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几分毒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中,中药药性温和,是安全、可长期服用的,然而频频被媒体点名的中药安全事件使得中药处境日益尴尬。其实,对于中药的毒性,自古以来中医本草书从来都没有避讳过。《素问》曾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是凡是药都有一定毒性,服用时应谨慎选择适应征,终病即止,不可过服。
  然而,与自然亲近的中国人尤其是老辈人,依然会在感冒时在厨房里切点生姜丝,加点红糖,再扯点葱白,煮水趁热喝下;在胃胀气不舒服的时候从窗台上取一块晾晒干净的橘子皮(陈皮)泡水喝。人们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对中药的安全性存疑。中药究竟有多少毒副作用?服用中药是否安全?本刊就此采访了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雷允上连锁总店店长蒋燊。

中药种植与采收


  蒋燊介绍,影响中药品质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涉及中药生产、使用的多个环节。首先从源头来讲,中药的种植与采收对药材的药效和安全性有直接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药材生长地不同,其光照、温度、水分、土壤、海拔、植被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都会影响药材的生长发育,导致有效成分差别极大。传统中医多以野生药材入药,上世纪90年代,常用中药材中80%以上品种为野生品种。随着野生药材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其资源逐渐减少,人工栽培(养殖)是必然趋势,而这两者在药效上的差别成为大众颇为关注的问题。蒋燊指出,其实中药材野生品种与栽培(养殖)品种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有效成分含量相近、药理作用相似,而人工种植(养殖)的环境可控,甚至个别指标栽培(养殖)品种还高于野生品种,如丹参、甘草、黄芪等。
  此外,中药采集时间的差异也会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若采收时节恰当,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就高,反之其质量就低劣。叶类多在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花类根据入药部位在其花期选择采收花蕾、初开的花或盛开的花;果实类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则在成熟时采收;茎干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或者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收。而同一种药材,用药部位不同疗效也不同,如莲子性平味甘,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作用,而莲心则味苦性寒,具有清心、去热、止血、涩精之力。
  由于中药品种复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很多,很容易造成误用,引发安全问题。如五加皮有北五加皮(香加皮)和南五加皮(五加皮)之分,北五加皮含有毒成分强心苷,不含有效成分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D。若南、北五加皮不分,误服北五加皮则可能导致中毒死亡。
  目前的中药材大多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虽然种植标准还有待完善,但是收购标准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以上海为例,除国标外还要符合上海的地方标准,对民众关心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都有严格的检验标准,不合格者则被拒收,也是对种植者的反向约束。在此基础上,一些大型的医药公司、药店等有自己的种植基地,严格遵循种植规范,并有专业人员对药材的质量进行检测和把关。因此,蒋燊提醒消费者去正规的医院或药房购买中药,以防出现伪劣药材、偷工减料、药量加重等现象。

中药炮制极为重要


  中药在加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会产生许多安全问题。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不仅可以减毒,还可以改变药性,提高药效。炮制工艺的选择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所以中药在进入临床使用和制剂投料前均应经过严格规范的炮制,炮制工艺应随临床需求顺势而变。
  如果一些药厂和医疗单位忽视中药炮制,该制不制、生熟不分,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将大增。比如常见的药材何首乌在药典里有两种规格:一种是生首乌,一种是制首乌,生首乌可解毒、消肿、润肠通便,而制首乌可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乌须发。同为首乌,实为两样,生首乌有毒,制首乌无毒。如果医师开的药方是制首乌,但是患者买到的却是加工炮制不合格的制首乌或者根本就不是制首乌,就非常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可见,如果加工炮制不到位,良药也会变毒药。

