片、网络、软件、应用服务在内的物联网产业体系。而邻国日本走出了另外一条路径。2016年,日本内阁会议首次提出“超智能社会society5.0”理念(以下简称社会5.0),旨在通过信息通讯(ICT)技术实现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高度融合,打造“超智能社会”。
  在中日企业家对话会中日企业创新合作分论坛上,日立制作所执行常务兼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表示,日本政府推出的“社会5.0”,将是今后日本经济产业界重要发力点之一,也必将实现更多中日企业间的合作。
  “中国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欢迎更多日本企业来华寻求市场机遇。”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称。
  日本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小久保宪一指出,日本政府和企业界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将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还在国家层面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研发促进机制,并将2017年确定为人工智能元年。他表示,希望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保持并扩大其在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逐步解决人口老化、劳动力短缺、医疗及养老等社会问题,扎实推进超智能“社会5.0”建设。
  在《日本再兴战略2016》中,明确提出实现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具体措施,通过设立“人工智能技术战略会议”,从产学官相结合的战略高度来推进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还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经济财政运营和改革基本方针2016》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GDP总额超600万亿日元发展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
  日本政府于4月18日正式设立的“人工智能技术战略会议”,以产业化路线图的策定、人才培养、数据整理与公开、风险投资与金融协作、标准化,以及制度改革等为主要课题,逐步实现人工智能在农林水产、制造、销售与零售、运输、信息通信、医疗福利等诸多领域的推广应用。内容主要涵盖生产、医疗健康及护理、空间移动三个主要方面。
  “当然,在这一进程中受益的不仅是日本,还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其他国家。”小久保宪一称,这一理念同日本当前老龄化、少子化、资源能源短缺与环境问题等社会背景分不开,其中也有很多是中国面临或即将面临的。他相信,未来,中日双方企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日本财险公司代表山口裕之表示,日中两国企业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两国所推出的社会政策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通过产业结构改革,实现高附加值社会来解决现在的社会问题,这一点上是异曲同工的。”山口裕之称。
  姜增伟表示,中日企业应加强创新领域合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日本企业可以发挥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助推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中日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创新发展增添新动力。
  创新合作正在中日企业间“火热”展开
  三一重工是一个传统装备制造业企业,近年来,该企业越加重视新科技在生产实践当中的应用。
  据三一集团董事周富贵介绍,三一重工一直与日本企业有合作,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跟川崎重工在液压系统和零部件领域的合作。
  “三一重工实现了产品质量的飞跃提升,而川崎重工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周富贵希望,中日两国未来能够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在机械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日本丰田汽车专务董事大西弘致表示,《中国制造2025》要求对汽车产业进行整体创新,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日本企业在新一代汽车研发领域经验丰富,希望能通过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等中国大型国家事业项目,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大西弘致认为,这将是一个“世界少有”的机遇,作为日本企业,非常希望跟中方继续合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陈楠介绍说,近年来,日本企业每年从华为购买总额达6000亿日元的设备。不久前,华为宣布与日本爱知时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出了“智能水表”。据悉,这种水表可以在地震时自动反馈信息,确定水表的受损情况。目前,该产品已经进入了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的市场,并计划向更多的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这样的合作也有助于日本高技术企业面向全球市场,进一步扩大业务。”陈楠表示。
  近几年,中国建材和日本三菱开发、旭硝子等企业在工程、装备、技术、资本等方面进行着全方位合作,同时也分别和KH株式会社、三菱株式会社等企业合作水泥环保方面的项目。
  “中国建材愿意与日本企业一同携手共进,为两国的经贸往来创新探索,加强科技创新的合作交流,特别在中高端、智能制造方面进行深度的融合,共同寻求绿色发展,在大力推广余热发电、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发展新能源产业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加强技术、资源、市场优势互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常张厉表示。
  日本索尼公司中国总代表根本章二认为,5G的开发应用也是日中企业合作的“蓝海”。
  “新一代通信技术5G有3个特点:高速大容量;低时延;多点连续性。5G的特征和最尖端的技术相结合之后就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AI、机器人工学等来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应用。”根本章二介绍,在日本医疗领域,利用5G进行远程医疗的实证试验已经开始了,比如用4K照相机进行摄影,医院的医师可以对远处患者的情况进行诊查。还有在农林水产领域的应用,24小时365天通过5G线路对农田测量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并采取妥善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
  根本章二认为,当前,中国在无人机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方面已经十分具有国际竞争力,如果把索尼公司的高性能图像传感器装在无人机上的话,就可以改进农林水产领域的效率问题。如果5G线路可以普及的话,那么虚拟现实的用途将进一步扩大。
  “日本企业在设备研发生产方面相对较强,而中国企业在电子商务、共享经济、服务研发方面比较强。”根本章二表示,在5G的用途和研发方面,两国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而且日中企业进行合作的同时,还可以与第三国政府机构进行对话和交流,来推进5G的普及。
  根本章二指出,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日中企业合作将在共享经济、服务产业及其他各种革新型的应用领域发挥作用。
  精工株式會社社长朝香圣一表示,精工利用数码技术建立智能工厂,不仅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提升设备维修水平,还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达到节能环保目标。他建议,在中国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可以加强日中两国生产和管理部门的高层交流,有利于企业和产业之间的连接。同时,希望日中两国政府部门通过签订协议来制定智能制造方面的全球标准。
其他文献
目前,铁路牵引供电设备的综合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综合自动化的实现离不开远动设备,远动系统调试成为实现牵引供电综自化的关键。根据郑州
后危机时代河南省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后河南企业发展面临的新的外部环境,提出河南省企业面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必须由以外延式扩
近日,普华永道哈萨克斯坦合伙人、欧亚大陆交易负责人康斯坦丁表示,哈萨克斯坦政府正在进行自独立以来的最大规模的私有化并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对油气、金属矿产、铁路等主要经济领域一些大型公司进行部分和全面私有化。  由于哈萨克斯坦处于中国“一带一路”重要位置,这将给中国投资者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又潜藏哪些风险?  哈政府放弃了优先购买权  作为中亚经济领头羊,哈萨克斯坦在当前油价下跌令经济受创的大背景下,正
中车旗下的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近日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2016年12月16日公司出口肯尼亚内燃机车项目首批12台交付。这批内燃机车将成为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和肯尼亚首都内
HXD3型机车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微机控制系统I,GBT水冷变流机组,大转矩异步交流牵引电机。对其运用以来的主要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整治建议
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十八大以来,我国为企业降费超过4200亿元。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至2016年,我国为企业减负超过2560亿元,其中,减少企业经营服务性收费支出565亿元,降低企业用能成本2000亿元以上,并于2016年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由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截至今年8月底,多个部门又采取多项举措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700亿元。其中,通过出台深化电
9月1日上午,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贸促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于在长春开幕,浙江省贸促会会副会长张青山应邀率企业家出席相关活动。
近日,欧洲最大的双面发电光伏项目在荷兰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部采用英利“熊猫”双面发电组件,已获得荷兰经济部授予的荷兰可再生能源支持计划SDE+补贴,项目预计将在2017年第二季
日本最大的民间旅游论坛北前船停泊港论坛明年将移师大连举行。北前船停泊港论坛是日本民间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和旅游论坛,已经举办20届,在日本旅游界和地方城市有着很大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论述“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时指出,“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新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无法回避的关键词,也成为媒体舆论关注的热点。  不仅《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经济”,将创新驱动作为主要发展指标,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大突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