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点介绍内蒙古大学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政府失灵是经济学和政治学普遍关注的问题,并认为政府失灵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市场失灵的后果,但作者并不同意主流观点把政府失灵简单地或主要地归为政府公务人员自身利益的追求造成政府行为的扭曲,而从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感性认知的欠缺角度,对欠发达国家政府失灵提出了新的解释.
近读《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徐宝余《陶渊明斜川之游释证》一文,据石门山在庐山西北,以此确定斜川地理位置,值得商榷。诗中言其环境在“迥泽”,即大湖泽,序中写到:“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乃写湖中景色,而石门山周围无湖,没有水鸥翻飞的情景;其次,石门山与众峰相连,并非“傍无依接”而“独秀”。
《四库全书总目》对《文章辨体汇选》编选者贺复征的生平、家世缺乏了解,有关“提要”多有不当之处。复征自撰文所涉“先宪副”和“先官保”,是指其父纳贤和同宗叔伯世寿,并非如“四库提要”所云“官阶、年月俱不相合”者。“提要”所谓该书收录范围“下逮明末”之说,亦不足信。根据贺世寿的卒年,可证明《文章辨体汇选》迟在顺治八年(1551)尚未成书,应视为清代著述。此书序文“词曲类”收录的“元施伯雨”撰《水浒传自序》,根据现有史料分析,应源自《第五才子书》所收落款“东都施耐庵”的“贯华堂所藏古本”的“自有序”,“伯雨”当属
王厚,字处道,谥“庄敏”,赠宁远军节度使。王韶次子。有乃父之风,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大将军、大功臣,《宋史》卷三二八:“论曰:厚之降陇拶、瞎征,取湟、鄯、廓州,功足继韶。”王厚亦能文,《京口耆旧传》卷六《王厚传》载“有奏议三十卷。”不传。今曾枣庄等编《全宋文》辑其文十二篇。笔者走访湖北通山,
叶奕苞是清初较为重要的戏曲作家,然学界对叶氏杂剧《经锄堂乐府》的剧名、本事、序跋等的认识,多有误解或歧义。本文据《经锄堂蔫》所收初刻本研究相关史实,考订叶氏剧作主要创作于顺治末至康熙十年(1671)之前:依次为《奇男子》、《老客妇》、《长门宫》、《燕子楼》,分别以唐代奇士王适、元末文入杨维祯、汉代皇后陈阿娇、唐代妓女关盼盼为主角,现存最早版本为康熙刻本,尤侗为之作序。
三、政治结构与金融发展 关于金融制度的发展,政治金融学(politics and finance views)的观点认为,在金融制度发展中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因素支配着法律的因素 (North,1990; Olson,1993).诺斯(North,1990)和奥尔森(Olson,1993)认为,"……国家,或者说制度和政策是由那些支配国家权力的利益集团为了权力和聚集资源制定的"(LLSV,1999,p.227).Rajan和 Zingales(1999,2000)在把这个观点运用到金融制度分析时认为,
期刊
有学者解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将有事于西畴”一句时说:“陶渊明套用‘有事于’句式,其实是把他下地种田的活动与古代君主的祭祀、征战活动等而同之。”笔者认为,此解有可商榷之处。
关于宋代文人的生卒年状况,昌彼得、王德毅等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华书局1988年版)、《全宋诗》、《全宋词》、《全宋文》、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钱仲联等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年版)曾枣庄主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中华书局2004年版)等都有不同程度地考察。笔者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亦见到一些宋代文人生年或卒年可考,而以上诸书未详者,今略补于下:
目前的古代文学史研究,所关注的多是那些重要的或经典的史料。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从平常不太使用的地方志、族谱以及文学作品的佚名评点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中国文学研究的多元存在形态。把这些文献中所反映的文学史观点及行为,提炼和整理出来,将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丰富古代文学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