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afe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根据,分析了信息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被曲解,社会主义理想被淡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失范、民族精神日渐缺失等挑战,探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挑战的根源,提出了解决风险的网络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辩证思考;网络策略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和价值诉求,它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处于中心和统摄地位,引领、支配着其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正在改变甚至摧毁着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控制,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可控制性受到极大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不仅出现了生产、贸易和金融等的经济全球化,同时出现了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我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质疑。尤其是苏东剧变、两极终结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他们在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通过种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加紧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美国学者J·奈伊在撰写的《美国的信息优势》一文指出:“能领导信息革命潮流的国家方能成为强者。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个强者就是美国。美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已具相当之实力,但它更精巧的相对优势却在于它收集、处理、应付和传送信息的能力”。[2]西方国家信息方面的绝对优势使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权威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借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术语,就是“超我”日益向“本我”退化,原先传统的价值观念日渐失去其约束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在我国,“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3]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着被曲解的挑战
  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如果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就会倾覆,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和人民就会迷失方向。前苏联解体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一元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肆意歪曲现象。所以,无论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的指导思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经济成分是多元的,但是多元格局中的公有制“主体”部分却是一元的,因此,作为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指导思想也必然是一元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在信息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内面临的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误读或淡化的现象。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已经过时,资本主义可以像伯恩斯坦所说的那样和平“长入”社会主义;[4]有的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割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实践的关系;[5]“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本主义理论,因而我国应该走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仅仅是一种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能够像自然规律一样自然向前衍进,无需改革”;[6]还有的认为应该取消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7]对同一理论,从不同的原则立场出发,依据不同的标准做出多元解释,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出现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之争。上述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上是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实质,具有天然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在信息时代,这些异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通过互联网迅速的传播开来,影响和模糊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思想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面临着功利化现象的挑战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能体现人的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它不仅给人以强大的内驱力,激发人奋勇前行;而且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调节器,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凝聚与推动作用。邓小平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一样一盘散沙。”[8]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开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寒冬,人们日渐怀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准确性,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广大受众出现了信息源多元化和批判式消费信息的需求,西方媒体特别是国际反华势力抓住受众信息消费多元化的心理,通过邮件、新闻评论、博客等各种网络途径宣传他们的西方的政治主张和自由观念,极力丑化我国党和政府的形象,污蔑社会主义制度,造谣惑众,煽动情绪,搅乱思想,妄图利用信息优势来控制我国,施展和扩大其影响力。小布什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主办的“会见报界”电视节目采访时直言不讳的说:“如果因特网以在其他国家发展的那种方式进入中国,那么自由将迅速在那片土地上站稳脚跟”。[9]面对信息时代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猛烈攻势,我国一部分人心目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日渐淡化,他们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产生迷茫,出现暂时性的信仰“真空”,甚至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抛弃共产主义信念。在广西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中,“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只有36.09%,63.91%的被调查者对共产主义是否实现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40%左右的大学生开始信仰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儒家治国等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10]诸多年轻人,出现信念乏力或信念功利化现象,宣称要“告别革命”、 “躲避崇高”。在他们心中,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一种虚无缥缈的“乌托邦”。更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国人甚至把资本主义制度当做当今世界上最美妙的制度,为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摇旗呐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淡化,已严重危及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着道德行为失范的挑战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不同于法律、法规等刚性手段,而是内化在人心中的一种软的无形约束。道德行为规范作为道德的表现形式,起着实现社会控制、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作用。当道德行为规范失去社会约束的功能时就表现为道德失范或道德危机。引起道德失范的重要外部因素是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内部因素是人本身的需要。如杜尔凯姆认为,由于工业化的作用以及人本身的发展导致道德失范,工业化的发展使人萌发出新的欲望,新的欲望在日渐销蚀传统法规权威性的同时,越发变得更加强烈,更难于忍受约束。
