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孩子的心理安全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近日《钱江晚报》载,福建厦门翔安区新店镇小学校园周边,店家兜售仿AK47步枪、微型冲锋枪等玩具,还配备具有一定杀伤力的子弹,颇受小学生们“青睐”。当这些仿真手枪被警方没收,书包里藏着仿真枪的小学生对民警说:“万一坏人在学校打人,我们用枪来射他防身!”
  小孩子带着“枪”,是没有安全感的体现,这样的“枪”只是弱者的“拐杖”。不过对孩子的防身说法也不能太当真,估计很多孩子多半还是带着好玩的心理,而把仿真枪藏在书包里的,一出校园,便会拿出来“打仗”。近期频发的校园血案,使校园安全成了全社会瞩目的焦点。各级部门都发文件、订措施把学校当成重点“保护对象”。学校保卫人员增加,教师轮流值勤,大门紧闭,警棍看家,校园各处都安上了电子监控设备;公安联防人员也在学校周围增设岗位,不间断巡逻;孩子上下学要求家长接送,被告知在校内外不得随意和陌生人接触……
  在如此严密的保护之下,校园应该说安全了,孩子也应该感到安全了。但是,恰恰相反,我们的孩子感到了害怕,即使是中学的大孩子们——他们不敢再独自上下学,在校园里也不敢随意走动,有的同学一个人都不敢上厕所了;他们提心吊胆,乃至上课都不能专心,总担心是不是随时会有歹徒冲进教室来;双休日不再出门找同学玩,更不敢独自一人上街,甚至一个人呆在家里也惴惴不安……我们的孩子找不着安全感了。
  孩子有了安全防范意识本是好事,但靠他们自身去抵御闯入校园、闯进教室的“坏人”显然是不可能的。孩子的生命安全,要靠人民警察握着真枪才能得到真正保障。要把校门当成安全堡垒的城门,绝不能再让“坏人”闯进校门。
  因此,我们在保护孩子生活环境安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安全。如果孩子心理上缺失了安全感,那么所有的安全工作就都等于零。可见,各级部门,特别是学校和家长,在保护孩子安全问题上千万别忘了关照孩子的心理安全。学校在构筑校园安全环境时,既要切实强化硬件建设,也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既要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告诉孩子逃生自救的有效方法,也万万不可忘了告诉孩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是安全的最大保障,让孩子葆有那颗纯真善良的童心,不要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之心与友爱之情。对孩子进行心理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安全感。第一,要让孩子确信我们的校园是安全的,我们的各种措施能够确保校园的安全;第二,要让孩子认识到,校园血案是个例,不是普遍现象,我们的社会总体是很安全的;第三,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决不允许有人为所欲为,行凶者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在对孩子进行心理安全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要让孩子掌握规避意外伤害的常识,尽可能地避免受到各种意外伤害;同时也要给孩子以勇气,让孩子知道,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但这并不可怕,要勇敢地正视和面对它,并让孩子掌握自护自救的方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机智应对,尽可能把危害降到最低。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健康成长,是摆在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单位:东平县接山乡教育办公室 山东泰安 271502)
   责任编辑余志全
其他文献
张怀志,原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一小学校长,现香洲区景园小学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研先进校长,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论文20余篇;实施的学校教育质量监控模式在珠海全市小学推广,倡导的学校家庭社区共建共育办学模式在珠海全市中小学推行。  海上云天,天下珠海。作为浪漫之城、百岛
启动德育“亮点”工程,以“亮点”为突破口,带动德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各学校在抓好日常工作同时突出“亮点”建设,做到主题明确,有推进方案,重开展过程,有工作成效。已初具特色的学校要不断深化内涵,尚未建立“亮点”的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抓准工作中心,尽快取得成效,在全区中形成“处处有德育,校校有亮点”的工作态势。  ——摘自花都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特色文化的建构,不能为
品德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旨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诸要素的协调发展。道德情感不仅是品德课的培养目标,也是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因此,适时地融入音乐,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音乐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情感体验,促进道德践行,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它更是营造和谐、灵动、有效的品德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课始音乐——先声夺人奠基情  
摘 要:教育现象学中的“关心”是一种最初源的关心体验。教育现象学认为关心意味着“担忧”。关心具有非互惠性。在教育现象学看来,关心品质主要包括教育爱、教育责任和教育希望等类型。  关键词:关心;教育现象学;关心品质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21(2010)08-0012-03    “关心”教育是当今学校德育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拟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对“关心”的内涵与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佛教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其实教学也犹如参禅:课堂之初,教师要构筑“青山流水”的教学节奏,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课堂之中,教师要精筑“灵山活水”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课堂之尾,教师要回归“真山实水”的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三维目标。不久前,笔者观摩了一节《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公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部贫困的现状,并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与整理,简要分析造成西部贫困的各种原因;  2.通过课前的合作调查和课堂交流,了解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西部大开发中做出的贡献;  3.激发学生关注西部大开发的热情与公民意识,且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西部大开发出谋划策,畅谈自己的计划与设想。  教学重点  感受政府与社会各界对西部大开发的热情,了解其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教学难点  激
孟夏时节,群芳竞秀。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柳枝妩媚,池水弄晴,安静与美丽中孕育着勃勃的希望与生机。从只有几千米之隔的繁华喧嚣的闹市区来到这里,宛然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五月的晨光带着和煦的暖意静静地洒落在一处建筑高低错落有致,绿树掩映,充满诗意的院落,一阵阵清脆悦耳的读书声透出路边的围墙,穿过萌发新芽的柳枝飘入人们的耳鼓,朗朗的读书声中洋溢着一种和谐、一种朝气、一种沁人心脾的书香,这里就是郑州
我常想:“思想与感情是痛苦的源泉。”惟其思想深刻,惟其感情真挚,才会对这个世界有着质疑、不甘、期待之后的失落等诸多痛苦。这样的痛苦,在人生的当下,可能难以承受。而在经历之后,不仅能完成某种程度上的自我蜕变,更能成为美丽丰沛的回忆。  王木春老师身为教师的二十年亦如是。痛着,爱着。然后还是痛,依然爱。如此轮回,生生不息。  王老师是幸运的。从他回到母校从教开始,校园里两棵高大的木棉树,成了他思想与感
早在2004年,时代小学就认识到:只有与家长结成的是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通过改善家校关系,促进家校互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家校合作才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一次家委会会议上,有一位家长提出:“现在是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如果家长自己都不知道,也不学习,那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以这一次的发言为契机,心手相连的家校共同体——“灵犀学社”成立了。唐人李商隐《无题》诗云:“身无彩凤双
活动缘起  目前,儿童的青春期已提前到小学4、5年级。青春期所带来的生理转变、情感波动,对孩子的冲击很大,然而在这一阶段很多家长仍然只强调学习,而忽视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由此引发了孩子强烈的反感与抵触,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其实,很多家长都懂得亲子沟通的重要意义,但却因沟通方法不当而引发了不少问题。为此,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我们一起走”活动,创设亲子沟通的教育载体——“亲子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