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助献血早已不是新鲜词。早在2009年前后,互助献血就在全国各地展开,在救助需血患者的同时,也催生了利益链、滋生血头卖血等产业,受到外界争议。
互助献血退出北京舞台
为缓解供血不足的状况,互助献血在医院中并不少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如今,这种献血方式退出北京历史舞台。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北京已于2018年2月10日起停止互助献血,并依法开展血液调剂,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已有多地叫停互助献血
据了解,叫停互助献血的不止北京。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曝光,武汉已经暂停互助献血,此事一时引发社会争议。
而据广西南宁当地媒体报道,从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该地血站检测出的不合格血液中,68.2%的标本来自互助獻血人群,互助献血也为非法买卖血提供温床,去年南宁也叫停了互助献血。
2017年12月,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在官网挂出通知,要求取消互助献血。通知中称,互助献血制度作为无偿献血的有效补充形式,为缓解临床用血压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非法组织卖血等违法乱纪行为制造了可乘之机。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工作要求,除边远地区以外,各地原则上不开展互助献血,并于2018年3月底前取消互助献血。
积极应对叫停互助献血带来的影响
叫停互助献血虽然可以有效遏制非法血液买卖,但叫停之后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要有始有终,在解决现状的同时,保障血液供需平衡。
据了解,加强血液安全保障,已写进北京市卫生计生委2018年的重点工作。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介绍,加强血液安全保障,北京将增加并优化采血点布局,加大团体预约献血,促进公民无偿献血,做好省际调剂用血,保障血液供需平衡。
积极设立新采血点。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献血办组织各区献血办召开献血点协调会,落实《北京市2016-2020年采血点建设指导意见》,努力保证现有采血点正常工作,保证各采血点的有效采血时间;同时积极挖掘和设立新采血点,增加采血点以增加总采血量。涉及采血点的维护、运行等问题,各区献血办应及时主动向主管区长汇报,保证“拆一补一”。
加大团体献血招募力度。北京还将加大团体献血招募力度。市红十字会要充分发挥红十字高校工作委员会、区红十字会、企事业红十字会作用,重点组织文明单位、高等院校、国有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献血,开展“公务员献血月”“企事业单位献血月”“校园学生献血月”等活动并将长期固定,号召和组织更多团体单位参加无偿献血,努力提高团体献血的比例。采供血机构在保证街头采血点工作时间的同时,还要安排好团体无偿献血的采集工作。
加强与津冀采供血协作。对于每年都会迎来大量外地患者的北京,还将加强与津冀地区以及其他省份采供血机构的业务协作。各采供血机构根据各地区采供血季节波动的特点,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外省市力量,建立血液调剂常态机制,互帮互利,提高北京市血液供应能力,保障需血患者的需求。
同时,北京对医疗机构也提出要求:各临床用血医疗机构在执行供血计划、实行分级库存管理、启动供血预警和推动患者血液管理等方面明确部门职责和目标,实现用血关健环节的控制。同时加强对临床医生的“限制性输血策略”和对用血患者的“安全有效输血策略”宣教,积极应用成熟的医疗技术,开展患者血液保护,力争各临床用血医疗机构自体输血率达到30%以上,降低对异体血的依赖程度。
链接
推进人造血临床应用,制度应“跟上”
互助献血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的关键问题不是叫停与否,而是如何去解决用血难的问题。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对血液的需求量,但光凭医院没法解决根本问题。目前人工造血的科技已经基本成熟,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一旦人造红细胞、体外培养血小板等技术得到应用,将为解决用血难问题带来巨大突破。人就是细胞组成的,掌握了细胞技术,相当于拥有了“上帝之手”。
然而,目前我国对于细胞治疗并没有专门的部门与人员进行管理,制度的空白相比科技的发展有所滞后。政府部门的管理制度应该“跟上”,在管理与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让更多临床一线的专家参与其中。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师晓东(编辑 冀青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