  在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成为道德失范的重要因素。在网络空间中,因网上行为的开放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不可控制性,道德规范的实施力量出现分化甚至消失,道德规范的约束力更加弱化。在网络社会中,传统美德稀释并消融于信息海洋,道德失范变得更加急剧化、普遍化。信息时代道德行为失范,其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网络道德异化问题,它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一种公害。我国网络道德异化的主要表现有:道德情感冷漠、个人隐私公开、虚假信息盛行以及网络色情等等。信息时代道德行为约束失范还表现在道德的规范性功能异化。我国文化中蕴涵着一整套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比西方国家更强大的约束功能。“各国的文化都重视道德,但是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像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把道德作为自己的基础,让道德观念渗透一切,也没有哪一种文化,能象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系统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不仅把实践道德视为人性的体现,而且把它看得比生命更可贵” [11]。然而,随着西方充斥血腥、色情、暴力的网络文化传入我国,资本主义的纵欲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的道德观念在国内蔓延开来。一些国人道德行为紊乱,道德人格异化。他们不再仰慕道德人格的崇高,也不再嫉恶如仇地去见义勇为,对有悖于公序良俗的社会丑恶现象而是熟视无睹甚至大开其道。有些人做了缺德之事,心中出奇的坦然,没有一丝自责和内疚感。他们不是凭借道德良知行事,而是处处考虑怎样获取私利的最大化。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已经扭曲异化、选择迷茫错位。这些都是道德情感异化表现,无一不透露出社会主义道德的深重危机。我国学者邵道生称这种社会现象为道德滑坡和道德衰退,并认为这种道德滑坡在国民心态发展中存在着“六大负性倾向”:物欲化、粗俗化、冷漠化、躁动化、无责任化和虚假浮夸化。[12]这种现象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13]
  (四)民族精神面临着民族自信心缺失的挑战
  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表现,是维系本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心理支柱,也是推动本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饱尝艰辛而百折不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直在不断地支撑和鼓舞着我们。但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势,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信息轰炸,广泛宣传资本主义的民族精神和自由理念,诋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精神,煽动他国民众放弃本国的民族精神。西方强大媒体信息的渲染,引起了我国部分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漠视和动摇,如果任其发展,就有可能诱发民族危机。
  首先,民族自信心丧失。面对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国人本应为之自豪。但少数国人只是一味盯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强盛而无视我国的快速进步,在“相形见绌”之下,他们经常自惭形愧,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异化成可怜的民族自卑感。四川省都江堰光亚学校的语文教师范美忠就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自卑者,他在博客上极力抬高美国贬低中国。[14]对此,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现在,有的人只看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就以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对外国盲目崇拜,对祖国妄自非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殖民文化的影响,也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5]其次,民族认同被解构。在西方强势文化的侵淫下,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互联网中的影响被消弱。部分国人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打到,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认同并模仿西方文化,而对本民族文化显得陌生和无所适从。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餐厅庆祝生日,很多人遗忘了春节,抛弃了京剧,不懂得琐呐,不知艾草、富蒲为何物,民族文化处于尴尬境地之中。再次,民族分离主义活动时有发生。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们最高的国家利益和最大的民族利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种统一源于国内各民族共同的团结统一理念。而当今一些文化上的狭隘民族主义,打着传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旗号,利用网络高科技,进行民族分离活动,瓦解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创新平台
  信息网络设施是信息时代国家文化安全保障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目前,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信息安全技术落后,在西方国家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之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潜能不断被挤压。因此,能否拥有意识形态制网权,有效防止网络意识形态的异化就成为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权威的关键所在。
  大力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雄厚、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信息时代意识形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网络文化安全的物质前提和可靠保证。我们应在国家干线传输网的基础上,完善竞争机制,继续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我国的电信骨干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推广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的光传输网,普及以IP为基础的高速宽带互联网,促进三网融合,建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信息服务网络,确保各大互联网接入网在我国的顺利畅通。[16]改进信息源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和网络传输设备,推进城乡数字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密码管理系统和应急信息保障系统。通过完善国家信息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素质信息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信息网络内容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穿透力,力争使我国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   加强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研发、创新。信息技术的先进与否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只有拥有独立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在网络意识形态竞争中取得主动权。鉴于因特网涉及到信息安全、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问题,而我国尚处于信息化社会初期,要进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就必须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强劲支持。我国是信息化后起国家,网络建设是在全球范围信息技术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进行的。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缺乏。