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培养孩子适应社会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真的愛他,就该在他离开你之前,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是你对他最大的帮助和保护。

1


  前一段时间有个妈妈找我咨询。
  她的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一路上重点学校,一直排名年级前三,最后保送进了名牌大学。
  可是大学毕业1年,他失业3次。前两次是没过试用期,第3次是自己估计通不过,主动打包走人了。
  然后他就拒绝再找工作,现在已经在家闷了快半年,整天打游戏到深夜,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
  这位妈妈焦急万分,偷偷打电话给儿子的前领导。对方也坦诚,说:“你儿子对工作不上心,好几次安排他工作,他根本就不干,还没有任何理由。批评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上班了。而且他不太懂事,开会老呛领导,走廊里见了老总从来不打招呼,跟同事相处也不好……”
  这些话让她很吃惊。她承认儿子确实有点不合时宜,但没料到问题如此严重。
  她说:“我那么优秀的儿子,以前一直是我的骄傲,我也觉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亲,但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呢?”

2


  我倒觉得,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变糟糕的。
  这男孩子的身上,肯定一向有些糟糕的特质,比如不擅与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责任心差……只是在大学毕业前,这些都被成绩掩盖了。
  很多家长有一个错误思维——孩子嘛,健康、快乐、成绩好就一切OK。
  所以,在他两岁时,你给他做花样早餐、教他学英语单词,却没有教他要懂规矩有礼貌。他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见到长辈不问好,你不以为然。于是他工作后,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大吃零食、大声说话,遇到领导视若无睹,都觉得理所当然。
  在他5岁时,你让他学书法、学钢琴、学跆拳道,却没有教他怎么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他霸占公共玩具你由他去,他受欺负你帮他打回去。于是他工作后跟同事抢电脑、争业绩,总是无意识地侵犯别人,屡屡与人发生冲突,又不知如何解决。
  他10岁时,你只关注他有没有成绩优秀被表扬,却没有告诉他要尊重老师、感恩父母。他对长辈大喊大叫,你觉得勇气可嘉;吃饭时别人没落座他就大快朵颐,你觉得他吃饱就好。于是工作后领导夹菜他转桌,领导开门他上车,领导开会他唠嗑,还丝毫意识不到有何不妥。
  他15岁时,你考虑的都是他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却没有教他如何让内心强大,老师一个冷眼他成绩就下降,亲戚一句闲话他就恼羞成怒,你却和他同仇敌忾,认为都是老师和亲戚的错。于是工作后领导批评几句他就想辞职,工作出一点问题他就惶恐不已,难以承受。
  他20岁时,你总想着他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却没有告诉他人性复杂、世道艰难,不舍得他吃一点苦。于是毕业后他出个差、加个班就叫苦连天,面对同事的排挤孤立、明争暗斗,全无应对能力。
  他可能如你所愿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学位,甚至还多才多艺,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没担当、不懂事……完全不适应社会。
  在社会这片海,他刚一下水,就出现巨大的排异反应。别人的毛毛雨都是他的狂风暴雨,别人的小浪花都是他的惊涛骇浪。
  友谊的小船要翻了,工作的大船快沉了,人生的巨轮也漏了。
  他头破血流,你不知所措。

3


  永远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优秀。把孩子送进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成绩很重要,但绝不是唯一。社会才是检验一个人和一对父母的最终标准,而这个标准是综合性的。
  我在报社做记者时,带过很多实习生,现在大多连模样都忘了,只有一个姑娘使我印象深刻。
  她来自中国香港,大三暑假来交流实习。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好,我给你带了棒棒糖。”
  我先让她看了一天报纸,晚上问她感受,她说有些标题跟香港报纸的风格不一样,然后给我举了几个例子。我觉得很有趣,第二天写了稿子,就让她取标题。她苦思冥想很久,饭也不吃,一举取了20多个。
  后来我让她试着写稿,她每次都特认真,200字的稿子要查几十份资料。
  不过有时还是不过关,我得全部推翻重写。她也不难过,会反复看我的版本,总结经验,很谦虚地问我她的问题在哪里。
  平时同事们在办公室聊天,别的实习生都是默默旁听,只有她会很努力也很恰当地加入,讲她的见闻和想法,她说话很有趣,常常引起笑声一片。
  有一次我俩去找主任汇报工作,她走在前面,到了门口忽然缩回来,我问怎么了,她吐吐舌头,说:“我看见主任正在聚精会神打喷嚏,我爸说不能打扰别人打喷嚏。”
  她实习了1个多月,是唯一一个离开时已经能独立写稿的实习生,唯一一个让3位主任都记住了的实习生,唯一一个我舍不得放走的实习生。
  我至今认为,这个姑娘无论在什么单位,一定都能做得很好,都会深受欢迎。
  而她的教养、友善、责任感、主动性、抗挫能力,一定都有她父母的功劳。
  记得她有一次告诉我,她爸妈每次打电话,都会问几个问题:“今天有没有帮到老师?有没有认识新朋友?自己有什么收获?”
  我想,能问出这些问题的父母,跟那些只会问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的父母,一定大不相同。

