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而张掖黑河湿地公园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城市湿地。这一片总面积达316万亩、仅市郊就达3万亩的湿地既记录了张掖辉煌的过往,也恩赐了今天张掖围水草而居的生态人文。
一赋一历史
说及张掖湿地,没有比一篇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赋来得更为准确和详细的,赋曰:
一水抱城,平添甘州灵性;两山相揖,品评张掖秀色。天赋水韵,造就塞上江南;因势利导,疏浚湿地水脉。昔日污水池,今朝仙客乡。
张掖伊始,造化钟秀水含珠。西北降水稀,幸有祁连融雪化清波,黑河引波沃平野,水润绿洲,文脉流徽。西海洲头,胡人驰骋游牧辉光;三角洲上,张掖开创农耕文明。承水脉而造就“湿地之城”,史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诗云“三面杨柳一面湖”、“甘州城北水云乡”。天地云水,大美不言。然水脉一线断绝日久,苇荡池沼,污水排放;水沟池塘,垃圾填埋;临村沼泽,开荒僻壤;天然湿地,面目全非。地球之肾,隐隐痛疼。
生态张掖,开启黑河湿地保护之念;顺应自然,湿地名列国家级自然遗产。千古沼泽,风生水起;沉寂荒野,顿显生机。亭台起,楼阁耸,堰坝成,水面通,水乡泽国如画图;疏水脉,植芦苇,种沙枣,修栈道,连片苇溪处处景。栈道之链,串起风马之珠;环保车道,兴激寻幽探奇。漠漠水田鸥鹭唱和,三万亩苇荡再掀清波。生态景观,自然和谐,费不倚民,役不涉农,保护与景观一体,休闲与教育共生。公园既成,得天然之趣,弃斧凿之痕;有近郊之便捷,无闹市之纷扰。水脉既通,人脉得至,商脉必旺。张掖有幸,惟载远古。
张掖湿地 塞上江南
张掖黑河湿地是河西走廊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总面积316万亩,仅城市郊区就有近3万亩湿地。张掖自古就是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有“半城芦苇,半城塔影”“一湖春光,半湖芦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风貌,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这里既有“千里冰封、终年积雪”的北国风光,又有“田畦交错、河渠纵横”的江南景致;既是“农耕植茂、瓜果遍地”的鱼米之乡,又是“举步踩塘、抬头见苇”的天然湿地。
正如著名学者罗家伦先生诗中描绘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上天的恩赐和祖先的智慧,使这里成为一片得天独厚的人类生息繁衍的沃土。
张掖城北部有近3万亩的天然湿地和已建城区几近相连,是目前全国和城市相连的规模最大、鸟类和动植物最丰富、最具特色的城市湿地。城市湿地公园的中心地带,重点以现有天然湿地为依托,补给水源,突出保护,按照生态旅游景观区的要求,适当规划集“水、岸、滩、路、景、桥、亭”于一体的旅游景观,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需求,发展旅游经济。西部黑河滩一带以原生态保护为主,规划中突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功能和鸟类、水生动物栖息地的特征,适当设计一些北方植物园和湿地动物园等科普教育园地。
境内湖泊、沼泽、滩涂众多,水域面积达16.11万亩,水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野生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黑鹳、金雕等珍禽达40多种,成为享誉西北的“天鹅乐园”。近日,张掖市专门成立了“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局”,组织实施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保护规划,保护和管理黑河流域湿地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初冬张掖之大美
任何一个季节去结识张掖黑河湿地公园,她都不会令你失望,比如这个初冬时节的黑河湿地就有属于她的独特之美。
这个时节,张掖黑河的芦苇已是一片枯黄,连绵不绝,很容易就让人想起范仲淹在《苏幕遮》中描绘的景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一片满眼的黄,却潜伏着满满的生机,到来年开春,芦苇新绿,满荡生气盎然,再至夏天,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翠绿。这一片翠绿之中,不时有天鹅、黑鹳、金雕等珍禽间或飞出,湖水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据志书记载,旧时张掖城内外举步见塘,抬头见苇,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特别是城区北郊的沼泽湖滩,旧称“北湖”,芦苇蒲草成片相连,山泉湖水碧波荡漾,水鸟云集,草木繁茂,荡舟水草之中,四时兼美。
