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1234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目前《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与高职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相背离,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进入困境,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本文通过对几所开设《经济学基础》的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及当地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找出该课程教学困境的原因,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四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济学基础 教学改革
  一、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自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后,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完善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能人才的使命。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大实践性教学,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产教深度融合。这无疑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原理,具备对经济问题分析解决的初步能力,同时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打好基础。高职层次的学生,本身学习主动性差、基础欠缺、知识储备不足,出现学生学得难、教师教得更难的困境[1]。所以,进行《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现状
  (一)《经济学基础》教学调研情况。
  笔者通过对新疆地区几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得到以下信息:
  1.刚开始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较高,但随后下降。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学生刚开始对该课程有兴趣,是因为该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由于刚进校对所有大学的事物及课程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经历高考填报志愿,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有了重新定位,想好好学习掌握技能,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同时由于这门课是专业基础课,将为学好后续课程做准备,学习开始兴趣浓,也较为主动,但随着课程的深入,知识体系严密,概念难理解,公式计算画图等逐渐增多,学习渐渐困难起来,随后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2]。
  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近一半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没有用,主要因为与今后的工作内容不直接相关,并且没有与学生报考的各种职业资格证挂钩。近一半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没有明确目标,还有近30%的学生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
  3.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效果有待强化。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超过50%的学生都认为教师讲授该课程的方式需要改变,73.25%的学生认为教师侧重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和训练。通过学习,仅仅是记住了几个概念,会做几道计算题,不能运用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处理现实问题,解释经济现象。
  (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背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社会的高级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严密性,强调其理论形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已经发现的规律、定理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3]。目前高职《经济学基础》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知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好理论基础,与高职教育的目标背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教学过程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
  高职教育教学过程要凸显“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目前《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沿用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的构架体系,理论性、技术性非常强,有很多抽象理论、公式推导、图表分析等,只不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删减和压缩。而高职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及知识储备欠缺,这些内容的讲授使得学生无法理解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参与度低,降低对学习的兴趣[4]。
  3.教学考核方式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教学倡导校企合作办学,以工学结合模式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经济学基础》考核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试卷进行考核,试卷内容也不外乎概念的记忆、公式计算、画图、难点辨析等。这种考核方式仅仅是对该课程内容理论知识的考核,最后得分并不能判定学生的真正能力。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使得一些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临时突击,用记忆和生搬硬套等方式轻松地通过考试,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了平时教学的难度。
  三、《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
  (一)《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能力与技能的培养。
  《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而且要增加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知识和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还要使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握科学思维、科学分析的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企业、消费者、政府等行为作出合理分析,能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地分析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现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1.教学过程要体现实践性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学科,其中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不同经济主体的供求分析为主线选取教学内容,用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任务”,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的角色由理论讲述转变为参与指导、提供帮助,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任务的探究和完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以往课堂讲授从概念到原理的内容体系,凸显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要利用好现代化手段,运用网络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微课、慕课等多种形式开展《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工作,利用校园网建立学生学习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开辟出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新领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桥梁,使学生更为直观、快捷、广泛地获取经济学课程知识,与此同时发挥图书馆和校园网络的作用,为高职学生打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资源。
  3.教学过程要体现职业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面对所有专业,采用的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但是在不同专业对经济学课程内容所要求掌握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国际贸易专业可以侧重宏观经济方面的货币政策、国际经济基本知识的讲授;而会计类专业,应侧重微观经济尤其是生产与成本理论的教学……总之,不能将高职《经济学基础》内容讲成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的压缩版。对于《经济学基础》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思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直接与今后的工作内容对接,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5]。
  (三)《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体现高职教育理念。
  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某些高职院校对试卷有题型、分值等要求,这些刻板的出卷要求使老师们不得不将整个课程体系割裂开来,最后考查到的仅仅是对概念、原理等的记忆,而学生只需通过临时性的记忆和生搬硬套就能完成课程考核,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实践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目前高职教育虽然提倡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但并没有与毕业证挂钩,也没有与所开课程联系,《经济学基础》可以为考取经济师资格证书奠定基础,但很少有学生考取该证书,导致《经济学基础》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相脱钩。所以,在《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中,一定要以考核方式的转变推动教学过程的改变,鼓励企业参与考核,以多种形式进行考核,突出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侧重过程考核。
  参考文献:
  [1]廖波光,张慧敏.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趋势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2]朱沁夫.《经济学基础》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改革及其效果[J].经济研究导刊,2008(9).
  [3]杨欣,李忠旭,王艳.《经济学基础》课程定位及教学改革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4]李国政,姜桂娟,聂洪臣.关于《经济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J].大学时代,2006(10).
  [5]温晓琼.关于高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26).
其他文献
新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它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各个方面.按照这种界定,审计--约束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机制--也是一种制度.既然这样,对审计性质的分析就可以纳入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为语言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摘 要: 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方式与主要载体,大学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且重要的场域,其校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深受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的双刃剑角色在为大学校庆文化的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提出相应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给大学校庆文化带来的机遇,探讨其面临的新挑战,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庆文化的构建。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校庆文化 文化构建  校庆是大学文化传
加入WTO后,一大批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将以各种形式来华执业,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面对与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面对新形势,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
期刊
第五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大会颁发了华人数学家大会的最高奖项——晨兴数学奖,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王慕道、密歇根大学教授邬似珏获得展兴数学金奖。邬似
摘 要: 随着近些年社会环境与人类精神需求的不断转变,音乐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面临新的生机与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当下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以期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学 教学改革 学科发展  音乐是一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要求很高,而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出安排,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
近日,由中国侨联、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办的“侨心光明万里情-福建行-龙岩站”活动启动。
语文课堂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核心素养的德育作用比较显著。本文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出发,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策略与建议。
扇子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也广泛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最突出的当是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关于扇子的精彩描写,独具特色,堪称典范。