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文艺作品要肩负沟通交流重责,表达人类共同情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创新探索。
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推出的原创东方神话舞剧《长风啸》,对人性复归与大爱的主题探索带给人深刻的思考,具有超越种族和国度的人类共通性。马克思曾说:“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人类本性的改变”可以说是众多文学艺术作品共同的母题。《长风啸》主创所寄予的深刻思考,正紧扣着这一母题。
该剧男主角长风亦神亦人,他是由女娲补天之五彩灵石幻化而来的。在剧中,长风被塑造为三分神,七分人的东方形象。舞剧通过“寻觅”“迷途”“徘徊”“归来”四幕叙述长风历经人世间的欲望、争斗、爱恨、生死,终于真正成为“人”的曲折历程。
舞剧开篇
雄奇险峻的大峡谷中,灵性的风自由穿梭,一颗五彩灵石在风的缠绕怀抱下,渐渐与风相融,成为灵心,风化作了翩翩美少年——长风。
第一幕
长风在人间体味青蚨飞来的钱财、甜蜜美满的爱情、韵律灵动的笔墨。他在享乐放纵中被一把铳枪勾住了心魂,把玩时无意中射出了铁箭,将壁虎嘉泰钉在了峭壁之上。这为长风后来的反思以及觉醒埋下了伏笔,如此具有神性的长风也未能抵御人间的诱惑,何况是芸芸众生呢?第一幕暗示了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人类无法摆脱环境影响的困境。
第二幕
为了争夺权力和土地,族群之间纷争不断。沾染了人间欲望的长风加入黑白两族的争斗,他寻求权力、神力、征服的快感,最终导致凡世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一幕将长风个人的欲望深化了,他成为了一个带着十足“烟火气”的主体。当“人”的欲望和贪婪被放大之后,借助于长风这个虚幻的形象,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
第三幕
长风踩着枯骨感到了莫名的空虚和孤独,并渐渐意识到了过错,无尽的反思和悔恨让他尽力弥补过失。他开始恐惧,并憎恨武力,他拔下了嘉泰身上的铁箭。因为钉在峭壁上的嘉泰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在性命攸关之时,她的同类们口衔食物,纷纷帮助她艰难求生。长风眼见这些柔弱生命的相互挽救,顿时悔由心生。在同类的帮助下,嘉泰终于坚强地活了下来。嘉泰这样一个生命的奇迹,使长风对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第四幕
在世人的关爱下,嘉泰的伤口慢慢愈合。同类的友爱,人间的大爱,带给嘉泰对抗苦难的勇气。她以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意志,重新理解生命,与长风和解。受到嘉泰的感召,长风终于实现“人的觉醒”,并献出自己的五彩灵心。
长风的成长经历暗喻了一个人性迷失而终于复归的问题,在神话叙事的背景下具有強烈的现实意义。从灵性自由的俊美少年到堕入自我迷失的深渊,这既是神性的败落,也是人性的泯灭。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长风所面临的问题正是人类遭遇的挑战,金钱的诱惑,风花雪月的幻梦,战争的冲突,世俗的种种繁华刺激着人类本性中的贪婪和欲望。反观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一味崇拜,以工具理性凌驾于自然,人成为了片面的人,真善美被遮蔽、被压抑,人性丧失。
然而当长风献出灵心,吹出生命的春风,复苏大地的时候,众人以大爱之心,呼唤长风,呼唤生命。舞剧的高潮体现于此,对长风的呼唤即是对现实中人性复归的呼唤。物质的丰赡和生活的舒适,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理性的崇高、道德的修养、情感的节制。人为万物灵长的显著特征就是自我反思的能力。自我反思将人性复归作为面对现实问题的合理改变。人格的完善,人性的规训,需要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之下重新审视理性、道德与情感。
尾声
在无边大爱中,长风最后得以涅槃重生,他领悟到人生真谛,成为真正的“人”。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重矛盾之中,唯有人性大爱能统摄三重矛盾。爱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爱社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爱自我,“自爱沉稳,而后爱人”。在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灵升华中,大爱建构生命,诠释美好。带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肩负着提高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重任,《长风啸》以舞剧的方式呈现了人类过去、现在、将来都反复观照的一个命题:对生命的礼赞,对大爱的歌颂。历史仍将继续,神话常读常新,人类正是在拥有生命,自我认知不断提高的循环往复中,逐渐向真善美靠近,建构出美好家园。