4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其实每个家长也都知道,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
  我们可以在他年幼时提供舒适的生活,极致的呵护,但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自己解难题,自己担风雨,自己杀血路。
  所以,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该在他离开你之前,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是你对他最大的帮助和保护。
  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孩子能在社会上活得开心、顺畅、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才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成功和最高的荣誉。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陇南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部署,狠抓作风建设,筑牢思想防线,5月24日,文县妇联组织全体干部集中观看了《以折达公路问题为案例开展作风建设警示教育》专题片。  观看后,所有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及个人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内容,积极开展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观看《折达公路问题案例》警示教育片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开展作风建设年活
1.大棚培育的蔬菜水果。大棚种植的植物对农药需要量较大,再加上冬季寒冷,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能完全将农药吸收,所以,清洗不净会导致冬季农药中毒。  2.腐烂的白菜。大白菜的叶子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腐烂后其含量会明显增高。一旦大量进食,经肠道细菌的作用,会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发生中毒。  3.生豆浆。其中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饮用后容易中毒。所以,豆浆一定要彻底煮熟后饮用。  4.发芽或未成熟的
她叫张会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32年前从玉门市黄闸湾乡梁子沟村嫁到了当时的安西县(现为瓜州县)三道沟镇山水梁村。结婚以后,她才知道这个地方既偏僻又贫瘠,人们的思想极其保守、落后而且自私。虽然新郎是陈家的长子,却连一间像样的新房都没有,只有几间塌塌房,连她娘家盖的羊圈都不如。  怎么办?张会芳一时心乱如麻,进退两难,她转念又想:“路总是人走出来的,我有文化,又有头脑,有手有脚,怕什么呢?”于是,
记忆这东西很奇特,一首歌、一種气味、一种味道,都会成为记忆中的一个符号,最终归结,便是与之相联的一段往事。往事随风而逝,而气味和滋味却会长期存在。  我们吃过很多东西,有好吃的,有不好吃的;有普通的,有特异的;有的印象深刻,有的如过眼烟云。当一种特殊的与某段往事或某种情感有关联的食物出现时,回忆会随即喷发。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痕迹,但惟独气味和滋味却更具有生命力。  14年前,我在长沙生孩
刚下班到家,小鱼儿就从屋里迎出来:“妈妈,刚才老师在群里公布成绩了,我这次考试三科都是第一名。”看着小鱼儿喜滋滋的样子,我不由得替他高兴。  小鱼儿刚上一年级时,老师隔三差五找我,无外乎是批评小鱼儿的话:“上课坐不住,好动,爱搞小动作,成绩上不去……”每次回家后,我都要跟老公感慨一番:“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像我们俩呢?”一学期下来,小鱼儿的成绩在班级垫底。  上了二年级后,小鱼儿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
高蓉,就像是一位领路人,勤勤恳恳,铺筑出一条宽阔的希望之路;她又像是一位先行者,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看世界。于她而言,老百姓就是她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孩子们就是她的孩子,她相信新的思想能够改变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村庄。  兰州女孩入深山  2013年冬天,高蓉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武山县滩歌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滩歌镇位于武山县西南部,距离县城较远,冬天的气候比较寒冷。刚来到帮扶岗位上,高蓉就对这里陌生
“女性著名科学家”是一个要求颇为苛刻的标签。近现代以来,中国能够当得起这个称谓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不少女性在考慮是否要走科学这条道路之前,首先要闯过性别关。即使到今天,也很难说男女在各行各业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追溯到20世纪初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和石油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出生的年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则更低。  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她们不仅需要内心坚定,努力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每个人的手机里,可能都有一本不为人知的电子相册,记录着属于自己的华丽与沧桑。而真正能看见这本相册的人,未必是自己的至亲或知己。或许,直到某一天,偶尔遇到一个陌生人,毫无戒心地谈天说地,收藏在手机里这本相册的所有秘密,才会在人生昏黄的角落,让所有的心事一览无遗。   好友阿仁和同事去应酬,结识了一位坐在身旁的女士。酒过三巡,有点微醺。当其他男人言不及义地聊着职场过往的是非恩怨,他无法融入那些肤浅的
“我们要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妇女儿童,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这是宋秀岩与当地干部座谈时着重强调的一句话。  12月7日,宋秀岩一行首先来到漳县盐井乡高桥村走访调研。高桥村离县城较远,宋秀岩详细地向村干部询问村里贫困户建档立卡、公示的情况,并细心了解贫困户的具体帮扶措施特别是居家灵活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留守村民赵金梅告诉宋秀岩,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自己没办法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地,丈
94岁的冯端院士和90岁的夫人陈廉方携手相伴62年,唯一不变的,是二人牵手微笑的温暖,是诗歌传情的浪漫。  一个理科生的浪漫  1954年秋天,南京大学物理系组织游栖霞山,大家在栖霞寺里喝茶。坐了一会儿,冯端约陈廉方出去走走。栖霞山满山红叶,陈廉方想要采一片鲜艳的,无奈够不着,冯端便纵身一跳,摘下了一片红叶。两人在山中随意漫步,走到一个池塘边,陈廉方看到水中的枯荷梗上栖息着一只翠鸟。两人悄悄地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