可以说,信息技术水平目前仍处于“组装式生存状态”的落后状态,许多关键技术,包括一些基础性的安全技术,还受制于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强化高新技术独立创新能力。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一2020年)》的要求,强化政府技术创新供给能力,大幅度增加创新投入,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善技术创新社会环境。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基础信息网络、重要信息系统以自主可控的核心新技术为主的新格局,彻底摆脱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加强信息防护能力方面,通过发展完善入侵检测技术、加密技术、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技术、“防火墙”技术等,有效封堵和杜绝网络不良信息。加强网络技术革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富有中国元素的网络意识形态产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拓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品的知识产权占有率,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加强网络立法和信息立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化立法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文化建设逐步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文化立法工作初见成效。从1949年到2002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文化部颁布实施的文化法规,总计为300多
  件。[17]虽然我国的文化立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网络立法和信息立法继续加强。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国普遍将网络立法和信息立法视为重要的立法工作,国外许多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网络文化、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如美国发布了《通讯内容端正法》、《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英国拟定了《监控电子邮件和移动电话法案》,日本颁布了《禁止非法读取信息法》,印度制定了《信息技术法》、新加坡颁布了《互联网编码条例》,韩国制定了《关于保护个人信息和确立健全的信息通信秩序》等等。我国为保障网络文化安全、打击信息犯罪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也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如《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电信条例》、《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为有效维护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总体来看,法律层次太低,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网络和信息法律盲区。此外我国一些信息政策和网络法律的实际可操作性差,对制止和处罚网络犯罪的具体手段和标准等未作明确的规定。因此,我国要立足信息时代前沿,遵循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从文化安全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入手,加快网络立法和信息立法工作,使法律既要有可行性又要有前瞻性,要使网络规范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相衔接。逐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和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禁止在网上传播淫秽色情等腐朽内容以及颠覆政府的反动内容,保证人们最大限度地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正面效应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克服无序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
  加强网络文化市场准入制度、网络文化预警制度、网络文化检查制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我们要用法律和制度手段加强对网络文化产品的宏观控制,运用法律的手段对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测、预警。通过监督国际文化产品的流动趋势及其流通方式,保证国际文化产品的输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安全构成威胁。
  (三)通过网络推动中华先进文化走出去,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魅力
  实施先进文化走出去战略,展示国家良好形象。秘鲁著名作家马里奥·瓦尔戈斯·略萨认为,“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的最好的保护是积极促进它们在这个新世界的流动”。[18]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认知和理解,而且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和持续发展力,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文化交流是应该是双向的,既要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也要积极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所以我们要自觉重塑文化自醒、自觉和自信意识,积极宣传、推广优秀的中华文化。为了有效实施中华先进文化走出去战略,首先要打造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在信息全球化时代,谁拥有更先进的传播手段,谁就有可能处于主动地位。因而我们急速需要打造一套先进的、与文化走出去的要求相适应的文化传播体系,加快传播手段的升级换代,加强信息领域的拓展攻势,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一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穿透力强的载体,向世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魅力,展示中国友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消除外国人对我国的误解和偏见。其次要推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离不开网络文化产品的发展。实践证明,谁拥有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网络文化产品,谁就能更有优势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形象、输出自己的价值主张,发布有利于自己的文化信息,制定具有国际约束力的文化评判标准,从而确立自己在国际文化舞台上的主导地位。因此,我国的文化企业必须苦练内功,增强网络文化产品在世界的竞争力,积极采取得力措施,主动把更多包含中国元素、体现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   (四)优化网络环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网络市场本身存在诸多弊端,是市场本身所无法克服的,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亚当·斯密说过,市场无能为力之处,就是政府大显身手之时。中央明确要求:“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19]要有效发挥网络这把双刃剑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监督。教育引导国内网络从业人员应当自觉以国家大局、民族利益为重,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严格自律,为大众提供符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的有用信息,主动及时屏蔽、删除网民传播的有害信息。其次,加强先进网络文化教育。通过教育,提高网民的自我批判和扬弃的能力,自觉抵制落后、腐朽的媒介文化,接受、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的先进文化,防止网络文化的异化。把先进网络文化宣传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6]再次,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文化的影响不是刀光剑影,受众对于网络文化的喜爱从根本上决定了摆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风险的最有效途径是像禹那样有效地对洪水加以疏通,而不是像鲧那样以“息壤”去填水。因此,我们要办好一批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红色网站,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净化社会不良风气,营造网上正面舆论的良好氛围;加强对现有几大门户网站的监管和引导,抓住重点舆论,一点带面;整合网络中文资源,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发挥互联网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编著.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美]J·奈伊著,张铭译.美国的信息优势[J].国外社会科学,1997(1):79。
