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混得不好才就业?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大理科学习多年,发现一个有趣现象:相比于诸多其它大学的宽口径培养,这所顶尖大学的很多理科学院培养模式其实非常单一——定位于培养未来的一流科学家,而相对不那么鼓励就业。同样的情况似乎也发生在隔壁的清华,
  比如副校长施一公曾发表过观点:研究型大学,不以就业为导向,不应该在大学里谈就业。
  大学的这种培养定位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自信,普通院校则很难有这种“以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魄力。
  事实上,北清的理科本科毕业生也确实遵循这样的发展模式:三分之一出国深造,三分之一本校保研,三分之一就业。不管承认与否,直接就业的往往属于在校期间“混”得最不好,成绩不够读研的。而读硕、读博之后呢?就业性导向依然不很强,因为定位仍然是培养科学家。
  我一直赞同施一公教授的观点,一流大学确实不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功利性,背离了大学育人、求知的本质。然而我却也难以理解理科学院“致力于培养科学家”的单一定位。作为占据顶端的高校,为何不是去培养全领域人才呢?数理化生专业的毕业生,为何将来不可以跨领域成为政治家、商人?华尔街亦有大批投行高手来自理论物理。
  诚然,理科不同于商科、工科、医科,后者是以直接服务于社会、直接创造社会效益为定位的,而前者可能更注重于探求真理。就如同MIT与普林斯顿的定位会有些许差别一样,后者更倾向于进行最基础的科学研究,更体现出对纯粹知识的追求。但这类学校并不占据社会主体,也并非代表尖端理学专业都要脱离社会实际。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地的南方科技大学,其第一届学生其实也有过这样的纠结。因创校校长朱清时对学校的定位是学术与研究,所以一开始学校甚至没有就业办,对创业就业也不鼓励。有毕业生回忆,当时学校有一名学生创业被朱清时提醒“这是培养科学家的地方”。
  “出国留学才是正道,是主流,我们这些就业的,是野路子,别人认为不入流的。”一名学生说,“我大二的时候进实验室,发现自己是一个坐不住的人,感觉自己不适合走学术这条路,但这所学校没有我喜欢的专业,转学也不可能。”直到第二任校长陈十一提出学校不但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社会精英、商界领袖,未来要办一所全面开花的斯坦福式复合型大学。那名曾向朱校长提出在学校创业的学生现在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公司员工已近百人。
  同样,如北大等国家重点支持的综合性大学若只以单一型人才为培养为目标,确实会造成人才的浪费:一个拥有化学天赋的年轻人最佳选择可能是北大,但他的理想未必是成为化学家,经过几年学习他也许发现自己更适合从事别的领域。而在一个致力于培养科学家的院系,他的能力可能会被埋没。
  同样的情况在博士培养中也存在。极强的学术性无疑是这个群体的显著特点,然而从社会角度看,博士生的未来去向一定是从事学术研究吗?从大略统计来看,一流大学(包括国内与国外)的学术成才率大致也只有四分之一,即他们中只有四分之一将来会成为大学教授,其余更多人则是进入工业界或其它领域来直接服务社会。比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年也曾是物理化学博士并在顶级期刊发表过文章;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也吸纳博士选调生,他们中很多人毕业于理工科专业,但可能要走上副县长岗位去解决几十万人口的民生问题。
  一流研究性大学往往不支持博士生从事科研以外的活动(甚或从本科生开始即如此),比如实习。因为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导师的课题进展。禁止这种活动诚然促进了导师的学术研究,然而又何尝不是浪费了更多社会资源呢?一个博士生毕业因缺少实习而缺乏适应工作的能力,走上岗位后需要单位提供相当一部分时间去另行培训、适应;有些人甚至很难找到工作。这些成本最终要由社会、政府埋单。政府投入资金培养一个博士的隐形成本很高,这样的人才浪费实在可惜!
