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香港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香港曾经是继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电影制作基地,人均电影产量世界第一,对世界电影文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好莱坞电影历来注重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元素,包括聘请外国导演、演员,以及吸收一些特具表现力的电影拍摄技巧等。香港电影积极吸收好莱坞电影的现代化模式,好莱坞电影也努力汲取香港电影的本土性特征。
[关键词] 香港动作片 好莱坞 电影叙事 动作性场面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3.001
一、香港动作片叩开好莱坞的大门
说到香港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香港的动作电影。60年代的香港电影大部分还是地道的中国传统式样,专家认为香港电影是从中国电影早期流派中派生出来的;到了70年代的香港电影则开始大量模仿美国和意大利的模式,并且越来越简单化。然而,有的评论家把香港电影情节雷同、单纯视为优点;他们称道这些影片的“视觉语言表现力”。 当时人们就已经开始注意到香港动作片中特有的视觉语言风格。但是这种注意力很大程度还仅仅是集中在文化交流的猎奇心理之中,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种视觉语言风格的动作所具有的电影美学价值和市场潜力。
早期很多香港电影人试图以动作片,更加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功夫片,闯入好莱坞市场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遇。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小龙的西行之旅。在美国,李小龙凭借在长岛举行的全美空手道大赛中力战群雄获得冠军而声名大噪,但是在好莱坞李小龙却屡屡碰壁。即使李小龙在《青峰侠》、《盲犬神探》这些电视系列剧中所扮演的配角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莱坞也依然坚信替身演员加特技效果和镜头快速分切制作出来的动作片要远胜于李小龙一个人的功夫表演。直到李小龙在香港拍摄《唐山大兄》一片一举成名之后,好莱坞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座金矿。可惜的是不久后李小龙英年早逝,具有香港风格的好莱坞动作片也随即风流云散了。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动作片尤其武侠片极为兴盛。不仅仅产量巨大,而且也出现了不少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导演。胡金铨和张彻二人可谓其中的翘楚。尤其是胡金铨执导的《侠女》一剧还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高综合技术成就奖。但是那时的香港动作片对于好莱坞而言只是一种远东文化景观,好莱坞远远还没到汲取香港动作片风格的时候。80年代成龙多次远赴好莱坞,希望将自己个人风格的动作片带到好莱坞。但是经过了《炮弹飞车》和《杀手壕》这样惨痛的失败教训之后,成龙乖乖地回到香港开创自己的电影事业。
直到 90 年代初,香港电影的动作片类型已经发展到一个臻于完善的境界。无论是成龙的功夫喜剧,徐克的古装武侠剧还是吴宇森、林岭东等人的枪战动作片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完美的风格特点,尤其是视觉语言的表现力上达到了一个巅峰的时代。此时吴宇森在1993年应好莱坞制片商的要求赴美国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终极标靶》。徐克、林岭东等香港导演也先后飞赴美国拍片。但是首先在好莱坞打开局面,突破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冰封外壳的还是吴宇森一人。吴宇森在《终极标靶》之后又拍摄了《断箭行动》。虽然这两部电影是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动作片,并没有吴宇森个人风格尤其是香港动作片风格的太多痕迹。但是这两部电影使得好莱坞认识到香港电影导演依然有能力驾驭好萊坞的大制作,并且能够掌握好莱坞的叙事语言和影像风格。于是吴宇森在好莱坞拥有了更大的自由。1997年吴宇森执导了堪称好莱坞顶级制作的大片《变脸》。这部影片中无论从叙事结构还是人物造型来看都成了吴宇森风格的一次大展示。尤其是影片中许多令人心醉的动作场面,改变了好莱坞人对动作电影的看法。影片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暴力的解剖。在《变脸》中吴宇森发挥了他在香港拍摄《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等影片中积累起来的视觉语言处理手法,从美学的角度变换时空,把动作和过程分拆后重新组合延长或者压缩,使其节奏发生改变,是蒙太奇在瞬间应用的极致。一般情况下摄影机拍摄速度时为每秒 24格,但他在实际拍摄中除了使用正常速度外,还会在其它角度以每秒60格甚至120格的速度拍摄,从而使动作的精确和细腻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就是吴宇森独创的“暴力美学”。