中药的偏性


  蒋燊强调,中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中药纠偏,即是利用其偏性或者毒性来治疗疾病。众所周知,中药药性有寒、热、温、凉、平之分。平性药物,如麦芽、山药等,药性平和,可以久服,且适合大多数人食用,而具有寒、热、温、凉偏性的中药则需要根据体质服用,不可滥用。常用的寒、凉中药有:黄连、大黄、黄柏、栀子、金银花、石膏、连翘等,适用于热性的病症;常用的温、热中药有:附子、麻黄、桂枝、人参、细辛、干姜、小茴香等,适用于寒性的病症。中药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性,对症下药方能起到以偏纠偏的作用,而中药的毒副作用多数是由于对病情、体质与药物的偏性认识不清造成的。
  《神农本草经》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其中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药物配合使用,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如配伍失当就会造成不良反应。
  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中医在很长的实践与认知过程中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相较诞生于西方科学体系内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西方医学的可分析、可量化、可复制,中医是属于经验范畴的,是需要望、闻、问、切,针对特异化的个人来对症下药的,这与医生的个人经验有关。然而,由于现代中医的没落,也使得有些医生会照搬古方使用而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注意剂量 辨证用药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辨证准确,施药合理,疗效自然得到保障,即使毒如砒霜,其所含的“三氧化二砷”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等多种恶性肿瘤有良好的疗效,如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合理利用,不仅可以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而且可以治病救人。
  如果辨证不准,施药有误,使得药证不相符,那么病情不但无法缓解,还会产生不良反应。比如感冒,很多人会用板蓝根是来预防,却不知道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疗效较好,但对于虚寒体质、脸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的人来说,就不合适了。此外,健康人群长期服用板蓝根,会伤及脾胃而引发其他病症,尤其是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的儿童,长期服用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蒋燊坦言,经常会遇见一些顾客,听别人说吃了什么中药对什么病有好处,或者电视里看到某养生节目的推荐,想到自己也有这个症状,就不管是否适合自己,也买来吃,结果可能就会吃出中药的毒副作用。而人的年龄、性别、疾病的状况、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都会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中药一定要在医生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遵医嘱服用。在用所谓验方、秘方的时候,应该先去正规的医院请中医师把关,看看适不适合自己的病情,能不能服用,因为再好的药也是药,不适合长期服用。
  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进而影响中医药学的长远发展。所谓中药材药性温和、安全,是医生“用药”和药学家“成药”的结果,这是两个概念,必须厘清。在使用中药的时候,不盲从,用审慎的态度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药材野生品种与栽培(养殖)品种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有效成分含量相近、药理作用相似,而人工种植(养殖)的环境可控,甚至个别指标栽培(养殖)品种还高于野生品种,如丹参、甘草、黄芪等。
其他文献
在胃口都被蒸发了的夏日,食欲也懒懒的。而在夏末秋初之时,早晚温差增大,味蕾也被重新激活,于是身边触手可及的乐可脆就是最佳选择。在舌头被满足的同时,也抚慰了苦夏的胃。  把原本健康、美味的法棍面包提升为更鲜香、酥脆的食品——乐可脆(面包脆)诠释出时尚理念。“提升”这个词,对于厌倦了零食的平常滋味、担忧其潜在健康风险的人来说,具有更新鲜的意义,可等同于“好吃到停不下来的零食”、“放心的休闲小食”。所以
期刊
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荣耀中先生是改革开放后从国营企业投身到下海浪潮中的中国第一批企业家,30年的艰苦奋斗,只为研究一门科学——鲜味科学,开创了我国调味品市场一个新的品种——鸡精行业,同时,创造了太太乐年产销13万吨的辉煌成就,被称为“鸡精之父”。  2015年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成立30周年,中国调味品、中国调味品行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世界上处于怎样的地位?鲜味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且听荣
期刊
今年5月13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了六条核心推荐。“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放在第二条,建议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 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痛风
期刊
近日,澳大利亚首批袋鼠肉样品来华供媒体“试吃”,为袋鼠肉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打前哨。全球目前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允许进口袋鼠肉,主要进口国分布在欧洲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也陆续允许进口袋鼠肉。2014年起,就有媒体报道澳大利亚袋鼠肉即将来华的消息,不过,中澳两国政府目前还没有就袋鼠肉贸易问题达成一致。
期刊
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既不喜欢也不擅长下厨。她虽不从事医务工作却极度爱干净,讨嫌厨房的油烟味和灶台湿漉漉的油腻。尤其见不得钢精锅底的污渍,一定要把它擦得簇新,才可以安心放进橱柜。她因为不喜欢进厨房所以也没有兴趣去研究菜式的搭配,不感兴趣的东西绝对不会跟擅长搭边。逢上父亲出差或者外出开会、参加培训之类,家里的日子就变得非常难熬。所以我们都希望父亲外出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如果恰巧遇到几个月或者半年在外
期刊
日本料理一直以精致、清淡著称,当一只只完整的“猪”出现在一些精细的日式食品里,可谓是“震撼人心”的场景。  这些“猪”其实是制作逼真、由其他材料制成的仿制品。它们被烹制成所谓的“日式炸猪排”、“什锦汤”等料理,虽说构思堪称奇特,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被“吓了一跳”,纷纷表示难以接受。也有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唤起大众对于屠杀动物和过度食用肉食等问题的关注。  世界上第一款蓝葡萄酒即将上市  Gik是
期刊
近日,农业部、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拟联合发文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河豚生产经营的通知》委托相关单位召开听证会,河豚的安全性食用或将在我国解禁。  根据此次听证会,将来如果允许河豚进入市场流通,将会附加多项条件。第一项条件是严控河豚的品种,比如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允许养殖生产经营,这两种河豚经过多年的养殖实验,所含的毒性已大大降低,有些已经达到检测不出毒素的程度。第二项条件是生产经营河豚的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婴儿出生后的最初6个月应纯母乳喂养,并坚持24个月以上,这是人类哺育的最佳方式。国家卫计委最近的一份数据显示,我国的母乳喂养率在十几年间下降了近四成,0~6月龄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8%,而国际平均水平为38%。  除了奶粉、婴幼儿食品等母乳代用品的过度营销影响和威胁了母乳喂养的观念之外,工作压力增大以及支持母乳喂养的公共设施缺乏,都是导致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
期刊
脚吃头颈指的是吃鸡鸭的脚和鸡鸭的头颈,外加不多的鹅头和鹅脚,但没鹅头颈。吃脚再吃头颈,不是吃一只鸡或一只鸭的程序,而是按照脚和颈进入零食的先来后到而定,先是吃脚,后来才时兴吃头颈的。  小时侯,一年就是吃三次鸡,吃鸡脚爪也不过六只。我喜欢把大人杀鸡后斩下的鸡脚爪拿过来玩,一拉抽里面的一根筋,几个鸡脚趾就会动起来,顿时有魔术师的感觉。  别小看鸡脚爪,它可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菜系有倩影,南北留踪迹
期刊
新西兰第二大乳制品合作社威士兰乳业近日亮相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  秉承着新西兰乳制品一贯的优质奶源和安全保障,其“牧恩”系列产品以新西兰纯天然乳制品为原料,涵盖纯牛奶、稀奶油及黄油三大品类,已全线登陆中国市场,并将在大原料业务的基础之上,继续拓展婴幼儿配方基粉、消费者零售产品及餐饮服务等领域,实现多元化转型发展,以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升级的乳品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