  让适合成为科学家的人努力成为科学家,让不适合成为科学家的人也可顺利找到自己的兴趣,这可能是更好的做法,为这些人留有向其它领域流动的通道更能提高人才利用率。
  大学的确应引导学生以追求知识而非就业为导向,但也不宜过分堵塞通往就业的通道。
  (作者系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理学博士)
  责任编辑:孙云帆
其他文献
比拉尔  中国传媒大学  “我马上要毕业回去了,以后应该再也不会来你们这儿买东西了,但是我们可以在微信上联系。”中国传媒大学西门小摊边,大四的中传巴基斯坦留学生比拉尔正在跟往日熟识的老板们一一道别。  从新闻到广告  比拉尔的父亲是一名记者,2007年被任命为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随后比拉尔跟着父亲来到了中国,开始在使馆的高中念书。高中毕业后,怀揣着成为像父亲一样优秀的记者梦想,比拉尔申请了中国传媒大
自主择专业  徐特立学院以我国著名教育家、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院长徐特立先生的名字命名。  在徐特立学院,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对各专业的了解后,在导师的引导下,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在全校范围内自选专业。这改变了过去高考填报志愿决定大学专业的局面,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选专业的缓冲机会。“这种确定专业的方式与徐特立学院办学定位有关系。大学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要学以致用,学生的兴趣导向和需
“人就是这样,稍微做出一点点东西,就会更感兴趣,就走上了科研的道路。”谈起十年前开始的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调查,龚斌磊说。  0.1年——10年  在浙大农经系黄祖辉、钱文荣、郭红东等老师的指导下,从生疏到熟练,他慢慢掌握了调查地点的规律,“车站、小餐馆和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白天饭点时到他们吃饭的地方,晚上就去他们的工棚”。首轮调研共调查了458名外来务工人员。  在此基础上,龚斌磊在大三
工作室里又分为燃油方程式车队和纯电动方程式车队,2019年毕业的纯电动车队的13人中,保研7人,考研1人,留学4人,与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同学去向的整体情况一致,绝大部分继续深造。  方程式赛车队的同学要在一年的时间里构思、设计、制造、调试一辆小型方程式赛车,同学自己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包括时间节点的安排,做预算以及成本控制、设计、采购设备、材料、部件,完成整车制造和赛车性能测试。  在这个过程中,他
刚过去的冬季一个飘着雪的上午,记者来到北京交通大学。  走到机械工程楼下,一个覆盖着白雪却又充满历史感的火车头映入眼帘。  采访时我们得知,这是由1990届机车专业校友捐赠的,  它产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显露着北交大轨道交通的悠长历史。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学科以轨道交通为研究支点,关注车辆寿命,全力研究结构疲劳可靠性,一方面放眼国内,循轨而行,只要是轨道上的车,尤其是客
在燕园,成群游弋于未名湖中的鸳鸯是校园中最抢眼的动物明星。人们常常会看到鸳鸯妈妈带着一群小鸳鸯在水上游玩的画面,甚是和谐。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小鸳鸯们就是在这栋楼一层的走廊里走来走去。  和其他种类的野鸭一样,小鸳鸯也属于早成鸟。早成鸟雏鸟出壳时眼睛已经睁开,全身披有浓密的绒羽,腿脚有力,所以它们一出壳便共同跟随妈妈探索外面的世界。然而大自然是很残酷的,鸳鸯妈妈通常一窝生10多个蛋,但
单板滑雪(又称滑板滑雪)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其产生与冲浪运动有关,因此又被称为冬季的冲浪运动。  它,既有冲浪的自由洒脱和流畅优美,又有滑板驰骋雪海的刺激震撼。  单板滑雪在1998年第十八届冬奥会上,才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单板滑雪下共设有男女U型场地技巧、男女坡面障碍技巧、男女平行大回转、男女大跳台、男女障碍追逐及障碍追逐混合团体6个竞赛项目,将产生11枚金
在湖北,我是地道的外乡人,刚调来湖北那阵,武汉人讲话我要费好大劲才听得懂。这次“三万”活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来巴东县清太坪镇驻点,听山里人讲话更是费劲。所以,每到一村,我都跟村民说,你们反映问题要讲慢一点,语气要平和,不要激动,不然我听不懂,讲了半天也白讲,像对牛弹琴。我不想做一头听不懂话的“牛”。大家听了就笑。不少群众说,你的话我们听得懂。我说,我是山东驴子学马叫,苏南普通话。  听话学话
2019年3月12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举办的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主流媒体‘ 航拍中国’摄影图片展上,一组图片用空中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  广州晨曦  被誉为广州“曼哈顿”的珠江新城,高楼林立,建筑层次分明,日出时分,霞光映照在珠新的高楼之上,闪闪生辉。  (严磊 摄)  重庆夜色  2012年1月11日,夜色下的重庆朝天门。  (解国清 摄)  上海陆家嘴  2017年
18世纪的英国讽刺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在英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是有名的“厌恶人类者”。只消一部《格列佛游记》就足以说明这点。政客、学者与寻常人等在格列佛于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与慧马国的历险中被尽数讽刺。劫后余生回到祖国的格列佛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忍受与家人居一处,必须要去马厩中才能寻得一些精神的慰藉。早年发表的《木桶的故事》与《书籍之战》也是斯威夫特憎恶人类的不虚言语。在这两部作品中,教皇、国王、学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