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acam与Visante OCT测量角膜厚度的重复性和一致性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6273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Pentacam眼前节综合分析系统与Visante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 (OCT) 测量近视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后患者中央和周边角膜厚度的重复性、差异性及一致性。

方法

选取近视与LASIK术后患者各60例 (60只眼),分别应用Pentacam (高分辨率版本) 和Visante OCT对角膜中央,最薄点,上、下、鼻、颞距中央半径1.0和2.5 mm处厚度,以及角膜最薄点位置进行测量。两种设备的重复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克隆巴赫系数 (CoA) 和变异系数 (CoV) 进行比较,两种设备对同一类人群3次测量结果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比较。

结果

Pentacam和Visante OCT测量近视及LASIK术后患者角膜厚度具有高度的重复性,所有的组内相关系数和Co A均>0.9,CoV<0.9%。Pentacam测量近视眼患者的角膜中央CoV为0.46±0.30,最薄点为0.43±0.28,均大于Visante OCT的测量值 (t=2.465,2.226;P<0.05) ;距角膜中央顶点4个方向1.0 mm处的CoV亦大于Visante OCT;而两种仪器距角膜中央顶点4个方向2.5 mm处的Co 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518,1.542,-0.876,0.756;P>0.05) 。Pentacam测量近视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为 (543.01±22.89) μm,最薄点为 (540.61±22.84) μm,均大于Visante OCT的测量值 (t=17.946,23.071;P<0.05) ;距角膜中央顶点4个方向1.0及2.5 mm处的角膜厚度亦大于Visante OCT。两种仪器测量角膜各位置厚度结果之间差异具有密切的线性相关 (r值均>0.9,P<0.01) 。Bland-Altman分析角膜最薄点坐标位置测量结果显示,两种仪器测量角膜中央、最薄点及距离中央1.0 mm区域的角膜厚度的95%一致性区间 (LoA) 的范围小于22μm,而距离中央2.5 mm区域的95% LoA变异较大,范围从24μm增加到44μm。

结论

Pentacam和Visante OCT测量年轻的近视和LASIK术后患者角膜厚度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中央区域角膜厚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周边区角膜厚度和最薄点位置一致性较差,临床使用中互相替代还需谨慎考虑。(中华眼科杂志,2013,49:250-256)

其他文献
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致盲性眼内炎症,除少数患者由感染因素引起外,多数患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近年来有关葡萄膜炎的免疫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已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详细阐明了葡萄膜炎的复杂免疫学发病机制,也为其免疫学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如机体抵御眼内炎症的免疫防御机制、感染因素引起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生机制、葡萄膜炎发病的遗传学易感基因、人类葡萄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复杂代偿头位即两个及两个以上轴位存在代偿头位的眼球震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38例复杂代偿头位同时不合并斜视的眼球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代偿头位以水平面向左、右侧转为主的患者29例 (76.32%),以下颌上抬或内收为主的3例 (7.89%),分别行水平中间带移位术以及垂直中间带移位术;以头向一侧肩倾斜为主2例 (5.26%),行垂直肌肉退后联合水平方向移位一
表观遗传学是近些年兴起的一门遗传学研究的新分支。表观遗传现象不是通过改变核酸的序列来影响基因的表达,而是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节等方式对基因的功能与表型进行调控;这种调控受环境、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可能遗传给下一代个体。表观遗传现象涉及生命发育、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以及众多复杂的病理现象,如炎症、衰老、肿瘤发生等。一些复杂性眼病的发生,如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复发、青光眼、色
目的评估硅胶泪点塞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采用硅胶泪点塞 (法国FCI公司) 治疗65例 (65只眼) 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6个月记录人工泪液使用次数,并行眼表疾病指数 (OSDI) 评分、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 (BUT) 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It),以观察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OSDI得分、
期刊
目的探讨抑制opticin蛋白表达对牛玻璃体细胞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 细胞共培养胶原凝胶收缩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研究。设计并转染OPTC-shRNA质粒至体外培养的牛RPE细胞,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3、5、7 d optic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抑制率。在牛Ⅰ型胶原凝胶内加入牛玻璃体细胞和RPE细胞,构建细胞共培养的胶原凝胶体外收缩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OPTC-shRNA质粒转染
退行性眼底病的病理特点主要体现在感光细胞的损伤及内层视网膜的结构异常。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BDNF) 对其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BDNF可以通过两种受体,即低亲和力的p75NTR和高亲和力的TrkB,以及视网膜生长锥丝状伪足及辅因子锌等发挥作用。它对于神经干细胞及视网膜祖细胞有诱导分化提高移植成功的作用,对多种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亦可作用于其他眼组织细胞。在应用方面可对损伤变性的视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