极目远望,在一片枯黄的远处,则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正是祁连山连绵不绝的雪水注入黑河,成就了今天湿地公园的重生。祁连山雪水注入黑河公园,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奇观,即黑河湿地冰水两重天的景象。一边冰封湖面,寒意浓浓;另一边则水波荡漾,时不时还能看见几只野鸭在其间嬉戏、吟唱。而水波荡漾的这一边,整个冬天都不会结冰。原来,在黑河的上游分布有泉眼,终年不懈的流淌着汩汩泉水,这泉水被张掖人称为活水。这活水和祁连山消融的雪水一经相遇,便泾渭分明,互不相干了。
然而,张掖黑河一度成为了污水之地。西北方向水脉逐渐枯竭、断流,黑河水面逐渐缩小。人们对黑河过度开发和索取则进一步加剧了湿地的退化: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无节制流入;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填入;周围村镇开挖水区,引河水造田……人们很快收到了报复,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黑河一度奄奄一息,面无全非。好在张掖人醒悟得还算及时,“生态张掖,开启黑河湿地保护之念;顺应自然,湿地名列国家级自然遗产”,然后“亭台起,楼阁耸,堰坝成,水面通”“疏水脉,植芦苇,种沙枣,修栈道”,经过一系列治理,过去的千古沼泽,再次风生水起;一度的沉寂荒野,顿显勃勃生机。
如今,获得新生的张掖湿地又奏响了海鸥、白鹭共芦苇唱合的美妙乐章,构筑出了一幅生态景观及人文景观和谐共处的画卷,是所谓“漠漠水田鸥鹭唱和,三万亩苇荡再掀清波。生态景观,自然和谐,费不倚民,役不涉农,保护与景观一体,休闲与教育共生”。
攻 略
交通:
◎铁路:有兰新铁路横贯全市,东起山丹县东乐镇,西到临泽县沙河镇,每天有列车通达北京、乌鲁木齐、兰州、上海、西安、济南等地。从上海到乌鲁木齐的T52/53次,以及从乌鲁木齐到北京西的T70次、到济南的1086次、到郑州的T198和1046次、到汉口的T194次都经过该市。张掖火车站位于张掖市东北部5公里处,从市中心打车前往,费用不超过10元。
◎公路:由于扼守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张掖境内有众多高等级公路通过,甘新公路、甘青公路、312国道、227国道在张掖境内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个便利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位于环城西路128号的西关汽车站是国家一级客运站,有开往甘肃各大城市的长途班车,以及张掖各区县的短途班车。此外,位于东环南路1号的汽车东站、南环路35号的汽车南站也有部分班车开往张掖各区县。
美食 :张掖饮食以面食为主。比较富有地方特色的有搓鱼面、糍耳子、羊肉粉皮面筋、香饭、小饭、煎血肠、羊头汤、鱼儿粉、灰豆汤、鸡肉垫卷子、山丹油果子以及糊饽、豆腐脑儿等。肉食类中除手抓羊肉和清汤羊肉外,腊羊肉也久享盛名。酒有黄酒、南酒、烧酒,当地素有“无酒不成礼”之俗。
一赋一历史
说及张掖湿地,没有比一篇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赋来得更为准确和详细的,赋曰:
一水抱城,平添甘州灵性;两山相揖,品评张掖秀色。天赋水韵,造就塞上江南;因势利导,疏浚湿地水脉。昔日污水池,今朝仙客乡。
张掖伊始,造化钟秀水含珠。西北降水稀,幸有祁连融雪化清波,黑河引波沃平野,水润绿洲,文脉流徽。西海洲头,胡人驰骋游牧辉光;三角洲上,张掖开创农耕文明。承水脉而造就“湿地之城”,史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诗云“三面杨柳一面湖”、“甘州城北水云乡”。天地云水,大美不言。然水脉一线断绝日久,苇荡池沼,污水排放;水沟池塘,垃圾填埋;临村沼泽,开荒僻壤;天然湿地,面目全非。地球之肾,隐隐痛疼。
生态张掖,开启黑河湿地保护之念;顺应自然,湿地名列国家级自然遗产。千古沼泽,风生水起;沉寂荒野,顿显生机。亭台起,楼阁耸,堰坝成,水面通,水乡泽国如画图;疏水脉,植芦苇,种沙枣,修栈道,连片苇溪处处景。栈道之链,串起风马之珠;环保车道,兴激寻幽探奇。漠漠水田鸥鹭唱和,三万亩苇荡再掀清波。生态景观,自然和谐,费不倚民,役不涉农,保护与景观一体,休闲与教育共生。公园既成,得天然之趣,弃斧凿之痕;有近郊之便捷,无闹市之纷扰。水脉既通,人脉得至,商脉必旺。张掖有幸,惟载远古。
张掖湿地 塞上江南
张掖黑河湿地是河西走廊独特而宝贵的自然资源,总面积316万亩,仅城市郊区就有近3万亩湿地。张掖自古就是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有“半城芦苇,半城塔影”“一湖春光,半湖芦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风貌,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这里既有“千里冰封、终年积雪”的北国风光,又有“田畦交错、河渠纵横”的江南景致;既是“农耕植茂、瓜果遍地”的鱼米之乡,又是“举步踩塘、抬头见苇”的天然湿地。
正如著名学者罗家伦先生诗中描绘的:“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上天的恩赐和祖先的智慧,使这里成为一片得天独厚的人类生息繁衍的沃土。