  [3][13]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6。
  [4][5][7]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47,268,513。
  [6]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6-27。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信息革命与国际关系[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40。
  [10]谭培文.当代大学生信仰与信仰教育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2-33。
  [11]郑师渠.中国传统文化漫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8。
  [12]邵道生.中国社会的困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129-134。
  [14]摘自范美忠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angyafanmeizhong。
  [15]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六中个会闭幕会土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1997年5月12日。
  [16]张琼,孙论强.中国信息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262。
  [17] 黄桂英.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法制建设的若干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88。
  [18][秘鲁]马里奥·瓦尔戈斯·略萨.于海清编译.全球化、民族主义与文化认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2(4): 30。
  [1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4。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如何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师资培训和考核方式,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自2001年以来,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是指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既要灌输专业学科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用外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广双语教学,无论对国家、学校还是个人都有莫大的好处。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矛盾日渐增多,信访工作呈现主体多元化、规模集群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复杂化、行为过激化的态势。基层人大代表处在社会矛盾的最前沿,积极参与信访工作,不仅可以加强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促使代表依法履行职责,而且有利于促进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更好地维护与实现人民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正当、合法的利益诉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基
期刊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自2013年1月1日起生效实行。修改的内容包括了反贪侦查工作的主要有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等,一方面增强了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加强了对侦查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为反贪侦查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丰富了证据的形式和类型,为深入、有效地开展反贪侦查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立法支持。本文试从基层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修正案围绕侦查工作方面所做修改,积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教育的目标,而学生的习作就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充分体现。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七年级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转折点,教师要抓住时机正确引导,找到合理有效的习作方法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很重要。  关键词:消除恐惧;激发兴趣;鼓励创新;阅读  在作文教
期刊
摘要:文化与翻译历来是相辅相成的,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的导入对于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在本论文中,笔者通过多年的翻译教学实践,对翻译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操作性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三类典型的文化误译现象加以佐证,提出在翻译教学中应当并且必须引导学生重视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传递。  关键词:翻译;中国文化;导入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传授和训练学生英汉互
期刊
摘要:基本功是决定一个绘画艺术者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素描是众多绘画艺术的基础课程,重视素描基础训练,是绘画艺术者走向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基础素描;教学;思考  引言: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美的享受。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艺术院校扩大招生学艺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基础素描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本文
期刊
逮捕是刑事诉讼法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对于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1996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逮捕措施在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逮捕率过高;逮捕羁押不分,超期羁押现象严重;逮捕条件表述抽象,存在缺陷;审查逮捕程序行政化倾向过于严重。此次修法,在逮捕方面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
期刊
摘要:空中领航专业在国内外都是成熟的专业,对于同一概念两者都有各自的表达形式。因此,在翻译空中领航专业术语时,有些词不能根据词语的形式直译,还应该根据其定义找出相对应的术语,从而准确地表达。论文对《空中领航专业英语》中容易错误翻译的术语进行了梳理,以求准确地翻译。  关键词:空中领航;专业英语;专业术语  英汉翻译中有五对矛盾,直译与意译的矛盾便是其中之一。既忠实于原文意思又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叫直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有历史价值的作品。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临摹张择端的,同在中华大地上,同是清明时节,只是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不同,但画家注入自身的观察思考之后,对内容大胆的创新与构思,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展现出这江南苏州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别样风致;绘画语言的突破,彰显画家个性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与此同时画家的对悠闲平静生活的
期刊
摘要:文章试从文化的视角分析课堂中几种常见的现象,包括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分析和弄清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得到一点启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文化视角;课堂现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文化是人类的活动方式及其结果,包括一切认知活动,行为方式和物质创造,以及潜在于人的精神世界内籍此引导行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其他观念形态。文化体现在师师之间、师生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