吴宇森的《夺面双雄》不仅仅使得他自己获得了好莱坞的广泛认可,同时也给了好莱坞许多新的发现。好莱坞开始认识到动作演员不一定需要像史瓦辛格那样的肌肉猛男或者是尚格云顿那样的特技演员,即使是尼古拉斯
[关键词] 香港动作片 好莱坞 电影叙事 动作性场面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3.001
一、香港动作片叩开好莱坞的大门
说到香港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香港的动作电影。60年代的香港电影大部分还是地道的中国传统式样,专家认为香港电影是从中国电影早期流派中派生出来的;到了70年代的香港电影则开始大量模仿美国和意大利的模式,并且越来越简单化。然而,有的评论家把香港电影情节雷同、单纯视为优点;他们称道这些影片的“视觉语言表现力”。 当时人们就已经开始注意到香港动作片中特有的视觉语言风格。但是这种注意力很大程度还仅仅是集中在文化交流的猎奇心理之中,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种视觉语言风格的动作所具有的电影美学价值和市场潜力。
早期很多香港电影人试图以动作片,更加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功夫片,闯入好莱坞市场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遇。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小龙的西行之旅。在美国,李小龙凭借在长岛举行的全美空手道大赛中力战群雄获得冠军而声名大噪,但是在好莱坞李小龙却屡屡碰壁。即使李小龙在《青峰侠》、《盲犬神探》这些电视系列剧中所扮演的配角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莱坞也依然坚信替身演员加特技效果和镜头快速分切制作出来的动作片要远胜于李小龙一个人的功夫表演。直到李小龙在香港拍摄《唐山大兄》一片一举成名之后,好莱坞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座金矿。可惜的是不久后李小龙英年早逝,具有香港风格的好莱坞动作片也随即风流云散了。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动作片尤其武侠片极为兴盛。不仅仅产量巨大,而且也出现了不少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导演。胡金铨和张彻二人可谓其中的翘楚。尤其是胡金铨执导的《侠女》一剧还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高综合技术成就奖。但是那时的香港动作片对于好莱坞而言只是一种远东文化景观,好莱坞远远还没到汲取香港动作片风格的时候。80年代成龙多次远赴好莱坞,希望将自己个人风格的动作片带到好莱坞。但是经过了《炮弹飞车》和《杀手壕》这样惨痛的失败教训之后,成龙乖乖地回到香港开创自己的电影事业。
直到 90 年代初,香港电影的动作片类型已经发展到一个臻于完善的境界。无论是成龙的功夫喜剧,徐克的古装武侠剧还是吴宇森、林岭东等人的枪战动作片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完美的风格特点,尤其是视觉语言的表现力上达到了一个巅峰的时代。此时吴宇森在1993年应好莱坞制片商的要求赴美国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终极标靶》。徐克、林岭东等香港导演也先后飞赴美国拍片。但是首先在好莱坞打开局面,突破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冰封外壳的还是吴宇森一人。吴宇森在《终极标靶》之后又拍摄了《断箭行动》。虽然这两部电影是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动作片,并没有吴宇森个人风格尤其是香港动作片风格的太多痕迹。但是这两部电影使得好莱坞认识到香港电影导演依然有能力驾驭好萊坞的大制作,并且能够掌握好莱坞的叙事语言和影像风格。于是吴宇森在好莱坞拥有了更大的自由。1997年吴宇森执导了堪称好莱坞顶级制作的大片《变脸》。这部影片中无论从叙事结构还是人物造型来看都成了吴宇森风格的一次大展示。尤其是影片中许多令人心醉的动作场面,改变了好莱坞人对动作电影的看法。影片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暴力的解剖。在《变脸》中吴宇森发挥了他在香港拍摄《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等影片中积累起来的视觉语言处理手法,从美学的角度变换时空,把动作和过程分拆后重新组合延长或者压缩,使其节奏发生改变,是蒙太奇在瞬间应用的极致。一般情况下摄影机拍摄速度时为每秒 24格,但他在实际拍摄中除了使用正常速度外,还会在其它角度以每秒60格甚至120格的速度拍摄,从而使动作的精确和细腻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就是吴宇森独创的“暴力美学”。
吴宇森的《夺面双雄》不仅仅使得他自己获得了好莱坞的广泛认可,同时也给了好莱坞许多新的发现。好莱坞开始认识到动作演员不一定需要像史瓦辛格那样的肌肉猛男或者是尚格云顿那样的特技演员,即使是尼古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