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推出的原创东方神话舞剧《长风啸》,对人性复归与大爱的主题探索带给人深刻的思考,具有超越种族和国度的人类共通性。马克思曾说:“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人类本性的改变”可以说是众多文学艺术作品共同的母题。《长风啸》主创所寄予的深刻思考,正紧扣着这一母题。
该剧男主角长风亦神亦人,他是由女娲补天之五彩灵石幻化而来的。在剧中,长风被塑造为三分神,七分人的东方形象。舞剧通过“寻觅”“迷途”“徘徊”“归来”四幕叙述长风历经人世间的欲望、争斗、爱恨、生死,终于真正成为“人”的曲折历程。
舞剧开篇
雄奇险峻的大峡谷中,灵性的风自由穿梭,一颗五彩灵石在风的缠绕怀抱下,渐渐与风相融,成为灵心,风化作了翩翩美少年——长风。
第一幕
长风在人间体味青蚨飞来的钱财、甜蜜美满的爱情、韵律灵动的笔墨。他在享乐放纵中被一把铳枪勾住了心魂,把玩时无意中射出了铁箭,将壁虎嘉泰钉在了峭壁之上。这为长风后来的反思以及觉醒埋下了伏笔,如此具有神性的长风也未能抵御人间的诱惑,何况是芸芸众生呢?第一幕暗示了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人类无法摆脱环境影响的困境。
第二幕
为了争夺权力和土地,族群之间纷争不断。沾染了人间欲望的长风加入黑白两族的争斗,他寻求权力、神力、征服的快感,最终导致凡世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一幕将长风个人的欲望深化了,他成为了一个带着十足“烟火气”的主体。当“人”的欲望和贪婪被放大之后,借助于长风这个虚幻的形象,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
第三幕
长风踩着枯骨感到了莫名的空虚和孤独,并渐渐意识到了过错,无尽的反思和悔恨让他尽力弥补过失。他开始恐惧,并憎恨武力,他拔下了嘉泰身上的铁箭。因为钉在峭壁上的嘉泰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在性命攸关之时,她的同类们口衔食物,纷纷帮助她艰难求生。长风眼见这些柔弱生命的相互挽救,顿时悔由心生。在同类的帮助下,嘉泰终于坚强地活了下来。嘉泰这样一个生命的奇迹,使长风对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第四幕
在世人的关爱下,嘉泰的伤口慢慢愈合。同类的友爱,人间的大爱,带给嘉泰对抗苦难的勇气。她以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意志,重新理解生命,与长风和解。受到嘉泰的感召,长风终于实现“人的觉醒”,并献出自己的五彩灵心。
长风的成长经历暗喻了一个人性迷失而终于复归的问题,在神话叙事的背景下具有強烈的现实意义。从灵性自由的俊美少年到堕入自我迷失的深渊,这既是神性的败落,也是人性的泯灭。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长风所面临的问题正是人类遭遇的挑战,金钱的诱惑,风花雪月的幻梦,战争的冲突,世俗的种种繁华刺激着人类本性中的贪婪和欲望。反观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一味崇拜,以工具理性凌驾于自然,人成为了片面的人,真善美被遮蔽、被压抑,人性丧失。
然而当长风献出灵心,吹出生命的春风,复苏大地的时候,众人以大爱之心,呼唤长风,呼唤生命。舞剧的高潮体现于此,对长风的呼唤即是对现实中人性复归的呼唤。物质的丰赡和生活的舒适,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理性的崇高、道德的修养、情感的节制。人为万物灵长的显著特征就是自我反思的能力。自我反思将人性复归作为面对现实问题的合理改变。人格的完善,人性的规训,需要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之下重新审视理性、道德与情感。
尾声
在无边大爱中,长风最后得以涅槃重生,他领悟到人生真谛,成为真正的“人”。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三重矛盾之中,唯有人性大爱能统摄三重矛盾。爱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爱社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爱自我,“自爱沉稳,而后爱人”。在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灵升华中,大爱建构生命,诠释美好。带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肩负着提高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重任,《长风啸》以舞剧的方式呈现了人类过去、现在、将来都反复观照的一个命题:对生命的礼赞,对大爱的歌颂。历史仍将继续,神话常读常新,人类正是在拥有生命,自我认知不断提高的循环往复中,逐渐向真善美靠近,建构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