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long88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我们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为何教育他人或受教?生命到底是什么?难道生命不奇妙吗?飞鸟、花朵、翠木、蓝天、星辰、河流、游鱼……这一切都是生命。生命是贫穷的、富足的;生命是群体、种族、国家之间永不停歇的战役;生命是静思冥想;生命是所谓的宗教;同时它也是心灵中微妙的、隐藏的东西,包括羡妒、野心、激情、恐惧、成就及忧虑等。这所有的一切以及更多的事物就是生命,然而我们通常只准备了解生命的一个小角落。
  我们通过一些考试,找到一份工作,结婚,生子,然后就越活越像一部机器。我们依然对生命恐惧、焦虑,因此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的整个过程,难道不是教育的目的?还是,教育只为我们谋职,找一份最好的工作而奠基?是否问过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最大的可能是你会结婚,在你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时,可能你已经是父亲或母亲了。然后你会被一份工作绑住,或是被厨房绑住,你就在这其中渐渐衰萎。这难道就是你所有的生命了吗?如果你有一个富裕的家庭,那么你已经确定自己将来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你的父亲也许会提供你一份舒适的工作,或者你可能在婚姻中获得很多财富,但是你仍然会腐败、枯竭。你看见这点了吗?
  显然,除非教育能帮助你了解广大生命的所有精微面——它惊人的美、它的哀愁及欢乐,否则教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你也许会得到学位,得到一连串的头衔,得到非常好的工作,然后呢?如果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你的头脑变得迟钝、衰竭、愚蠢,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教育的真正意义,难道不是培养你的智慧,借着它找出所有问题的答案?智慧是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允许你自由地思想;没有恐惧,没有公式,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真实的、正确的事物。
  生命真是美极了,它不是我们制造出的这些丑恶。唯独当你对所有的事物革新之后,你才能欣赏到它的丰富、深度及可爱。革新组织化的宗教、传统和现今败坏的社会,然后以人本的立场来探究什么是真理(不是去模仿而是去探究),这才是教育。
其他文献
如何走出“满堂问”的误区?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少一些问题,多一些话题,将课堂中的问题,想方设法变成我们师生交流的话题。    下班走在路上,不经意地问孩子:“今天语文课上举了几次手?”孩子兴高采烈地回答:“42次!老师问了42个问题,每一次我都举手了。”我愕然。这看起来好似一个笑话,但也反映出语文课堂的“满堂问”弊端:教学中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教师连续发问,学生或
近几年,一说起学校教育,谈论比较多的是校本课程、师本理念、生本思想、人本主义等。这些都是对的,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其实,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我觉得,要树立大教育观,也就是“立体教育观”——魅力校长、卓越团队、阳光教师、快乐学生、和谐家庭、宽松社会。  魅力校长。尽管有诸多争论,但我还是信奉被多年的经验教训证明了的那句话: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我当了26年
俗话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
课改以来,小学科学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种理念,叫“一英寸宽,一英里深”。所谓“一英寸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要尽量少一些、精一些。“一英里深”是指具体到每一个教学内容要充分展开,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了探究的深度。    矫枉过正的现状    相比较于我国传统的科学(自然)教学中过于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过于追求课堂知识掌握的效率,忽视学生
我的一个朋友,他是一位从业20多年的资深律师。一次,我打电话让他告诉我qq号,这样我们可以相互聊聊天。他回答说:“对不起,很抱歉,我没养‘小企鹅’。我没时间,我养不起!”  朋友的这句话引起了的深恩。这使我想起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崔琦。他远离政治,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奖桂冠加冕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堂堂的诺奖得主的大科学家至今
中学时期是个体从儿童迈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理发育的高峰阶段,又是自我概念、价值观、各种社会技能的发展由不成熟、不稳定到成熟、稳定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外在世界进行的探索日益增多,开始发展独立的思考能力,扩大自主权的要求日益增长,不愿遵从父母和老师的要求,进入到“叛逆期”。由于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没能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无法处理好如何与子女恰当沟通的问题,不仅出现了严重的亲子对立现
在乡镇高中,学校的微机房的计算机配置比较低,像我们学校使用的还是九八年买的计算机,到现在微机损坏率很高,当时投入比较大,学校现在基本不可能再更新机房了。 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谈话调查,一个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有家用电脑,并且水平并不高,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对计算机都比较感兴趣。但在开学初,我却发现有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聊天、下载歌曲、
“回头率”,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回头的概率和频率。或者说,是指学生在上课期间将头转向窗外的人数和次数。  一堂40分钟的课,务必要有既定的学习任务,有教师的倾情讲授,更有班集体形成的竞争氛围,按理学生应该是神情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的眼神应该是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传递的是领会、喜悦或者是疑惑的信号;耳朵里传来的是教师娓娓道来的天籁之音;大脑里是教师创设的情境和自己领悟的遐想;手中笔尖流淌的是心
“坤虎,我又有三篇文章发表了!其中一篇还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今天中午,亚西老师欣喜地对我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作为我的同事,我多年的挚友,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亚西老师在去年,打破多年来的沉寂,二十余篇教育教学文章接二连三地在全国多家正规教育教学期刊上发表,教研成果不断,真是喜事连连,令全校教师羡慕不已。  带着几分羡慕,也带着几分学习的冲动,晚上,我来到亚西老师家里,要他传经送宝,把
一位青年教师多次向我讨教班级教育及学生管理问题,我不知从何说起。为了探讨得深入具体,针对性强,我让他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教育事件写下来,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案例。下面是他的一篇文章《评语是引导学生进步的阶梯》:  余家会是我班的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儿。新学期的第一节班会,面对我的侃侃而谈,同学们都显得很高兴,激动而充满自信,唯独她面无表情。一下子,这个女孩儿引起了我的注意。两周了,她上课从没举过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