张掖城北部有近3万亩的天然湿地和已建城区几近相连,是目前全国和城市相连的规模最大、鸟类和动植物最丰富、最具特色的城市湿地。城市湿地公园的中心地带,重点以现有天然湿地为依托,补给水源,突出保护,按照生态旅游景观区的要求,适当规划集“水、岸、滩、路、景、桥、亭”于一体的旅游景观,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需求,发展旅游经济。西部黑河滩一带以原生态保护为主,规划中突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功能和鸟类、水生动物栖息地的特征,适当设计一些北方植物园和湿地动物园等科普教育园地。
境内湖泊、沼泽、滩涂众多,水域面积达16.11万亩,水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野生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黑鹳、金雕等珍禽达40多种,成为享誉西北的“天鹅乐园”。近日,张掖市专门成立了“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局”,组织实施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保护规划,保护和管理黑河流域湿地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初冬张掖之大美
任何一个季节去结识张掖黑河湿地公园,她都不会令你失望,比如这个初冬时节的黑河湿地就有属于她的独特之美。
这个时节,张掖黑河的芦苇已是一片枯黄,连绵不绝,很容易就让人想起范仲淹在《苏幕遮》中描绘的景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一片满眼的黄,却潜伏着满满的生机,到来年开春,芦苇新绿,满荡生气盎然,再至夏天,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翠绿。这一片翠绿之中,不时有天鹅、黑鹳、金雕等珍禽间或飞出,湖水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据志书记载,旧时张掖城内外举步见塘,抬头见苇,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特别是城区北郊的沼泽湖滩,旧称“北湖”,芦苇蒲草成片相连,山泉湖水碧波荡漾,水鸟云集,草木繁茂,荡舟水草之中,四时兼美。
极目远望,在一片枯黄的远处,则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正是祁连山连绵不绝的雪水注入黑河,成就了今天湿地公园的重生。祁连山雪水注入黑河公园,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奇观,即黑河湿地冰水两重天的景象。一边冰封湖面,寒意浓浓;另一边则水波荡漾,时不时还能看见几只野鸭在其间嬉戏、吟唱。而水波荡漾的这一边,整个冬天都不会结冰。原来,在黑河的上游分布有泉眼,终年不懈的流淌着汩汩泉水,这泉水被张掖人称为活水。这活水和祁连山消融的雪水一经相遇,便泾渭分明,互不相干了。
然而,张掖黑河一度成为了污水之地。西北方向水脉逐渐枯竭、断流,黑河水面逐渐缩小。人们对黑河过度开发和索取则进一步加剧了湿地的退化: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无节制流入;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填入;周围村镇开挖水区,引河水造田……人们很快收到了报复,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黑河一度奄奄一息,面无全非。好在张掖人醒悟得还算及时,“生态张掖,开启黑河湿地保护之念;顺应自然,湿地名列国家级自然遗产”,然后“亭台起,楼阁耸,堰坝成,水面通”“疏水脉,植芦苇,种沙枣,修栈道”,经过一系列治理,过去的千古沼泽,再次风生水起;一度的沉寂荒野,顿显勃勃生机。
如今,获得新生的张掖湿地又奏响了海鸥、白鹭共芦苇唱合的美妙乐章,构筑出了一幅生态景观及人文景观和谐共处的画卷,是所谓“漠漠水田鸥鹭唱和,三万亩苇荡再掀清波。生态景观,自然和谐,费不倚民,役不涉农,保护与景观一体,休闲与教育共生”。
攻 略
交通:
◎铁路:有兰新铁路横贯全市,东起山丹县东乐镇,西到临泽县沙河镇,每天有列车通达北京、乌鲁木齐、兰州、上海、西安、济南等地。从上海到乌鲁木齐的T52/53次,以及从乌鲁木齐到北京西的T70次、到济南的1086次、到郑州的T198和1046次、到汉口的T194次都经过该市。张掖火车站位于张掖市东北部5公里处,从市中心打车前往,费用不超过10元。
◎公路:由于扼守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张掖境内有众多高等级公路通过,甘新公路、甘青公路、312国道、227国道在张掖境内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个便利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位于环城西路128号的西关汽车站是国家一级客运站,有开往甘肃各大城市的长途班车,以及张掖各区县的短途班车。此外,位于东环南路1号的汽车东站、南环路35号的汽车南站也有部分班车开往张掖各区县。
美食 :张掖饮食以面食为主。比较富有地方特色的有搓鱼面、糍耳子、羊肉粉皮面筋、香饭、小饭、煎血肠、羊头汤、鱼儿粉、灰豆汤、鸡肉垫卷子、山丹油果子以及糊饽、豆腐脑儿等。肉食类中除手抓羊肉和清汤羊肉外,腊羊肉也久享盛名。酒有黄酒、南酒、烧酒,当地素有“无酒不成礼”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